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8日出发,跟随战友重走长征路后半程。战友们早在2018年已经从瑞金走到了大渡河,三年疫情耽搁,这次组队从泸定桥接着起步。
基本追循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我们辗转瞻仰了征途中15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红色坐标地:磨西、泸定桥、硗磧、夹金山、懋功达维、红厡(诺尔盖)草原、腊子口、哈达铺、六盘山、界石铺、吴起镇、直罗镇、会宁、延安。
沿途顺便游览或打卡了十几 个国家级旅游景点:湖北的荆州古城、眉山的三苏祠堂、鹤峰屏山大峡谷、重庆的天龙天坑、四川的新都桥泽仁崩增景区、燕子沟红石公园、四姑娘山、诺尔盖草原、黄河九曲第一湾、日尔郎山观景台、甘肃的扎朵那、官鹅沟以及麦积山石窟。
到达延安,宣告重走长征路红色之旅圆满结束。 返回路程变得轻松,一路经游了陕西的崆峒山、波浪谷、甘泉大峡谷、黄河壶口瀑布、黄帝陵、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华清宫、秦始皇陵,河南洛阳的关林景区、龙门石窟、白马寺、少林寺以及中岳庙、中岳书院等景区。
我们的队伍平均年龄约70岁,大都是通信总站的战友。 出发时3车11人,返回时2车7人(中途因身体和其他原因返回1车4人),22天车行全程7565公里。
一,瞻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重要座标点
(一)磨西会议-制定夺取泸定桥方案
磨西古镇位于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南部,是汉藏黎族聚集地。
1935年5月24日,红军在四川石棉县安顺场强渡了大渡河。 当时国民党追兵迫近,而渡河船只严重不足。危急关头,毛主席和中革军委领导果断决定夹江而上夺取泸定桥。
磨西镇为必经之路,距离泸定桥50公里。5月28日,2万多红军长征队伍陆续到达磨西镇,毛泽东留宿天主教堂神甫楼,主持召开领导人会议,制定了夺取泸定桥的作战方案。
红军当即兵分两路,一路沿着大渡河东岸北上,一路沿大渡河西岸北上,红4团冒雨连夜奔袭240里,于5月29日凌晨到达泸县泸定桥西岸,打响争夺泸定桥之战。
我们10月13日下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来到磨西古镇,不料红军长征纪念馆,博物馆,以及毛主席居住旧址等统统关门谢客。原来不久前这里发生了地震,不少民房倒塌,建筑损失严重,街道两边许多色彩鲜艳的楼舍酒店大门紧闭,游客很少。著名的海螺沟贡嘎山景区,红石公园也都还未开放,处于震后重建阶段,遗憾!
(二)飞夺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天堑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定镇,是一条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长103米,宽3米,整体全部由13根铁索组成。
1935年5月29日傍晚,战斗打响,22位红军突击队员硬是一手持枪一手扶铁索扶栏,踏着赤条条的铁索,迎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和火墙勇猛挺进,夺下桥头,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泸定桥。英勇无畏!神勇盖世!
夺下泸定桥,红军主力得以迅速过河,粉碎了蒋介石企图让红军重蹈石达开覆辙,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部署,再次跳出了包围圈。
“飞夺泸定桥”,美名天下扬!当地有座廊桥镌刻着一副对联:大河南去铁索穿云波涛万里,洪流北上草鞋凌云壮歌千秋。横联是:千古一桥。
我们于2023年10月15日踏上泸定桥,桥下河水汹涌湍急令人心惊,老年游客上桥被要求买保险。铺有木板 的桥面晃晃荡荡,游人小心翼翼移步,努力保持身体平衡,耳边传来惊呼声和感慨声。战友靳慧,淮成两姐弟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身临其境,感觉简直不可思议!对红军老前辈创造的奇迹生出由衷的深深的感动和敬意!
(三)宝兴硗磧决策--翻越夹金山
泸定桥之战过后,主力红军于1935年6月11日到达宝兴县夹金山脚下的硗磧藏族聚集地。毛,周,朱等中央领导开会分析形势,决定避开人烟稠密地区,向北挺进,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
我们10月15日来到了硗碛,直奔红军长征翻越夹金山纪念馆,不巧这座纪念馆也闭门维修谢客,幸好有战友姜晓宁说服了管理人员,破例放他一人入内并拍下了馆内珍藏展品的照片。
(四)翻越夹金山与四方面军会师。
夹金山又名甲金山,藏语陡峭的意思。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与阿坝州懋功(现改名小金)县交界处。海拔4124米,民谣道:“夹金山,夹金山,离天只有三尺山,鸟儿飞不过,人更不可攀,若要翻过夹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间。” 毛泽东却说:“神山不可怕,我们就是要和神仙比一比,看我们翻不翻得过去,我们红军就是要创造个奇迹。”
1935年6月12 日到6月18日,历时7天7夜,中央红军由藏民带路全部翻过了夹金山。邓颖超说:这座巍峨的雪山,终于被红军征服了。
我们的车10月16号下午3点多开始翻山,弯来弯去盘山而上,车辆不多,道路平坦而宽敞。海拔3800米以上,人开始感觉不适,脑袋朦朦的,丰田车点火一下子起不来了----它缺氧了。越攀越高,越来越冷,飘起了雪花,天空雾蒙蒙阴沉沉的将远近山头笼罩。车会不会熄火?自己能不能顶得住? 驾车的建民让我继续录像,云淡风轻地说人们会根据留下的电子录音录像了解出事人当时的情况。呵呵!于是同车四位战友不约而同唱起歌来:红军不怕远征难......。此时此刻,切身体会一下当年我们的红军前辈,绝大多数来自江西湖南湖北的南方人,单衣草鞋,饥寒交迫,负重携枪,真的徒步翻越了这座只有神仙才能过的甲几大雪山!!几百年后的后人会不会执拗地认为那只是一个神话?是的,那是红军创造的神话!
(五)懋功会师
懋功县位于夹金山北麓,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和红四方面军一部在懋功县的达维镇胜利会师,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开创了新的局面。
我们于10月17日到达懋功的达维镇,参观当年的会师庆功地,感受到当年红一四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联欢同乐的喜悦氛围。两军团以上干部聚会,唱歌呀,谈笑呀,五大碗会餐呀,看大戏呀,好不欢畅!
清晨走在会师广场上,耳边传来悠扬婉转带着江西民歌韵味的“映山红”的乐曲,应声望去,一群大妈随着音乐缓缓演绎着太极剑。心中一股暖流,到底是老区人民,如此将红色乐曲与广场太极剑相融,红色种子生根了呀!
(六) 两河口会议-路线之争
1935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关帝庙举行会议,研究决定两大方面军会师后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张闻天主持,毛泽东等16人出席。
会议否定了张国涛南下的错误主张,一致通过了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会议增补了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会议于6月29日通过了《松潘战役作战计划》。
倘若《松潘战役作战计划》得以执行,红军三大主力军以运动战迅速攻打松潘胡宗南南部,就可以经松潘北出甘南,走相对平坦的松甘驿道北上。但是由于张国涛的一再拖延等因素,胡宗南的主力部队于7月在松潘地区完成集结,中央红军被迫放弃原定松潘计划,改为经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草地北上。
(七) 过草地
诺尔盖大草原,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方圆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3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候恶劣,狂风暴雨飞雪冰雹不时而至。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腐臭发黑的淤潭,稍不小心一步踩入,就会被淹没丧命。这里不见山丘树木,鸟兽绝迹人烟荒芜,没有村庄更无道路,5月到9月雨季沼泽地更成漫漫泽国,故被称为死亡之地。
中央红军正是于1935年8月雨季时节进入草地,到1936年间,红军一,二,四三大方面军都从这里走过。红军以坚强的革命意志,战胜了行路难,宿营难,饮食难,御寒难等极端的艰难困苦,官兵同甘共苦,砥砺前行,在死神的威胁下夺得生路,终于走出人迹罕见的茫茫草原。在草地的牺牲人数约2万左右,是红军长征非战斗减员最为严重的一段悲壮征程,可谓夺命草原。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红军烈士没有留下名字,没有留下遗骨。
10月19日,我们来到红厡若尔盖大草原,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几分绿色几分暖色,呈现出秋的斑斓。景区即将季节性关闭,然而草木丰茂,流水清澈,天际边雪峰重叠,云卷云舒。成群的黑色牦牛,白色绵羊悠哉游哉,牧民骑着电动车放牧,一派美丽祥和,宛如一幅幅画卷,让人心旷神怡,与新西兰从奥克兰驶往温泉小镇罗托鲁瓦沿途的那段优美的草原风光有的一比 。这片曾经无情吞噬了2万红军战士生命的死亡禁地,如今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傍晚下起了大雪,整个草原翻了脸,气温骤降到0℃,从车窗望出去,只剩一片白茫茫。
(八) 突破腊子口天险-打开北上抗日大门
腊子口战役,长征中最凶险的一战。
腊子口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境內,是四川北部通往甘肃岷县的必经之路。1935年9月16日,红一方面军在长征中艰难地走过草地,来到了甘川交界的腊子口。
腊子口系藏语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易守难攻。两面峭壁几乎90度垂直,唯一的通道是横跨两岸陡壁上的一条一米多宽的小木桥,桥对面敌人重兵碉堡严阵以待,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及之势。若打不开,即面临国民党四面合围的危险!蒋介石妄图凭借此天险把红军厄阻于此,这也是国民党阻止红军进入甘肃的最后一道防线。
又一个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口,毛主席亲自命令三天之内必须拿下腊子口!经过两日两夜激战终于突破,从而打开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大门。
这次战斗让我们记住了一位苗族小战士的名字云贵川,是他独具绝活儿攀上悬崖放下长绳,部队得以陆军和空军(崖顶)两路发起立体攻击,从而迅速取胜。“腊子口上降神兵,百丈悬崖当云梯”,乃是真实写照。云贵川是战役的功臣,在此次战役后牺牲,年仅17岁。
(九)哈达铺-红军长征中的加油站
哈达铺距腊子口仅 70公里,属于甘肃宕昌县,此地物产丰富,汉回民族各半,热烈拥护红军。
红军1935年9月17日突破腊子口后,于9月18日占领哈达铺,至此,虽然红军的目标是北上抗日,但是具体北上到哪里,并无明确着落点。
部队短期休整,补充了给养和兵源。毛主席吩咐“给弄点精神粮食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近期和比较近期的各种都搞几份来”。结果在哈达铺邮局找到的报纸上,登载了徐海东率领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合,刘志丹陕北根据地依然存在的宝贵信息,由此确定了长征的落脚点---到陕北去。
(十)六盘山-长征胜利之山
六盘山位于宁夏境內,海拔2900多米,因山路曲折,盘旋六重始达山顶故而得名,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越过六盘山,意味着红军长征由宁夏进入陕西,即将到达目的地陕甘宁根据地。
1935年10月初,中央红军从哈达铺北进,10月7日来到宁夏六盘山,击败前来堵截的敌人骑兵团,摆脱追兵,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0月22日上午来到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位于六盘山主峰之上,无疑是此行所见最为宏伟壮观的一座。占地面积5公顷,由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亭,吟诗台组成。登临馆顶广场,一座高26.8米,宽18米,厚4.5米的纪念碑气势非凡!碑两面分别镌刻着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和《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不知哪位率先吟诵出声,立刻有人附声接上。此时,天空宝石般湛蓝寥廓,阳光分外灿烂,周围荡漾着胜利的欢乐。战友们也激动了兴奋了,建民长斌老虎挥舞红旗哗哗响,江清啪啪迈起了正步,老朱认真选购长征纪念章,老段双手捧起红旗,轻轻地吻,久久不放…。
(十一)界石铺--大会师的集结点
甘肃省静宁县界石铺镇,是地理上东西通达的陇上要冲,处于红军三大主力军通渭、会宁、庄浪和静宁四大战场的中心位置。
1935年10月2日,红军进入界石铺,中央在此部署了“中心基点”的策略,界石铺成为了长征路上一个重要的集结点。既是三大主力红军大会师的前哨地和后方基地,也是各方面军与中央的联络枢纽和各方面军之间纵横联络的便捷通道。
1935年10月初,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来到界石铺安营扎寨运筹帷幄。
我们于2023年10月21日来到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这里至今完好保存着毛主席旧宿的农家小院和红军多次集结活动的红军楼等,肖华曾在这里宣传北上抗日,邓颖超曾在这里向当地群众分发毛巾和袜子等战利品。
(十二)延安吴起-长征胜利落脚点
吴起镇属于陕西省延安市,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与陕北红军会师,延安成为红军万里长征的落脚点。一场“切尾巴“战役,红军至此切断了长征路上一直甩不掉的尾巴,胜利落脚西北,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
(十三)直罗镇战役-开创新局面奠基礼
直罗镇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富县,距吴起镇183.9公里。
1935年10月19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到达长征目的地延安吴起镇。
蒋介石调集重兵出击围击红军,1935年11月20日,国民党先头部队向直罗镇进攻,红军一部分兵力佯败诱敌进入直罗镇,次日红军主力突然发起进攻,切断其后路,同时阻截了外围敌人援兵。经过奋战,红军全歼敌109师又一个团,109师师长自杀,俘虏敌军5300余人,缴获大量战备物资,打了个大胜仗。
直罗镇战役是红军长征期间的最后一次大型战役,也是红军进入陕甘根据地后的首次战役。直罗镇战役大捷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大大鼓舞了红军的斗志,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迫使蒋介石调整其战略部署,为发展中的红军扩大根据地和发展军队赢得了宝贵时间。
毛主席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战,给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我们于10月23日来到直罗镇,在直罗镇战役烈士纪念碑前默哀鞠躬,战友老孙泪水夺眶而出…。
这场战役的胜利,红军也是付出了惨烈代价。这里安葬着中共中央委员,红一军团四师政委黄甦 ,红二团团长李英华和聂荣臻的警卫员孙启峰;张标、王芽、牛娃等十二名12岁到15岁的侦察兵小战士;325名留有姓名的烈士,还有630名无名烈士。
(十四)会宁大会师-长征的终点
会宁位于甘肃,如果从红军主力到达的地点看,会宁也被视作长征的终点。
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1935年12月27日,毛主席在陕北瓦窑堡会议上所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郑重提及长征:“讲到长征,长征有什么意义呢?长征是历史记录下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查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长征又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之辈等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不因此一举,那么广大的民众怎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呢?
长征又是播种机。它散步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大,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说到长征,谁最有话语权?当然是毛泽东!
(十五)延安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延安吴起镇,标志着红军进入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即万里长征的目的地。
毛主席说:“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 指的即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战和全国解放的出发点。
从那时起,延安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爱国志士心中的圣地。党中央毛主席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整整十三个春秋,带领全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我们于10月24日傍晚进入延安市区,当晚怀着朝拜的心情,沿着延河岸踱步前往,瞻仰了延安的标志与象征---宝塔山。夜晚的宝塔山灯光璀璨,灯光秀表演绚丽多彩,音乐声热烈澎湃,渲染出喜庆豪迈的气氛。
第二天参观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重要纪念地。赶上周末休息日,游人如织,不少人自带了小马扎走走歇歇。中共七大会场,中央领导人窑洞旧址内人头攒动,却没有人大声喧哗。人们排着长队走上主席台前的演讲台拍照留影,体会当年演讲者的情怀。感觉那一瞬间,他们的精神一振,仿佛境界得到了升华。
余语
领队说重走长征路的红色之旅走到延安即告结束,接下来的旅行安排随意而潇洒,不再负着历史的沉重。
不过,跟着走着看着感受着那么多,总有些心绪难平。长征过去近90年了 ,地址都成了遗址,笑容都成了遗容。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要到长征路上去缅怀,去追寻,去思考?
世纪风云变幻,沧海桑田。长征精神经漫长的岁月沉淀,日益转化为对现实的启发。长征是红军老前辈用鲜血与生命凝结的壮丽史诗,惊天地泣鬼神;长征精神已成为象征人类坚定无畏的伟岸丰碑。哲人从中读到信仰的无上神威,勇者从中汲取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智者从中领悟绝处逢生的智慧,莘莘学子则吟诵着: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比比红军老前辈……。
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到红军长征,彰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灭,自强不息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