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情话
创建于2023-11-12
阅读 3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基层组织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并明确要求“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始终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任务。

       基层治理离不开基层协商,搭建社区管理平台,认真分析当前的实际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积极构建“一委一居一站一会”(社区党委、居委会、社会事业工作站、工会)的社会管理模式,形成社区党组织统筹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属地“两新”组织的“五位一体”工作格局。这种新的组织架构,打破了传统社区发展的瓶颈,理顺了社区组织机构的职能定位,逐步适应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发展趋向,使社区管理更加有力有序。 发挥协商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沟通协调、社会疏导、整合资源、凝聚共识等作用以及“献良策”“聚力量”“促落实”等优势,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文件,为开展协商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保障参与各方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同时,建立督办落实机制,灵活采用政务督查、协商监督、跟踪视察、提案督办等方式,及时跟踪督办,促进协商成果的采纳、落实和反馈;另一方面,基层单位积极发挥基层组织优势与协商民主优势,不断在破解矛盾中找到新思路,在解决问题中积累新经验。 

       完善基层协商治理制度机制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依法治国的客观需要。 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进和完善党在基层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基层党委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强化社会风险防控,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要加强领导、凝聚合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为新时代追赶超越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党建引领,凝聚征拆合力,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因为居民群众是基础,党员干部是旗帜,基层组织是堡垒。

       社会管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全社会的法制意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诚信。以开展活动为载体认真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共筑中国梦。 

阅读 3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