水本无华,
相荡乃成涟漪;
石本无火,
相激乃发灵光。
夹谷金秋论齐鲁,高朋满座聚和安。赣榆区“夹谷山校长论坛”暨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管理组)研讨活动在连云港市和安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苏教名家 ”培养工程领导小组主办,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局承办,连云港市和安小学协办, 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导师组专家及“苏教名家”培养对象,赣榆区人民政府、教育局的相关领导及区内中小学校长、名特优教师、骨干教师计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论坛聚焦“内涵提升赋能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以“主题报告+专家点评+论坛交流+思想汇报”的形式,旨在通过专家引领、内涵提升、思想碰撞等指导、引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活动由赣榆区教育局教工委委员、教研室主任刘世攀先生全程主持。
领导致辞,高定位、准聚焦,殷切期望
赣榆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周霞女士在致辞中向莅临会场的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她首先介绍了赣榆教育近年来的教育发展简况,强调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她希望参会的校长和老师们切实将论坛精神转化为育人成果,为赣榆区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出贡献。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倪娟女士介绍了“苏教名家”培养工程的概况,简释了工程的九项培养计划。她强调:“苏教名家”培养工程旨在践行教育家精神,不断涵养教育情怀、聚焦重大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凝聚教育共识、领航区域发展……她希望“苏教名家”们能深入研究、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项目分享,展特色、议探索,打造品牌
连云港市塔山中心小学校长尚松梅女士作“仁智小先生,在城墙下成长”的主题分享。她围绕“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智学小先生;把班级还给学生,培养自治小先生;把校园还给学生,培养创学小先生”阐述了塔山小学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文化建构与实践探索。
方圆留意正行于道,撇捺用心大写其人。连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学校长万绪波先生以“墨润童心:以美育人的三十年实践”为题分享了该校三十年来在全景式建构书法教育文化样态、全方位落实书法育人功能、高质量引领学校赴好向新发展等方面凝练文化、打造特色的实践历程。
内涵精神是灵魂,课程建设是核心。连云港市和安小学副校长王倩女士用“项目:源于课堂,行于课堂”讲述了“量感数学”课程建构探索、实践、迁移的十三年研究——从“学科本位”到“全科建构”的跨越,从“单一素养”到“整体素养”的提升,从“过程评价”到“增值评价”的进阶,基于现实,扎根课堂,面向未来,创建了学校独有的特色品牌,提升了区域辐射的影响力。
专家点评,精准议、深度评,助力提升
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龚放先生站在人才贯通培养的高度,对塔山小学的项目进行专题点评。他强调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他赞扬了该校“把课堂、班级、学校还给学生”的做法。同时也指出“学生为本,教师为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呼吁在强调学生为本的同时,关注教师的重要作用,给与会的校长和老师们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开启书法育人新视界”,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斌先生对柘汪小学三十年坚持书法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点,对项目的定位和发展给予了精细的指导。他希望该校能进一步凝练育人之法,对“墨韵童心、以美育人”的关键词进行再次的研究与提炼,对具体的做法进行科学的梳理与提升,能围绕书法的特征进一步挖掘书法育人的深度。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吴康宁先生用两个关键词“撬动、回馈”对和安小学的项目进行了提炼,他从“项目驱动,聚焦量感,超越量感,回馈量感;项目带动,基于学科,超越学科,回馈学科;项目推动,植根课堂,超越课堂,回馈课堂”等方面高度评价了该校以数学量感研究撬动学科迁移、项目育人方面的突破性创新与实践。他希望该校能进一步关注量感与其他核心素养的关系,充分用好“关系思维”进一步研究事物的本质,从学科教学走向全科育人,将项目持续、深入做大做强。
专题讲座,大先生、成尚荣,高屋建瓴
国家督学、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原江苏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先生以“好课燎原,课改原则及其实现方式”为题做专题报告。他首先致敬了赣榆的大先生、心理学专家朱智贤先生。他说,深化课改,首先要聚焦课堂,他倡导“真正研究课堂教学,上好每一堂课,让好课燎原”。他提出课堂教学实践的五条基本原则。并从“全面育人、因材施教、学科实践、教学常规”四个方面,结合具体的案例,生动而深刻地揭示了课堂教学的本质与落实策略。
在互动环节,成老先生就和安小学于晓丹老师关于“全面育人”的问题给予了回应,他强调,小学各学科教师应通力协作,各司其职,按照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国育人。
下午,专家组听取了江苏省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梁培斌校长的办学主张汇报。
教育的转型需要大量的探索者、前行者,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大国良师”。“上下同心者胜 风雨同舟者兴”,赣榆教育人将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上下同心,强师育师,奋勇争先,不断创新赣榆教育的新高度,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