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3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
梧桐叶落,橙黄橘绿。在这美如诗词的初冬,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023年11月10日至12日,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石人乡小学组织4位语文教师参加第34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厦门教学观摩研讨会。

见贤思齐,择善而从。我们在历时两天半的观摩研讨会活动中,聆听了大师们的观摩课及报告分享会。我们就像春日里刚刚破土的小苗,在名师们的引领和示范下吸收阳光雨露。我们深刻领悟到结合大单元设计学习任务群是势在必行,但是也要学会守正创新,建构润泽的课堂,在语境中穿行。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在这次研讨会中何捷老师紧紧围绕单元目标和教学评的一致性展开教学。课前让孩子聊一聊这首诗和对王昌龄的认识进行热场,不仅在短时间内了解学情,还拉近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距离,何老师的这节《出塞 》是思辨性极强的课。还有王瑞雪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五年级上册《长相思》。王瑞雪校长用她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挚爱之情以及深厚的文化修养,带领全体师生徜徉在她的课堂中。

戴建荣老师是上海市特色教师,古诗词吟诵专家,在古诗词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他带来了课例《示儿》,课堂上,他带领学生一起吟诵古诗,在吟诵中潜移默化地提升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对比赵志祥老师的《题临安邸》,戴老师和赵老师都有注重古诗音律教学,这是很多一线教师容易忽略的点,也启发一线老师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不只有让孩子摇头晃脑地读,读顺,还要去补充关于音律学知识,就是老祖宗经典的东西,这是其一。其二,两位老师在家国情怀上,都有进行迁移,给当代小学生对于国家前途命运都有所启发,潜移默化中学生也明白了小小少年的使命。我想这就是现代与经典的完美融合。

周益民老师讲授的《神奇宝物》,肖绍国老师讲授的《花之语》和魏星老师讲授的《中华智慧故事》都属于单元整体教学,三位老师都很好的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个理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补充讨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给了我们一些启示:(1)一个单元的多篇课文从多个维度指向语文要素,提供了更多的角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只是我们在一开始要明确语文大观念,找到一条主线,多篇不断地呈现、强化促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2)不同的单元可采用不同形式的教法,要勇于尝试,积极实践。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要,肖培东老师执教的《走月亮》抓叹词,想象画面,解锁文本情感密码。视觉的变化,情感的转换, 肖老师在不借助任何资料的情况下去“素读”,与文本进行深度对话。林小慧老师语文代表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主题教学环环相扣:一扣单元主题,强化预习;二扣问题驱动,深入品读;三扣表达交流,感受精神;四扣课后延伸,植培情怀。主题教学,任务驱动,环环相扣,进阶教学。林小慧老师热情教学,营造美美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情境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融入课堂,合理的批注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糖果老师”许嫣娜老师执教《曹冲称象》抓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诸向阳老师以创设“争当最佳小导游”的情境,设置“品读树之美”,“讲好四季景物”及“推荐最美季节”等三个板块来展开教学,在生动的情境中带领学生赏析文本,提升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朱煜老师《牛和鹅》教学,从阅读批注——提炼方法——说批注——写批注——说批注,层层推进,有效地将知识和能力落地,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听课的老师们都沉浸在各位名师的课堂之中,分享了自己的听课笔记。

师者如光,微以致远。教育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无涯,研无境,经过三天的深度学习,石人乡小学的教师将带着吸收、理解、思考和追求,以专家名师为榜样,携手并进,奋楫笃行,再谱小学语文教育美好篇章。
编辑:李紫娟
审核:徐 盛
签发:冯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