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呀诺达景区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三道镇,处于大三亚旅游经济圈的黄金区位,比肩五指山,毗邻七仙岭,咫尺海棠湾,是中国地处北纬18°的热带雨林,2012年成为海南第三家"国际AAAAA级风景区"、并被认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呀诺达景区雨林资源得天独厚,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孕育着丰富的原生态植被,有1400+种乔木,140+种南药,80+种热带花卉,山峦叠翠,林木葱郁,花叶纷繁,浓缩了海南本土植物生命基因库;同时地貌丰富,地势变幻,有丛山叠岭、千岩竞秀,亦有飞瀑激荡,溪泉清幽……堪称现代社会的天然雨林博物馆。
初进呀诺达热带雨林,我们乘坐观光车上山,司机很给力的带我们感受漂移的刺激,弯弯曲曲的山路上留下了我们的尖叫与欢笑,一路上所有美景尽收眼底。下车后竟发现头发有点潮湿,那应该没错了,雨林空气中弥漫着大量水汽。倒没觉得有多热,更多的是清爽,雨林的天气变化多端,一片乌云飘过,带来的是降雨,待乌云飘过后,雨自然就停了。
继续深入热带雨林,我们边看到了绞杀现象。绞杀现象是原始森林中的一道奇特景观。绞杀植物一般属于藤本植物与附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也称半附生植物。热带雨林的绞杀植物大多是榕树,它们的种子多被鸟或别的动物带到棕榈树、铁杉树等易于榕树生长的树干上,等到发芽后其起初以卷须附生于支柱植物,随后长出气生的网状根系紧紧包围树干并向下扩展,直到伸入地面下变为正常根系。与被绞杀植物争夺养料和水分,绞杀者慢慢成长为既附生又自主的热带植物。若干年以后,绞杀植物的根牢牢隔断了棕榈树、铁杉树等被绞杀植物的水份供给,被绞杀植物随后因营养和水分不足而逐渐死去。
板根亦称“板状根”,热带雨林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分重力的支撑作用。板根是一种热带木本植物所特有的板状不定根,可看成是一种气生根。也是热带气候下的一种特殊生态现象。热带雨林中的一些巨树较大的板根可达十多米高,延伸十多米宽,形成巨大的侧翼,甚为壮观。板根是乔木的侧根外向异常次生生长所形成,是高大乔木的一种附加的支撑结构,通常辐射生出,以3—5条为多,并以最为负重的一侧发达,在土壤浅薄的地方板根更易形成。
板根现象是呀诺哒热带雨林重要的特征之一,是高大乔木的一种特殊适应,这是一种十分强而有力的根系,可以很好的避免由于树冠宽大,身体上部沉重而导致的头重脚轻站不稳的问题,有效地增强并支持了地上部分,也可以抵抗大风暴雨的袭击,更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解决了热带雨林中树木根系难以进入深层土壤而又要执行对地上部分的支撑作用这一两难问题。
在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中,我们见到了传说中的见血封喉树,见血封喉又名箭毒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产地为中国华南至云南南部,多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阔叶林雨林中。性喜高温、湿润、向阳之地,生长适宜温度23-32摄氏度,耐热不耐寒,耐旱。自然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它浑身剧毒,毒性堪比鹤顶红,被称为世界上最毒的树,树中的汁液奇毒无比,如果不慎沾到任何一种动物的伤口上,毒液就会随着血液流入体内,并迅速将其血液凝固,导致血液不流通以致心脏停止跳动,,其汁液若不慎溅入人眼,即可导致失明。
热带雨林土壤颜色因地区和气候条件而异,但通常为暗红棕色。热带雨林中形成砖红壤的主要原因是强富铁铝化和生物富集过程。在热带雨林气候环境下,植物根系吸收水分无需下扎过深,因此砖红壤得以形成。这种土壤较为黏重,根系难以继续下扎,因此乔木的根系需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支撑和稳定自己。
热带雨林的中、上层乔木树干高大,它们的树冠也非常宽大,需要强有力的根系做基础,否则这些树木便会头重脚轻,站不稳,会下陷或被暴风雨摧倒,故形成了板状根支撑树干和树冠。
热带雨林空气湿度很大,水分无法直接蒸腾,只好直接排出液态水,这就是植物的“吐水现象”,这些“吐”出来的水沿着叶脉,汇集到叶尖,形成“滴水叶尖”现象。
“老茎生花和老茎结果”是热带雨林特有的一种现象,一簇簇花(一串串果)开在(结在)在树木的大枝丫或粗大的树干上,有的甚至长在树干基部
热带雨林能够影响海南的气候,通过蒸发作用和阻止热量的逃逸,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气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其内部的生物种类非常繁多。它们为海南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药物、食物和其他重要的生物产品。热带雨林能够保持大量的水资源,避免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枯竭等问题,对海南的水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热带雨林的树木和植被可以避免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和稳定性。
呀诺达美丽而又独特的风景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许多课本上的知识,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