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3年级1班|“行走的思政课”—“寻访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革命传统教育研学实践活动

用户17144890
创建于2023-11-10
阅读 39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重庆也是抗战时期的陪都,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光辉历史,革命烈士坚持真理,对信念执着追求的红岩精神。2023年11月10日,久佰行走课堂携手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校的同学们前往重庆人民大礼堂和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实践基地,开展以“寻访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研学实践活动。

  探寻山城“小天安门”—重庆人民大礼堂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具有独特建筑风格的民族建筑。无论是在历史文化的象征意义上,还是具体的实用性功能上,它都无可挑剔。与此同时,它也已经成为重庆市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是每一个重庆人都应该深刻铭记的历史。同学们走进大礼堂,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大礼堂在红色精神指引下展现出的时代新风貌,看到了我国从独立到向复兴的转变,增强了同学们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座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综合一体的特色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央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也是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等。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因西南大区撤销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设立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永远的三峡

三峡是“长江三峡”的简称,这里不仅有奇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三峡文物,还有浓厚的古代文化。同学们“走近”三峡,了解三峡,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增进同学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随后,同学们来到数字三峡厅,让大家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三峡工程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通过数字技术将复杂的工程原理和历史背景进行可视化展示,使同学们更加容易理解和学习三峡文化,具有很强的科普教育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民间木版画的历史,同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利用基本上是同步而行的,即便稍晚一点,也不会相差太远。同学们学习了解木版画印刷知识,了解到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和历史背景。这种技术需要使用木板、颜料、刷子等工具,将图案或文字刻印在纸上形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通过学习木版画印刷,同学们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技巧和审美能力,同时了解和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形式。

  DIY红军包

红岩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杰出代表,其起源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让同学们对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解放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与认知,为了激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培养同学们的历史责任感。课程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介绍红军包的意义。随后,老师给大家分发红军包的手工材料并讲解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手工制作活动,不仅让同学们知道了现在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用红色文化引领同学们健康成长,引导同学们要永远不忘革命先烈为党和人民所奉献的一切,永远不忘他们的意志、精神和追求。

  本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堂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思政课。同学们感悟初心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追寻母城记忆,传承革命精神。相信同学们通过此次研学活动,能继承、发扬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心!同学们立志要像革命先辈们一样努力拼搏,乐于奉献,为祖国和社会做出贡献。

阅读 39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