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助推教师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马迹塘镇完全小学高语组在1807班教室举行了语文教研活动,此次教研活动是郭稳老师执教的《桥》。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暴发的山洪,以自己的威信忠于职守的信念和沉稳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在党性面前,他一视同仁,要求同是党员的儿子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在人性面前,他又推儿子先走,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用一位共产党员的信念和一个父亲的爱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阅读,阅读的主要方式是朗读。在执教《桥》时,郭老师引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开火车读、学生范读、齐读、师生对读。
尤其是师生对读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师读环境描写,生读情节描写。在对读中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环境描写的作用,有效地达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情节,可以更好的感受人物品质。郭老师牢牢抓住本课的四次冲突,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第一次冲突:体会到老汉沉着冷静的品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郭老师在教学中著作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学生习得方法后,积极思考,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依次找出文章中其他三次冲突,体会到老支书讲党性原则,大公无私的人物形象。从父子间在生死考验时的互相推让,体会到老支书的人间柔情。
最后反过来对比两次冲突,尽管父子情深,而老支书在群众和儿子之间,把危险留给自己和儿子。
在危险面前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当亲人和群众的生命摆在面前,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群众。这位伟大的党员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郭老师趁热打铁,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等升华⼈物形象,让学⽣更深刻的感受人物形象,达到学习的深层⽬的!
听课过程中,老师们认真记录,细心观察,纷纷点头称赞。
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
课后,观课后老师分享发自己的听课感受,纷纷表示收获满满,高度赞扬了郭老师的课堂智慧,认为她的教学巧妙设计,环环相扣,目标明确,有层次,有方法,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读得入情入境。
独行速,众行远。每一次教研都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在面对面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老师们更新了教学理念,拓展了教学思路,进一步明晰了前行方向。高语组教师将继续积蓄力量,以研促教,砥砺前行,努力做好语文教学的点灯人。
编辑:印钰琛
图片:印钰琛
审核:李志强、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