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已到,寒意渐显,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加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11月11日—12日,迁安市小学数学研修团队成员赴唐山实验学校参加了第十五届“聚焦新课标,引领新课堂”观摩研讨活动。邂逅了小数界名师大家,潜心修学,汲取精华,享受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
第一节特级教师顾志能老师为大家带来《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课。该课是借助一道习题——在1/4和1/5之间填一个分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探究,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学生们在顾老师的引导下不断开阔思维、表达想法,成功探索方法——通分法、化小数法、扩大缩小法、倒数法和减比差小的数。整节课学生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去创新。学生经历了探究、比较、推理、提问等学习活动,发展推理意识、创新意识。
《发展思维,提升素养》讲座中顾老师指出面对这道题目,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学处理。并把不同教师的做法分为五类:A教师的教法直接讲解方法,分母通分,学生记录,B教师由学生介绍通分,教师跟进教学,对比方法深入。教学水平评价:理念落后,方法简单。C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反馈多种方法,教师适时跟进渗透思想。D教师在C的基础上多走了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思维的求异和创新。教学水平评价:理念正确,方法可行。E教师让学生再进一步,深度沟通巧妙渗透。F教师更多教学跟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水平评价:理念先进,方法高级。 顾老师指出数学练习课不能是直接给学生讲授正确方法或答案,而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努力解决问题。避免让学生对数学解题规律一味地盲从而缺乏质疑精神,要引导学生从大胆猜想到设法验证后得到结论,经历演绎推理过程。
特级教师强震球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强老师首先从简单复习中切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教学,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接着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利用铺格子排除初得结论,排除错误的算法。接着借助剪拼操作进行结论验证。强老师通过学生猜测—质疑—操作—探究—结论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随后研究再一次深入,抛出三个问题:1.还能怎样拼?2.为什么要沿着高拼?3.不同位置剪拼有什么联系?强老师的课堂既让操作活动落地生根,又让思维节节攀升,做到了“真活动、真操作”,引发了学生的“真思考”。
课后强老师进行《教学,指向学生理解》的讲座,他指出在当前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关注理解,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基于大概念和核心任务,教学设计要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优先顺序,促进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福建省教研室小教室负责人,小学数学教研员罗鸣亮老师带来了三年级《三位数乘一位数(拓展)》一课。开课伊始,罗老师给孩子们出了一道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479×5=,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基本是没有难度的,都能快速用竖式计算正确。此时罗老师给出了一位叫淘气的小朋友的计算过程,淘气的算法到底对不对?淘气的算法为什么和我们不一样?极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任务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并触发探索和思考。学生进入了两难抉择,接着罗老师引导学生经历了3次思考过程:第一次独立思考,要求孩子们去判断淘气的做法对还是不对,第二次四人小组交流,和小组成员分享。第三次说理汇报。在小组内不能形成共识下,面向全班说理,寻求新的突破。随着课堂说理的不断深入,火药味十足,思考交流中不断的进行思维的碰撞迭代,在不断的自我肯定,否定,修正,寻求真理的问题意识都在无形中逐步锤炼。罗老师的经典小结:“算法只是知识,选择才是智慧”。寄语学生,未来的学习更需要今天这样的方式。
在讲座中,罗鸣亮老师以《新课标如何在课堂中落地》为题,分享了他多年来从事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验。罗老师们以大家熟悉的电视剧生动例子阐明教学方式变革的原因、理由,指出学习真正的发生是让学生讨论、发现、提问、争辩、批判、辩论。
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学教研员刘延革讲授的是六年级《圆柱的认识》。刘老师通过表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研究圆柱的特征,引入:观察思考提出要研究问题,观察这是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明确了上下底都是平行的,侧面的直上直下,让同学们对圆柱有了更深的空间观念的认识。接着任务一:探索圆柱表面积计算方法,自主探究、交流方法、概括特征。任务二:想象圆柱的三视图,想象圆柱截面的形状,最后布置课下任务,想象哪些平面图形运动后的轨迹能形成圆柱。从多维视角全面把握圆柱的特征,激活了学生空间思维,发展了学生空间观念。
随后的讲座中刘老师指出:一是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包括数学眼光(抽象)、数学思维(推理)、数学表达(模型)。二是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基于联系)整体性、(基于本质)一致性、(基于学生)阶段性。
唐山市开平小学数学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马向葵老师带来了《数与形》一课。本节课紧紧围绕“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展开教学的。利用方格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分别有多少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发现的?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探索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通过让学生观察方格图的变化并与求自然数奇数列的和对应起来,最后归纳得出规律:从1开始,连续几个奇数的相加的和就等于几的平方。帮助学生借助“形”来直观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
最后浙江省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讲授的是三年级《整十数乘整十数》。朱老师从计数单位出发,借助点阵图实现数形结合,启发学生联系计数单位的意义,接着通过连线、列表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数字与数字相乘”,“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相乘”的数运算过程,再结合图示表征,直观理解运算过程,类比推理除法教学过程,朱老师的这节示范课,为我们今后在教学中如何体现算法算理的一致性指明了方向。
全体教师肩负教育使命,怀揣学习热情,专心聆听,认真记录。
学习名家经典课例,提升个人教学能力。在这暖意融融的初冬时节, 老师们不但欣赏了小数名师的教学风采和个人魅力,更是接受了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本次培训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更是一次专业的引领。赋予了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