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李碧武名专家工作室南京行研修的第三天,天气愈渐寒冷,却阻止不了工作室老师们学习的热情。
2023年11月11日上午,由党小磊老师主持,请到了《江苏教育研究》杨孝如主编做分享,他公开发表各类文章10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10部,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获首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工作者等荣誉。他给我们带来一场《教育实践是如何“变成”教育论文的?》主题讲座。
杨主编先从“教育实践是如何变成教育论文?”和“教育实践如何变成文本成果进行推广?”来启发大家思考。基于一线教师教学和科研是否矛盾的困惑,杨主编引用了舍恩的“教师即反思性实践者”,告诉大家教师的实践与反思可融为一体,互相促进,教师应让实践性反思成为教育生活的日常状态。
他从三个方面告诉我们怎么撰写教学论文,首先选题方面:“如何选择实践成果?是否一定要选择成功的实践?是否一定要选择热点实践?”他用丰富案例告诉我们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第二是研究方面:“如何凝练实践成果?”实践是零散的,需要加工,需要用理论来解释,让实践在凝练、整合中站起来,深挖细挖、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反思。从六个方面引导教育论文写作的路径:应用与阐释、转化与优化、比较与借鉴、提炼与整合、深化与细化、反思与质疑。
最后是写作方面:“如何表达实践成果?”论文的深刻性兼具研究的深刻性和表达的深刻性,好的论文是“深入浅出”的,而非“浅入深出”。文本不存在高下之分,不拘泥于论文形式,关键在于专业的见识、实质的东西。
《江苏教育研究》主编杨孝如与工作室全体成员合影
下午,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江苏省教研室初中部主任,英语教研员魏惠老师,她是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主持省重点课题10多项,发表文章40篇,主编出版书籍10多部。这次她主要分享她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的研究:《素养导向下以测评推动初中英语教学的系统性变革》。
魏老师的研究以测评为切入点,通过教学系统性改革推动课程改革,从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项教学成果围绕一个核心策略,包括三大考试的改革、三大教学的改革和三大统筹平台的改革。
魏老师团队研究扎实,针对江苏省英语教学的现实困境,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且不断优化创新。
魏老师分享结束后,主持人钟怡美老师总结发言:感谢魏老师非常详尽、毫无保留的分享!感谢李院给与的主持机会,能让我表达对江苏专家的敬意!听了魏老师的分享,我用两个字谈谈我的感受。一个是“高”,高屋建瓴。魏老师通过测评角度,反拨教学和课程的改革,从而促进核心素养落地,研究站位高。此外,对于单元整体教学和教学评一致性的研究她们早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实践探索,专业敏感度高。第二个字是“实”,魏老师说教学成果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她的这项研究历时20年,跨越了四个研究阶段,研究扎实。这项研究针对现实困境出发,解决实际问题,帮助一批薄弱学校取得进步,具有较强实践意义。此外,这个研究的成果可测、可见、可用,非常实用。
学员杨惺莹老师与魏惠老师交流
学员李俊老师与魏惠老师交流
江苏省教研室初中部主任魏惠老师与工作室全体成员合影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李碧武院长做本次培训的总结发言。李院长首先肯定了全体学员认真投入的学习态度和本次培训专家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启发和指导,并向大家提出三个要求:1.让读书和学习成为生活的态度。只有长期的、持久的、稳定的阅读才能得到自我的全面提升。2.让写作反思成为工作的习惯。深刻反思的关键是行动,行动就是把思想写出来。教师的身体和灵魂要同时在路上,永远在路上,要善于反思、坚持总结。3.让“成就、成长”成为工作室共同的目标。同学们相互赋能,相互成就,共同成长,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为推动黄埔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董友军老师学习心得:
听了《江苏教育研究》杂志杨孝如编辑讲座,深有启发,收获“四新”。
1.树立新理念:教师不只是教书者,还要是反思性实践者。让实践、反思、优化形成教学闭环,把教学与反思融为一体,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1+1<1。
2.选题新思路:区分实践逻辑和研究逻辑,实践逻辑关注有效,而研究逻辑关注创新。创新是发表论文的充分条件,没有创新的论文是肯定不能发表。
3.教学新理解: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需要遵循学科规律、认知规律,艺术需要突出独特性、多样性。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完美的教学,只有更完善的教学。
4.教育新态度:处理学生问题时,先解决学生心情,再解决学生问题,不要与问题站在一起去对付学生,要换位思考,具有同理心、同情心。
钱海燕老师学习心得:
“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本次我们名专家工作室一行在师父李碧武院长的带领下,走进六朝古都南京,今天的培训,紧紧围绕“专业学术表达和教学成果奖的提炼和教师成长”展开培训和学习,享受精神上的饕餮盛宴。学术表达是是教师沉淀实践成果的合理路径,也是教师提高专业认知、发展学术逻辑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教师从经验、感性的重复性教学行为走向理论、理性的创造。
杨亮老师学习心得:
今天听了两位专家的报告还拜读了师傅的一篇感悟很多,我感觉师傅的文章观点和这次学习我的一些感悟很是呼应,教育的科学性占据主导地位而边界被无限放大时,作为教育对象的人的主体性可能被严重漠视。这可能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应当寻求一种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国家提出的“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正是对教育的科学性泛化的纠偏,通过这次学习我觉得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应对教育的科学性泛化 1.强调教育的人文关怀: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和价值观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建设丰富课程,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3.提倡多元化评价:除了考试成绩之外,还应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批判思维、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多方面的发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3.教师专业发展: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4.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家长和社会应给予学校和教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5.倡导终身学习: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适应和发展。
衷心感谢李碧武院长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和用心设计本次培训主题,大家南京之行收获满满!
风好正扬帆,奋楫正当时!大家已经准备好将本次学习成果转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追求进步!
撰稿:钟怡美 杨惺莹
编辑:钟怡美
摄影:杨惺莹、涂子帆、张海新
2023.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