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我县在“十四五”期间优化整合111所学校总体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县教育体育局在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和县政府有力支持下,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协调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和管理,持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市人大在怀第四小组就全县教育体系建设情况于2023年10月31日组织调研。
调研路线:
怀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职教中心)→怀远县滕湖机场项目部→古城镇新民小学→古城镇中心学校
(一)基本情况
自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整合撤并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76所,占“十四五”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优化调整任务的68.46%。涉及分流教师650人,被撤并整合的5052名中小学生均顺利安置到其他学校正常上课。其中2021年,整合13所学校;2022年,整合41所小学,整合11所学校部分年级,4所中小学停止起始年级招生;今年以来,整合学校34所,目前我县学校优化布局调整工作仍在平稳持续推进中。
(二)存在问题
一是实施乡镇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客观造成一些原有学校干部职务调整,部分同志心理落差大,对布局优化工作积极性不高,因整合学校资源涉及学生、教师及校干的分流,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一定程度上存在较大阻力及信访隐患。
二是乡镇所在地学校建设用地指标难以取得,学校新建及改扩建项目推进难度大,建设速度远远赶不上学校整合的速度,难以及时提供充足学位,因整合学校导致出现新的大班额情况时有发生。
三是学校建设资金不足,义务教育学校建设资金无法申请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也较为困难,县级财政对乡镇学校建设投入与“十三五”相比有较大短缺,现在每年仅依靠上级下达的维修改造和改薄资金进行改扩建,资金短缺严重限制学校建设工作。
四是配套保障措施存在短板,校车虽已在大多数乡镇推行,但因收费等问题实施效果不够明显,学生上下学交通不便的情况客观存在,营养餐推进不够理想,星级厨房建设进度缓慢。
五是现已累计完成布局调整学校76所,占“十四五”布局优化调整任务的68.46%,后续年度任务艰巨,推进难度将逐步加大。
(三)工作建议
1.完善学校建设要素保障。将学校建设规划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解决学校建设用地土地指标,加大财政投入,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结合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验收工作,加快补齐学校建设短板,完善学校软硬件条件,加大优质学位供给力度。
2.加快推进学校建设项目。城区建成荆山实验学校、五岔九年一贯制学校,加大文年学校招生办学力度,改扩建河溜、白莲坡、魏庄、兰桥等乡镇中心学校,有效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供给,吸引教育人口向城区、镇区集聚,为布局优化提供实施基础,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教育支持。
3.不断落实配套保障措施。完成乡镇编制整合工作,实施“大编制、大岗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实现乡镇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无校籍化管理。积极推进校车服务及营养餐保障,加大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收回食堂外包经营权,解决“吃”和“行”的问题,同时做好因学校整合出现的闲置校舍处置等工作,盘活用好闲置教育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持。
4.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稳定乡村师资和人才队伍基础上,通过在岗培训、城乡教师轮岗、成立紧密型教育集团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乡镇中小学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打造乡镇义务教育阶段的新优质学校。
5.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教育体育局建立并完善股室联系乡镇制度,定期调研辖区内学校整合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乡镇建立定点包保、定期调度等工作机制,压实乡镇包保领导工作责任,调动各方力量,努力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教育及其他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局面。
6.严格落实督查考核。县政府拟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由县政府对各乡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将对工作推进不力、问题隐患突出的乡镇进行督导及工作调度,教育体育局已将布局优化完成情况作为对乡镇中心学校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工作稳步推进。
怀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23年基本情况
怀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综合类公办全日制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创办于1984年,2006年更名为怀远县职业教育中心,2017年职教资源整合,更名为怀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22年9月怀远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位于怀远县工业园区,西至涂山路,北至世纪大道,东至迎宾路,南至BE7路。总占地面积约31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总投资5.3亿元。
学校以办怀远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全力打造高水平、有特色省级示范职业学校。学校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教学管理规范、生活服务齐全、办学形式灵活,现开设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机电技术、计算机、畜禽生产、会计事务、幼儿保育、烹饪等8大类15个专业,及职教(本、专科)高考班、短期技能培训、技能鉴定等。先后与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3+2”中高职联合办学关系。
在校生3904人,在校教职工129人,设置71个教学班。学校根据《教学大纲》、现有师资、招生学生基本情况,注重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主要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基础和1-2门专业课。
(一)基本情况
1.职教招生创历史新高 。
2023年秋季学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收新生1287人,师范学校招生648人。现有专业15个,教师222人,在校学生5840人。
2.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1)三个教学点整合。随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具备整合下辖的双桥中学、唐集中学、龙亢中学教学点的条件,已于2023年2月进行三个教学点的搬迁,学校运行平稳。
(2)师范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整合。
(2) 存在问题
1. 社会认可度低,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尚未形成。
一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家长和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千方百计读普高,上职校往往是无奈的最后选择。甚至少数领导干部、相关部门也存在着轻职重普的现象。这些都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是舆论宣传引导不够。升学率、高考率、名牌大学入学率仍然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职业教育相比其他教育还处于弱势地位。
三是一些劳动人事政策与制度仍将学历作为就业和选才的主要标准,重学历不重技术,重资历不重经历。
四是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执行不严。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以企业有用工自主权为由,招工准入制度门槛形同虚设,导致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不能充分体现。
2.师资力量较薄弱,技能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一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
二是人才引进难。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限制了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三是重理论轻实践。
3.校企合作不深入,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导致一些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4.职业教育质量低,学生就业不够稳定。
(三)第四小组调研工作建议
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涉及方方面面,全面做好此项工作,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一)大力发展经济,扩展就业空间。稳步推进区内企业转型,扎实开展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力;不断加强镇域经济建设,支持各镇(街)依托特色产业园区,做大做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金融、保险、营销、餐饮、旅游及生产服务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
(二)特设公益岗位,提供就业机会。积极挖掘基层、公共服务岗位,继续加大人才支农、支教、支医的力度,选拔优秀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一线、社区基层和困难边远地区工作,完善相关人员的管理制度,提供基本的工作条件和业务支持,加强考核培训,健全机关事业单位面向基层服务人员定向招考的提升机制,确保高校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公益岗位上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完善基层平台,优化就业服务。完善人才资源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整合优化,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与周边区(市)人才市场的通联互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就业服务效能。积极筹措资金,打造设施设备标准化、人员队伍专业化、管理服务规范化、工作手段网络化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就业)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半小时就业服务圈,加强就业推介和劳动维权,努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服务。
(四)加强引导帮扶,推动自主创业。对有创业意愿、创业思路和创业能力的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力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指导、技能培训、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种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电子科技等各项产业。加强见习基地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跟踪服务指导工作,确保高校毕业生能够成功创业、持续发展、稳步提升。
(五)实施就业援助,促进充分就业。设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基金,强化对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把困难高校毕业生及时纳入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范围,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积极予以安置。对接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提供财政、税收、金融、社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就业观念。各大院校要积极探索构建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形势的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程设置,把创业教育引入国民教育体系。当前的高校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变成大众教育,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及其家长转变就业观念,理性地认识就业形势,先就业求生存,后择业谋发展,要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正确定位,树立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不等、不靠、不挑拣、不依赖,实现就业的多样化。
(一)2023年中考
1.基本情况
中考学生人数16223人,比2022年的14621人增加了1602人。800分以上学生24人,比去年19人增加了5人,增长率26.32%。735分以上目标学生达到1274人,比2022年1104人增加了170人,增长率15.40%。700分以上2568人,600分以上5996人。400分以上各个分数段人数比往年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2.存在问题
(1)总分平均分和各学科平均分远低于市区;
(2)优质学校较少,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差距较大;
(3)低分段学生数量较大。
3.工作建议
(1)加强九年级学科教育教学研究,制定2024届中考复习思路;
(2)加强集团化办学机制,开展九年级教师培训,加强教师工作经验交流;
(3)组织参加市区和三县的教学活动,并安排各校外出学习活动。
(二)2023年高考
1.基本情况。
2023年高考,一本达线1238人,达线率18.52%;本科达线2511人,达线率37.57%;全省前50名2人,前100名3人。
高考清北录取3人,为近5年最高。怀远一中一本和本科达线人数持续提升,一本2021年672人,2022年786人,2023年884人,达线率53.19%;本科2021年1135人,2022年1185人,2023年1323人,达线率79.70%。
2.存在问题
(1)2023年全市一本和本科达线率都低的情况下,怀远也有所下降。
(2)怀远一中生源一枝独秀,县内高中高考形成不了竞争局面,怀远一中自身也背负沉重压力。
(3)民办教育没有爆发出应有的强劲势头。
3.工作建议
(1)抓实做细集体备课,精细化高三复课教学,加强、做实高三课堂视导工作。
(2)参与、指导怀远一中及早谋划培优补差工作。
(3)加大投入督促教师认真研究新高考,加强新一届高三教师培训工作。
(一)基本情况
为进一步防范和遏制中小学生欺凌事件发生,切实保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努力把校园打造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通过深入开展预防欺凌宣传教育,全面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织密校园安全网络,强化警校联动机制,建设平安和谐校园,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截至2023年10月,已处置两起欺凌事件,其中一名唐店中学学生被送往专门学校就读。
校园内及校园周边的具有敌意的欺凌、体罚、伤害等性质的暴力行为。由于校园暴力行为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多数是青少年在校学生,并且暴力行为发生在校园内或校园周边,因此大家习惯称其为校园暴力。
对在校园里悄然“滋长”的校园暴力,我们该如何抵制呢?
1.制定方案,健全机制。根据省、市教育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出台了《怀远县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加强教育引导,深入摸底排查重点学生,建立问题台账,及时整改消除隐患,规范校园欺凌报告制度,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怀教在线”微信公众号、学校电子屏、法治讲座、法治报告会、主题班会、板报宣传栏、安全教育简报等进行全覆盖宣传,确保每个学生都接受防欺凌教育,每个学生都要签署校园防欺凌承诺书,营造良好治理氛围。
3.家校共育,共筑防线。各校统一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让学生家长了解什么是校园欺凌及其危害性。提醒学生家长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告诫自己的孩子既不要欺凌别人,更要学会自我保护,只要发现校园内有欺凌现象就要及时报告家长和老师,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4.关注网安,化解舆情。成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校园欺凌霸凌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遵循“四早”原则,各校每天专人跟踪排查网络涉校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加强学生手机管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法治校园。
5.加大督查,总结反思。全县各校组织对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校园反欺凌工作进行检查,开通欺凌举报信箱,广泛开展自查,进一步督促各校认真总结反思本单位在校园反欺凌工作中还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防患于未然。
(二)剖析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
校园欺凌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受多方面的影响。有家庭原因,有社会因素,也与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管理有关。调查中发现,仅从施暴者自身来看,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1、 学习压力大,无法通过正常渠道排解。
第2、 心理不健康,精神空虚。
第三,传媒渲染(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刊等),社会暴力文化的影响。
(三)第四小组调研工作建议:
保护自己,关注他人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校园暴力的发生通常有两个原因:
一是同学间因口舌之争或其他原因的肢体冲突。
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私欲而引起的争执、事端。
预防争执和事端应做好以下两点:
①与同学友好相处。
②避免自己成为施暴者的目标。
③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应对暴力,临危不乱
持冷静、清醒的头脑是制胜的关键。我们应克服心里的恐惧,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或者本能地保护自己。
①遭受语言暴力时的自救
②遭受行为暴力时的自救
(3)及时报告,依法维权。
蚌埠民用机场位于怀远县淝河镇滕湖村,距离市区直线距离约37km,项目用地158.943公顷。2020年8月26日项目立项获批;2021年10月8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2022年4月8日项目总体规划获批;2022年6月8日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获批。根据批复,本期工程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为9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5000吨;新建1条长2600米、宽45米的跑道;机场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C;配套建设空管及辅助生产生活设施。其中飞行区场道工程于2022年11月9日取得华东地区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报监受理,力争2023年底完成飞行区主体工程及航站楼主体结构工程施工,2024年底完成项目建设,2025年实现通航。
社会效益
蚌埠民用机场作为十四五规划明确要求建成并通航的机场,是华东机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和省市重点项目。作为城市门户,是蚌埠形象展示的“第一窗口”,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我市交通综合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的建成,将补齐空中运输短板,从而形成“公铁水空”联运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也为我市产业集聚、招商引资、内外联动的注入新动能;同时,也为加快建设“三地一区”两中心、深度参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接下来,从机场建成到试飞通航,市机场公司将持续发扬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在平安、绿色、智慧、人文的“四型机场”建设上示范引领;借助机场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文旅商充分融合发展,以文促旅、以旅兴商,多措并举创建消费服务新场景,通盘谋划做活城市经济新业态。秉承精诚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联合各施工单位,全力抢工期、赶进度、抓质量、保安全,高标准高效率打造民航领域品质工程、平安工程、样板工程,以新突破新成效开启新阶段美好蚌埠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对我县教育体系建设发展提升工作意见与建议几点建议
(一)加大就业、创业帮扶投入。提高高校就业、创业环境建设投入,增加校园招聘活动补助。加大高校就业、创业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高校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素质;积极利用现代化科技平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科学设置专业和招生规模,简化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审批制度,让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贴近市场和社会需求,加大对行业急需但生源不足的专业财政投入,减免人才紧缺专业学费,保证人才紧缺专业生源,优化人才供给。
(二)建立高效的联动机制。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实现产教融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发布本区域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和行业总体薪资水平,规范行业薪资信息发布披露。完善创业指导服务,加强创业宣传和引导,简化毕业生申办各类创业政策手续,优化毕业生就业归口管理,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三)培养毕业生正确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加大基层环境建设,加强基层工作宣传,引导毕业生全面认识、科学择业。建立向基层倾斜的分配机制,提高基层工作补贴,保障基层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层用人单位社保补贴、培训补贴、税费减免、毕业生落户、人事档案管理等政策宣传和落实。优化非公有制机构的权益保护机制,转变传统择业偏见。加强对“双困生”的个性化帮扶,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强化就业能力指导,重点解决家庭困难、就业困难学生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