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研 共思 共成长——“项目式学习”课例研究

纸心
编辑于2023-11-10
阅读 90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刘文静名师工作室依托市规划办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案例研究》开展课题实验课教学研究。刘文静老师本次承担的课题为《无机化工流程解题策略》,课型为高三复习课,课堂形式为学生分组学习。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符合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展示了化学学科项目式教学的一般设计和实施流程: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立项目目标;

二、根据项目主题选择教学素材;

三梳理项目内容进行问题拆解。

四、设计课堂活动任务;

五设计课堂学习支架;

六、设计评价方案环节。

      本节课以课例的形式帮助工作室成员更好的梳理项目式教学活动,理解项目式教学要点,做了一次示范性的公开展示。

  本节课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根据项目复习目标及项目意图和教学基本内容,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小组学习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展开,小组内学生合作学习,完成六个学习任务。

总负责人:牛赫楠。

任务一:化学工艺流程图中原料的预处理(第一组组长:王新锐);

任务二:化学工艺流程图中的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第二组组长:李新静);

任务三:化学工艺流程图中反应条件的控制(第三组组长:魏钰宵)

活动一:化学工艺流程图中反应条件的控制

 活动二:控制反应的温度

活动三:控制反应体系的压强;

任务四:化工流程图中陌生氧化方程式的书写(第四组组长:张代越);

任务五:化学工艺流程图中的化学计算(第五组组长:黄逸飞);

任务六:化学工艺流程图中的滤渣、滤液成分的确定;

任务七:化学工艺流程图中的绿色化学和循环使用(第六组组长:魏星宇)全部教学任务由学生完成,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真情境,真解决,真研究,在问题中建模,用模,落实核心素养,提升能力。

  最后刘文静老师做了整体总结:这是我们班级的学习方式改变的第一个小板凳,首先对同学们的严谨治学,团结合作能力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主动研究,在已积累的学问中生成出新的知识经验,大家共同进步!

  课题组全体教师参与听课过程,完成课题信息观察采集表,并对本节课进行了评课。

杨冬梅老师:

      1.之前我一直都在研究我怎么把课讲好,刘老师研究怎么让学生把课讲好,学会角色转换,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2.每个讲课的学生都自信,对知识点掌握的很流畅,被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回答的非常准确。

李菲菲老师:

       课设计环节紧凑,把握了高考重难点,学生表达清晰透彻,分项目讲解,难度降低,化解难点,效果很好。

林森老师:

       选择了高考化学中综合性强难度大的工艺流程题为项目,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对工艺流程中的原料处理,条件选择等一系列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总结,给出了评价。

王强老师:

       组织的课堂效果非常好,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预习,讲解,相信他们对这堂课记忆一定更深刻

何沐锐老师:

      刘老师的这节课真正做到了讲课堂充分还给学生,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平时所学,小组合作归纳整理,课上精彩展示,是我理解是什么是项目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意义,把课堂给学生是第一步,学生展示的最终成果,充分的反应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小组探究带来的合作共赢的精神,学生的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充分说明了刘老师平时的上课风格是严谨的且十分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

  在项目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班情、学情、课型,依据不同的教学实际,我们会在一节节课例的积累中逐步完善课堂观察量表,全体成员及时调整课堂容量,设置不同的问题驱动,将化学核心素养真正在教学中落地,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

阅读 90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