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专家指路开启心智
(一)关于特色化办学,如何突破固有模式,利用有限资源,结合校情学情,开发出适合小规模学校发展建设的课程体系,走特色发展之路,是任职校长以来,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的郭垒教授对特色化办学的方法指导和校长应具备的办学智慧的解读,使我茅塞顿开,启发有二:一是“特色化”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特色”,没有任何“课程、教学等办学主要实践”的跟进和支撑,将使学校特色化办学陷入泛化、表面化、简单化和形式化等困境,使学校特色化发展难以推进。因此,校长想要特色化办学,必须以课程开发引领教师,与教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从对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来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努力将学校文化融入到学校历史发展中去,开发校本课程,积极创设文化育人、学科育人的环境氛围。二是校长必须具备三大专业领导力,即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的价值领导力;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发展的教学领导力;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的组织领导力。
1、研究课程特色(包括校本课程);
2、编写校本教材;
3、探寻“以点突破”的模式,层次推进特色化发展,如:适合教育、家文化、幸福文化。
(二)关于学校舆情管理与媒体沟通,我们处在大数据信息化时代,危机事件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如处理不妥往往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后果不堪设想,使校长们措手不及。资深媒体人栾帆老师结合教育热点事件,从一系列关于学校的舆情事件出发,谈危机中的媒体与公众策略以及危机传播的处理原则,我受益匪浅,归纳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四项基本原则”,即若舆情危机爆发后,首先应考虑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以维护良好的声誉和形象为中心;以维护公众利益、解决问题为基本点;坚持及时、诚实、透明、负责的基本原则,用人性化语言、积极的态度和行动,策略地处理学校危机传播。我想,校长应该提升自己的舆情素养,高度重视舆情问题,掌握危机传播的应对技巧,增强对舆情事件的敏感度,从小事上洞察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更要学会主动化解危机,将危机转化为机遇,这是对新时代校长执政素养的硬要求。
1、危机=危险+机会,自媒体时代要有常态危机意识;
2、学校要建立健全各类处置危机预案、信息发布的预案;
3、控谣方法=答案+态度+行动。
(三)关于校长领导力,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柯江林教授以《领导科学与高效执行力》为题,从如何成为好领导、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力如何形成、如何培养时间管理能力等三个大的方面娓娓道来,为我指明了方向。柯教授说做好领导本质上就是处理好三对“阴阳”关系,即事和人的关系、他人和自己的关系、流程制度和组织文化的关系;领导者决策时要“抓关键”“善创新”“汇群智”,具备人才识别能力、环境营造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等必备领导素质,知人善用,打造专属团队;领导者要学会利用好自己的常规时间、碎片时间以及利用他人时间,具有清晰前瞻性的目标计划,从而达到内外平衡。柯教授还利用教育实例指导校长们与下属进行沟通时一定要从他人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做好组织文化建设等,时刻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乐观、感恩、灵性的看待事情。反观自己,内心很忐忑,因为谁不想做一个好领导呢?但柯教授所讲的上述领导素质我尚且不能完全具备,甚至相去甚远,还需要继续学习实践修炼,任重而道远!
1、优化会议流程以提高开会效率;
2、识人用人配好队伍,建立约束激励机制;
3、双轮驱动,即流程制度控制和组织文化熏陶;
4、建立扁平化组织运行机制,充分授权不受责。
(四)关于教师基本功,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黄春校长的观点令我深思:对于教育资源,我们习惯“外求”,然而很少“内省”;我们何以为师;课堂教学的质量首先是教师的质量;讲台不是教师秀绝活的地方,教师希望学生怎么做,教师就怎么做;作业“为什么”“是什么”?掌握作业设计的原则;考试的“专业意义”是什么;普适性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到底应该是怎样的?这每一个观点问题都值得仔细推敲。
1、关注作业质和量,不能根据时间定作业量;
2、找到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内省”学校的教育资源,最大化开发;
4、将“考试”变成使学生更自信、更善学、更热爱学习的手段;
5、以人育人,共同发展。
(五)关于责任使命与担当,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秘书长、原教师司综合处黄贵珍处长,带领我们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年教师节期间参与的教育活动,展现出习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十九大报告到全国教育大会再到教师节的首次表彰,大家深深感受到了习总书记对教师的关怀和期盼。同时黄处长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醒校长要准确把握中央新要求,校长作为关键队伍的少数人,更要懂政策的红利成为明白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黄处长站在“两个一百年”的高度,勉励各位校长要提高站位,培养情怀,把准教育工作方向,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弘扬教育家精神,做德行配位、师生喜欢的好校长。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必须要沉下心来研读教育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先做明白人,找准目标方向再上快车道。
1、研读《意见》;
2、研读《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六)关于学校管理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学校特色发展与实验研究中心楚江亭主任从对高考状元学习方法的研究中探寻学科学习优秀的根基,关键有四样东西:一是吃透教材,二是预习、及时复习,三是每个学科一张思维导图,四是每个学科一个错题本。想必这些做法听起来一点也不陌生,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人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最常态的事坚持做、做专业,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同时楚教授又以全国著名的几所学校的改革为例,如中关村三小、北京十一学校等,揭示了现代化名校的发展特征,深刻剖析了一所优质学校需要具备的三个要素,即是否有真正的课程体系,是否做到智力结构改变,是否做到活力释放;楚教授强调要通过治理、领导力的提升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学校治理一定要从学生视角出发,让学生在创新、自主、合作中全面发展、五育并举中健康成长;基于现代社会和后工业化理念,要打破工业化培养模式,建构结构式知识是学科学习优秀的根基。学校管理角度来说,协商的管理更科学,愿景要实事求是,多站在学生视角思考问题等观点引发了我在探寻自己专业成长路径方面的思考。
1、推广并坚持状元的学习方法(四样东西);
2、深入研究优质(特色)学校,如北京十一学校、杜郎口中学、杨思中学、中关村三小;
3、教室革命,让所有学习材料来到学生身边;
4、办优质学校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统一战线;
5、读“传记”,塑造人生观。
1、尝试组织“日日走”等体育活动,促进教师坚持运动,实现体育的迁移价值;
2.感恩教育落实到具体行动。
现场教学身临其境
经验交流分享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