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蜀河口》研讨会在蜀河古镇召开

云卷云舒
创建于2023-11-12
阅读 37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11日,由安康市文联、旬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旬阳市文联、旬阳市蜀河镇党委政府承办的长篇小说《蜀河口》研讨会在蜀河古镇顺利进行,安康市文联主席、安康学院教授、著名作家李春平主持会议,旬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静,安康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的专家学者,安康、旬阳两地的文学创作者共30余人受邀参会。

       会前,与会嘉宾共同参观蜀河古镇

       长篇小说《蜀河口》由旬阳籍作者杨才琎、马伯友历时七年创作完成,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讲述了蜀河口船帮没落、陕帮垮台、黄帮撤走……由盛及衰的沧桑历史,呈现了以旬阳蜀河口为代表的汉江、陕南文化,得到我国著名作家及文化名人贾平凹、陈彦、徐则臣、李星、贺绍俊、王春林、孙毅安的联袂推荐。

       会议现场

       李春平主席从现实版的蜀河口和文学版的蜀河口之间的差异开场入题,指出《蜀河口》丰富了蜀河古镇的文化内涵,让这片土地更有文化底气和文化自信,同时表明我们站在蜀河故土来解读《蜀河口》,既是对过往历史的深情回眸,也是变革时代对我们的文学召唤,文学价值研讨必须坚持用诚恳的态度来批评,用对文学的热情来肯定,真心实意地说长道短。

       旬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姚静致欢迎辞

       姚部长表示,《蜀河口》作品研讨会的召开,是我市推进“兴文强旅”战略实施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必将会给旬阳广大文艺爱好者带来创作的启迪,激发更多的创作热情,给旬阳文艺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必将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昂扬的斗志,向着实现全面崛起、建设陕西强市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旬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魏连新介绍近年来 文学创作情况

       魏主席从长篇小说创作形势喜人、散文创作异军突起、诗歌创作独领风骚、诗词创作热度不减、网络文学佳作迭出等5各方面全方位介绍了近年来旬阳文学事业快速发展取得的成果。

       蜀河镇镇长邱丛峰围绕镇域经济稳中有进、城乡建设蹄疾步稳、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文明创建卓有成效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蜀河镇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安康学院戴承元教授以《蜀河有幸遇知音》为题,说明马伯友、杨才琎二位作者是蜀河的知音。千百年来,人们以各种方式讲述蜀河口的传奇故事,但《蜀河口》是第一部全景式地再现蜀河口的山水自然、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的长篇小说,是大著述,小说主题鲜明宏大,叙事细致周详,人物形象真实生动,不足之处在于虚构想象不够、民俗描写冗长、叙事节奏缓慢。

       原安康市图书馆馆长、陕西省散文学会安康分会会长、作家李焕龙先生在发言中重点分析了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部分,以码头文化为例,从自然环境的隐喻性与码头文化的竞争性、生活环境的揭示性与码头文化的多变性、文化环境的象征性与码头文化的神秘性三个方面,强调了环境描写在凸现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蜀河文化名片上发挥的特殊作用。

       安康学院杨明贵副教授认为小说人物塑造立体多面,展现了一群善恶相间的杂色调人物群像,具有极高的思想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存在故事进入慢、历史背景不准确等问题,并建议借鉴章回体手法为每一章节选取题目。

       安康学院文艺学老师侯红艳重点分析了小说中方言的运用所展示出来的美学意蕴,认为方言俚语的运用,不仅散发着泥土的芬芳,体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而且产生了文学的“陌生化”审美效果。《蜀河口》中的蜀河方言作为区域性的小众语言,是蜀河当地民众的日常用语,将其植入小说中展现地域文化及人物形象,打破常规的普通话标准表述形式,给外地读者产生新奇感,对本地读者产生亲切感,无意中增强小说的独特魅力及感染力。

       安康学院曹刚副教授以《地方性书写的可能与限度》为题,认为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描写蜀河这一有限地理空间的地域性文学作品,而是具有向内“深描”蜀河口历史传统、人际交往、饮食习惯、服饰特征、思维方式等民族志的处理。两位作者在对蜀河历史文化的深描性书写中,使得蜀河的历史文化自内向外展现了他的生命力和独特性,同时指出小说情节进展缓慢在现在快节奏时代十分难得。

       安康学院文学博士崔德全以《旧航道与新征程》为题,指出小说为我们呈现了民国初年蜀河口的一段完整而又鲜活的历史:它不仅是蜀河口的,更是陕南秦巴山区的;不仅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更是关于自然地理的;不仅是经济的,更是上层建筑的;不仅包含着众多小人物的命运变迁,也涵盖着中华民族在清末民初的发展轨迹、趋势和最终走向。

       安康学院谭诗民副教授把《蜀河口》比喻为家乡菜、摇篮曲、纪录片,认为小说是一部乡土史、融合史、兴衰史,从耳熟能详的方言、文化符号“烧狮子”、各种商会的融合、不同宗教的传播,展示了当地人民包容积极的文化心态。同时指出有的地方对心理描写有欠缺,人物思想性格转换太快略显生硬。

       作家、安康市汉滨高中教师唐玉梅以《浅谈“草根写作”和方言叙事的文学自信和精神亮度》为题,指出二位作者都是非科班出身的草根作家,但是他们的创作再次证实了文学的生命力应该根植于广袤而生机勃勃的百姓生活,我们的时代发展也给与了“草根”文学创作更广袤的空间。同时强调作者对众多女性角色的书写也体现了陕南女性强悍的生命力和顽强柔韧的妻性和母性品质,女性角色的塑造非常成功。

       安康学院文艺学老师胡少山以《乡土小说历史叙事的重要收获》为题,指出小说是丰富精彩的日常生活的呈现、是“赤子之心书乡愁”的一曲家乡赞歌,小说文本的叙事节奏徐徐缓缓、波澜不惊,尤其是对那如诗如画的优美景物和充满人情味的风俗民情的描绘让人对蜀河口充满着神往。

       原蜀河镇党委书记、现安康市公交集团董事长张晓强在发言中表示,自己作为蜀河口人,曾两次在蜀河口工作,对蜀河口非常熟悉,也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读起《蜀河口》非常亲切,希望《蜀河口》更能成为一个剧本,实现影视化运用。建议一是要明确主线人物,二是要把红色主题描写更完整更完善。

       作者马伯友、杨才琎致答谢词

       马伯友在致辞中逐一感谢了到会的嘉宾,表示自己的作品能够拥有如此高规格的研讨会,既感动又荣幸。《蜀河口》的面世,源于自己和杨才琎对于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但更多的是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文学界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关爱。研讨会是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将虚心接受批评指正,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戒骄戒躁,不断学习提高。

       李春平主席在总结会议时指出,发言的各位嘉宾都很有专业素养,作出的文学评判非常坦诚。大家一致认为《蜀河口》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现在只探讨《蜀河口》最表象、最现实的一部分,只研究它的文学价值,深层次的价值我们感受不到,但若干年后,《蜀河口》会更具史学价值、历史价值。

       合影留念

阅读 37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