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的同龄人羡慕我还有母亲健在的时候,我从内心感到无比幸福。
我的母亲一九三七年出生,今年八十六岁了,眼不花耳不聋,逻辑清晰,思维敏捷,做事麻利,说话声音宏亮,走起路来堪比年轻人。母亲这种精神状态让人由衷地佩服与赞叹!这大概是上天给一位老人最好的福报,因为母亲有她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
母亲聪慧睿智
童年的母亲,聪明伶俐会读书,上过私孰,也读过新书。私孰先生点过的书母亲能很快地背下来,不论是《三字经》《百家姓》,还是《曾广贤文》《捷经杂字》,都比她的同学点得多背得快。母亲也热爱文娱活动,唱歌、跳舞、扭秧歌,样样都不错,学堂里面组织同学外出搞宣传,必定有母亲参加。老书新书读了五年,母亲顺利考上了完小。但土地革命开始,外公家被划成了地主,母亲也就失去了读书的机会。
十四岁,母亲嫁到彭家,我父亲比母亲还小十个月,爷爷明智,及时将我母亲娶回家,家里多一个人分摊田产,划分成分时侥幸评为富裕中农。小小年纪的母亲聪明贤惠,善解人意,深受彭家长辈的赏识及同辈的喜爱。爷爷奶奶非常喜欢母亲,视如己出。姑姑是父亲的姐姐,又是母亲的同学,姑嫂关系很好,很亲密。母亲和两个还未成年的叔叔相处也非常融洽,如同亲生姐弟。
五十年代初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困难的时期,物资馈乏,经济落后,老百姓几乎都是忍饥挨饿搞建设。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大炼钢铁、兴修水利去了,留下老弱妇孺在队上出集体工,吃集体食堂。母亲因为能写会算,担任集体食堂的会计兼保管员,食堂所用的米都是母亲从几里外的联组上担回来的。母亲深知粮食的金贵,从不敢私吞或浪费一粒大米,因此深得办队干部的信任。
结婚十年后母亲才生下我,后来又生下了弟弟和两个妹妹。接下来的十几二十年,父母辛勤劳作,养育子女,建设家庭,无条件地送我们读书。七十年代末送子女复读,这要多么大的勇气,我母亲做到了。我能有今天得感谢母亲这睿智之举。
母亲经常教导我们,要用自己的劳动改变命运,做人要诚实善良,积极上进,多做好事,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是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们正确地成长。
母亲善于接受新事物。如智能手机,母亲很快就学会了使用。母亲不仅能用手机看新闻、拍照、视频、刷微信,还能用手机购物,使多少老人家羡慕不已。
母亲仁爱善良
母亲对人热情大方,从不斤斤计较,与乡邻的关系非常好,邻里有什么困难母亲会尽力帮助,有纠纷也会主动调解。尤其是母亲的仁爱与善良难能可贵!
我很小的时候,有个邻居奶奶姓蒋,叫四阿婆,是个孤寡老人。母亲只要家里有好菜或是来了客人,就叫我去请四阿婆过来帮忙炒菜,四阿婆每次都非常开心地跟着就走。母亲说,如果不说是请她帮忙,老人家是不会过来吃饭的。当时我似懂非懂。
七十年代有个患精神病的邻居婶子,老公长年在外,三个孩子还小,因长时间不洗头,头发蓬乱,里面长了许多虱子,人们都不敢接近她。我母亲把她接到家里,帮她把头发剪短,用一种什么药粉帮她洗去虱子,母亲还叫我在旁边帮忙,她也非常配合,整个过程没有出状况。
母亲的继父生病卧床将近一年,母亲几乎天天过去照料,因为他没有亲生儿女,外婆也八十好几了,力不从心。前几个月,外公还免强能自己起来上厕所。有一天,母亲在厨房忙,突然听到“扑通”一声响,是外公起床小解跌倒了,母亲赶快把他倒扶起来,幸亏没有摔伤。母亲再三叮嘱:“您以后一定不能自己起床解手,必须叫我们帮忙”。母亲买来一个可以坐着大小便的活动马桶,外公有要求时,母亲就把马桶搬到床前,然后扶着外公坐在马桶上,这样就安全轻松多了。最后一段时间,外公越来越虚弱,晚上要起夜很多次,每次都要在便桶上坐很久,母亲就整晚睡在那里照料。有一次我小姨准备去侍候外公,外公不愿意,给了小姨一巴掌(可能是外公糊涂了),不久外公就去世了。小姨心里留下了阴影,因此还大病了一场。我跟母亲说:“妈,对待外公,亲生女儿也不一定能做到像您这样啊”。母亲说:“就凭这些年他老人家对你外婆的好,我也应该去照顾他,人要懂得感恩”。
热情好客是我母亲的天性。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邻居熟人,到了家里,母亲都会热情招待,泡茶倒水摆小吃,到了饭点,真心实意地留吃饭。所以母亲家里特别招客人,尤其是我弟媳妇在家的时候,几乎天天有客人,婆媳都好客,亲朋愿意来。
母亲勤劳俭朴
记得我们很小的时候,母亲白天出集体工,晚上在豆大的油灯下纺棉花、绩麻、纳鞋底。出工回家要挑水做饭,洗衣喂猪,照料小孩。有一段时间,母亲在大队打米厂开票,白天只有中午才能回家,而越是中午,打米的人就越多,因此母亲经常不能按时回家做午饭。有时我放学回家了(我们读小学时只上半天课),肚子饿得咕咕叫,母亲还在厨房忙碌。只见她一边生火做饭,一边择菜洗菜,米开了,将米汤过滤出来泡好猪潲,再汽饭炒菜。有时叫我帮忙烧烧火,拉拉风箱,我心里还极不情愿,嘴巴撅得老高,埋怨母亲手脚太慢。匆匆吃过中饭,母亲又要赶往打米厂,直到傍晚才回到家,再接着重复中午的家务。母亲整天忙得像不停转动的陀螺,但母亲总是乐观面对,从不抱怨。
那些年父母亲很少制新衣服,但母亲总会想方设法让我们穿得整洁漂亮。我读四年级的时候,一个住在城里的堂姨妈送我一件红色披领毛线衣,在当时来说真是奢侈品。我从小学穿到初中,从初中穿到高中,穿着小了时,母亲把它拆了,用四根黑色棉线组成的“毛线”参进去,织成红黑相间的条纹,也很时尚,穿着上学,同学们好羡慕。
小妹有一件花布棉袄,母亲特意把它做成中长款式,小妹穿了一年又一年,衣袖短了,母亲就用花布头接上,外面罩上罩衣,精致漂亮还暖和。
为贴补家用,父亲会挤时间去给供销社运店货或利用农闲时打点零工。母亲将她喂猪的收入及父亲挣的钱精打细算,合理开支,使我们一家还算体面的度过了那段困难时期。
母亲的勤劳已成了习惯。当子女们都成家立业,条件也好了时,母亲完全可以少点劳动清闲一些,但她仍然闲不下来:烧茶煮饭、打扫卫生、喂鸡喂鸭,有时还到菜地里浇浇水、扯扯草,田里工夫也常参和。劳动之后,有时也会腰痛、手臂痛,但母亲乐在其中。
母亲热爱生活
母亲喜欢娱乐生活。搞美丽乡村建设,政府准备在我母亲所在的村组修建一个娱乐场所,但很难找到一块合适的公共用地。母亲家围墙外有一块闲置的自留地,母亲动员弟弟将这块地贡献出来,还用自家的责任田和自留地与村民交换一部分,娱乐场的用地解决了,娱乐场也很快建好了。附近村民经常来娱乐场运动、健身、打篮球乒乓球或唱歌、跳舞、排练节目,老人家也常来这里散步、聊天。母亲或参与或观赏都非常开心。她还经常打扫运动场地,打理周边的花花草草,把乒乓球台、桌凳等运动器械抹得干干净净。
母亲喜欢看花鼓戏。早些年,农村娱乐生活贫乏,母亲白天劳动,晚上过河淌水也去看,后来在电视上看,再后来有了手机,母亲在手机上看新闻、刷视频、聊微信。母亲最开心的时候是跟孙辈、曾孙辈视频,那脸笑得像盛开的金丝菊。
母亲喜欢旅游。不管是自驾还是跟团,只要有机会就欣然前往,而且行程中绝不会拖后腿,一边观赏还一边拍下自己喜欢的风景。
登福建大觉山齐云峰,对一个八十多岁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但我母亲一鼓作气登上去了,好多同伴半途而废。母亲说:“没爬上来的可惜了,上面几好的风景”。
那次京津之旅,母亲的腿伤还没有完全康复,却跟团去了,不但整个行程没有落下,还顺利登上了八达岭长城。
在云台山景区,上千人的篝火晚会,母亲被推选为点火佳宾,因为那天的游客中母亲的年龄最大。
在泰国海滨浴场,母亲像年轻人一样穿上泳装下水体验,一个黑人老太太看到有同龄人下海,主动跟我母亲打招呼,然后浇水嬉戏,笑声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母亲还喜欢上老年大学。近几年,乡村也开办了老年大学,母亲经常和本组的年轻老人一同去离家好几公里远的老年大学学习。有一次母亲邀我一起去了,那次主要是听网课,学习养生保健知识。我笑着对母亲说:“妈,您真了不起,这么大年纪还坚持到老年大学学习”。母亲也笑着说:“没什么了不起呀,我在家里也没多少事做,到老年大学来唱唱歌,做做操,听听课,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在这里会到很多老年朋友,非常开心呀”。
这就是我的母亲——聪慧、善良、勤劳、乐观,也许正是因为母亲具备这些优良品质,才使得她老人家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