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析的过程,形成数据意识。真正实现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11月10日,滨州市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观摩暨基地学校教研活动--落实新课标标准 聚焦“统计与概率”主题教研活动第四期进行线上举行,授田英才学园全体数学教师集体学习。
活动首先由市教科院谷老师带领老师们回顾了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构型,和老师们对接课标、联系教材,为老师们的观课做指导。
第一节课是由郝旭芳老师执教的《平均数》。郝老师立足于统计意义的大背景下,由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发真实的统计需要,理解和感悟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及特点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运用的过程之中,在分析如何让平均数更具有代表性中,体会平均数作为反映数据总体水平的统计量的作用和价值,科学合理地运用数据进行有理有据的交流与决策,感悟数据的魅力!郝老师注重链接生活中平均数解决问题的例子,让孩子们感悟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平均数的价值再次得到了提升。
第二节课是博兴县第四小学张翠花老师执教的《分段统计表》。张老师在第一节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表达数据的基础上,让孩子们感受到杂乱的数据不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需要体现数学的规则性和简洁性,我们要进行分段统计。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展示、修改中慢慢的生成。从简单的单式分段统计表到复杂的复式分段统计表,让孩子在实践分享中体会它们的作用,不断的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后分析应用数据去感受统计的过程,通过可靠的方式收据数据,合理的方式整理数据,特征恰当的方式分析数据,可以更好地用数据说话。
博兴县第四中学晋老师以“凸显统计意义,指向数据意识”为题谈了谈了关于“平均数〞大单元教学设计的思考,他从数据意识解读、单元大概念提取、教学设计解读、单元设计思考四个方面给我们详细的进行了阐述。
例如在单元大概念方面,他指出我们要从核心素养的要求出发,提取大概念,转换成核心问题,翻译成核心任务,设计日常的教学活动流程,实现孩子们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大单元起了灵魂核心的作用。学科实践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表现性评价是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教学的重要评价方式。
活动最后,滨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谷老师对本次基地校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指导。谷老师,选取了最佳互动老师的留言与大家一起回顾了每节课的精彩亮点。谷老师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分享了自己的所学感悟。同时肯定了博兴小数团队老师对大概念的思考,并将其变为心中的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传递给学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只要我们做教育的有心人,凡事总会开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