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七小·教务】用心教研,用爱传递——平桥区第七小学第八周教研活动纪实

创建于2023-11-11
阅读 441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探索高效课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我校开展了一年级常规课听评课活动各位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呈现出了一次次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教学活动。同时局领导,校领导及各年级数学组教师也参与了听评课活动。

👇🏻👇🏻下面跟随我们一起进入老师们的精彩教学活动吧!

数学听评课

刘璐老师授课的《比多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生动有趣的动画视频和精彩的图画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所以在这节课刘璐老师用了教材的主题图,以动画视频的形式导入新课,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小动物的身份自然地加入到情境中,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探索空间,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学习动力。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法,解决了比大小的问题,这样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用引导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充分体会一一对应的方法对于比较多少的实用性。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氛围很好。刘老师有一副自信的教资,口齿清晰流畅,让孩子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知识,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黄均梅老师带领一(3)班的小朋友上了一节《比大小》的常规课。这节课围绕″小猴吃水果"的故事展开教学,进行了三次探究活动。教学中黄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知识,认识了“>、=、<"这3个新朋友,学生从实物抽象为图形再抽象为数字和数学符号,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让学生感悟知识的迁移。整堂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形式比较出了两个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高媛老师授课的《分与合》,以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为重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认知,让学生乐“说”。并始终将说的机会给孩子,注重有序思维的渗透,教学设计趣味化,创设有趣的情境和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鲁晓静老师执教的内容是解决问题《6和7的认识》,鲁老师引导、点拨到位。教学思路清晰,富有童趣,利用动画导入新知,找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做动作,用笔画一画等表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理解大括号的含义,更好的理解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练习设计很有梯度,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能运用多媒体和实物进行教学,学生能在课堂内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做,用眼观察,课堂气氛活跃,适时的评价让学生乐于学习。

彭妍老师授课的《6和7的认识》,让孩子通过自我介绍引入课题,通过情景图让孩子数一数6和7的事物,引导学生由抽象的数字一点子图一数字符号一点子图实物进行感知,孩子通过感知数字6和7的概念,接着动手感知6和7,比较6和7的大小,熟悉6和7的外形并能正确书写,最终熟悉6和7的数序。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展,到达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杨建丽老师的《9加几》一课,让学生在游戏中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再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凑十法。本节课层层深入,让学生明白了9加几这种算式应该如何去计算。凑十法”是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为孩子所熟悉的10加几问题,体现了数学上的转化思想,从而化难为易。还能有效提高计算的速度,对孩子后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善于鼓励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情感和认真态度,在愉悦、融洽的探究氛围里,孩子们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大胆交流。

陈星悦老师授课的《10的认识》,老师精心准备,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陈老师教态自信大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课堂教学富有趣味和乐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解答问题。同时传递了德育思想,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更树立就远大理想。

李美玉授课的《认识钟表》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本节课在“图图的一天”这个大情境下主要分三个层次:1.认识钟面 (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2.结合经验认识整时;3.记录整时(包括文字计时法和电子表计时法)。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活动、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索等学习活动进行学习。“图图一天的活动”贯穿整节课,富有趣味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后研学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通过一课一研的形式不断打磨课堂教学,是对教师的鞭策和激励,也是学校一项常态化教研活动。一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初始年级,是学生夯实基础的重要年段,对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听一节课,总有收获和欢喜。一次教研活动的结束,是更好的课堂实践与探索的开始,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高质量的课堂呈现,都是课下无数遍的打磨,是老师们互相切磋,不断前进,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希望全体教师能以此活动为契机,在活动中不断碰撞出教学的火花,凝聚起育人的智慧,共同书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常规课的开展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也为所有教师创设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良好互动氛围。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教师会在教研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著实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

阅读 4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