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后一个长假已经结束,2023年也快进入尾声。很多人都选择为自己和家人安排上一次年度体检,却在项目选择上犯了难…
随着大家的防癌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体检中心会把「肿瘤标志物」也列入可选项目,关于这项检查的争议有很多,有人说是“智商税”,也有人说很有用。
那么,「肿瘤标志物」到底代表些什么?它的价值体现在哪方面?有没有必要用于体检筛查呢?
肿瘤标志物(TM)听上去很玄乎,是指由肿瘤细胞分泌或机体对肿瘤反应产生并进入组织或体液中的物质,通常用于监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和对抗肿瘤治疗的反应,目前已被许多体检机构纳入可选项目。
关于肿瘤标志物的主要争议,无非来源于这2方面:
1️⃣ 灵敏度有限。与其他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如新冠抗原、HPV病毒等检测不同,肿瘤标志物高并不意味着得肿瘤,还是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
2️⃣ 特异性较差。肿瘤标志物不是只针对于肿瘤,一些良性疾病、药物或者抗体均可能干扰肿瘤标志物的数值[1]。
测了又不一定准,还不能直接确诊,那么我们测肿瘤标志物有什么意义?
当然有意义!听我们慢慢道来~
了解肿瘤标志物的特性,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看待其在体检筛查中的价值。
✨哪怕灵敏度有限,能够辅助筛查早期肿瘤就是它的价值。
人类与恶性肿瘤的斗争持续了上千年,但直至今日,肿瘤的病因仍未完全明确。
“医生,为什么我会得癌症?”这个问题临床医生听了也头疼,因为确实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叠加,比如环境、生活习惯、基因突变、持续性病毒感染等等。
正因如此,不同的筛查手段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比如,CT、MRI的准确度更高,但难以发现早期的微小病灶,且存在辐射,不适合作为所有人群的体检筛查项目。
而肿瘤标志物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先于影像学检查发现微小的肿瘤[2]。可以理解为,肿瘤细胞一旦出现就会在体内留下些许‘痕迹’。因此,尽管目前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有限,也是有其价值的,尤其是在高危人群中。
✨并不是所有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都很差,在一些癌种中已成为优先推荐的筛查手段。
01 肝癌早筛
对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的特异性就很高,敏感度为39%~65%,特异度能达到76%~94%[3]。
因其在提高早期肝癌诊断率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血清AFP联合肝脏超声进行早期肝癌筛查,对于高危人群(乙肝/丙肝感染、肝癌家族史、肝硬化)建议每隔6个月至少进行1次联合检查[4,5]。
02 胃癌早筛
胃癌的肿瘤标志物虽然没有AFP那么亮眼,但鉴于胃癌诊断金标准“胃镜”是一项侵入性检查,且费用较高,在我国的普及率实在是太低了,于是建议先通过肿瘤标志物来区分中高风险人群,再进一步完善胃镜检查[6]。
比如以下人群,就可以在体检项目中增加胃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检查:
👉 年龄≥40岁;
👉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 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 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 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
03 前列腺癌早筛
目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标记物之一。已有研究证实,fPSA/tPSA检测能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7]。
04 卵巢癌早筛
目前已有临床证据发现,糖类抗原CA-125对于无症状的绝经后妇女具有一定筛查和判断预后的价值[8]。此外,它还有能较好地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以及在术前预测卵巢恶性肿瘤的分期。
但CA-125对于中、晚期卵巢癌诊断的效果更好,在早期诊断中的必要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早在2014年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9]中,国内专家就建议部分癌种的高危人群在体检基础项目上增加肿瘤标志物以早期发现癌症。
今年发布的2022版《共识》[10],也针对不同瘤种给出了筛查建议,有肿瘤家族史、相关慢性疾病病史、高龄等风险因素的人群可以按需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筛查项目。
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普通胸片难以发现早期肺癌及肺结节,很容易漏诊。而乳腺癌患者推荐进行乳腺X线和超声联合检查。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比较明确的恶性肿瘤,定期进行HPV感染检测对于预防宫颈癌至关重要[11]。
福利来了!→
筛查和预防一直是
肿瘤领域难以突破的2大难点
而宫颈癌作为一种可以消除的癌症
更显得尤为可贵
宜阳县第三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年中钜惠推出
↓
关注健康
定期体检
↓
关于
宜阳县第三人民医院智能健康管理中心
宜阳县第三人民医院智能健康管理中心
预约咨询电话:0379-60238015
田主 任 电 话:13608466856
程主 任 电话:13938853337
这是我们的亲情微信公众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受检人员本人或家属可即时获得个人健康信息、健康指导以及电子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