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生而知之,需要阅读。当阅读成为习惯,阅读也就成了生活。”“如果能够在阅读的当下,保持深入而认真地思维,画线、做一些笔记、记录重点,充分消化的融解,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书中的营养与精粹,已被我们吸取受用。”
邂逅经典,悦读时刻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6cf66046692f4730ae011a76b8d79296.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04cb035002b241a0aab95751fc53f768.png)
古语有云“术业有专攻”,任何一个领域,做到“专业”二字都很难。幼儿教师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需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平时工作中不断观察,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为充分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共读《聚焦式观察》一书。
领读人:吴悦老师
领读小组
抛出问题,引发思考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6cf66046692f4730ae011a76b8d79296.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04cb035002b241a0aab95751fc53f768.png)
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教师能知道什么?领读人吴悦老师为大家的精准阅读提供了思考路径,她抛出了“什么是观察?”“通过观察教师能知道什么”等几个问题,让老师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对“为什么观察”的价值和内涵有了更多的了解。
思维碰撞,内化于心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6cf66046692f4730ae011a76b8d79296.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04cb035002b241a0aab95751fc53f768.png)
通过阅读《聚焦式观察》这本书,对观察儿童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更好地认识儿童,更有效的适应他们的需要和个性发展的特点。在观察中老师要做到以下几点:让观察更加聚焦;调动所有的感官去观察;以开放和有准备的心态面对儿童;尝试使用不同的记录策略;留出时间用于反思自己的观察记录;觉察自己在观察记录中可能存在的偏见;客观记录;解释儿童的行为;不遗漏任何一名儿童。
张迪: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我知道了教师在对幼儿观察分析前,应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客观中立,给予幼儿自主探究、自然发展的空间,让幼儿能够自由地表现、创造,不被幼儿过往的行为所影响,实事求是地观察并梳理,对幼儿的言行从“看见”到“看懂”,从而做出准确、全面的分析和解读。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也是调整教师自身教育行为的重要途径。
董晴:观察是了解孩子的基础,借助于观察,教师可以实施最佳的保教实践;观察不但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而且有助于教师成长为一名对儿童而言十分有用的教师;观察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儿童是谁、儿童能够做什么,以至于更好更有效的设计活动。
袁玉美:对儿童的观察是有计划的,也可以是自发的,有计划的观察能使教师确保每名儿童的发展领域或日常经验都不会遗漏,通过观察儿童,教师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儿童正在做什么或听到的儿童正在说什么都记录下来,进而提供适宜的后续指导策略。其次,观察有助于教师看到儿童的兴趣是什么,关注哪些活动区是儿童参与时间较多的,哪些材料是他们一选再选的,这些观察都有助于洞察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同时,更充分的去理解儿童的行为。
舒欣:自发的观察是指观察者在不预先设定观察时间和目标的情况下,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行为进行观察。观察者不需要预先设定观察目标和程序,而是直接对自然发生的事件进行观察,可以在事件发生时立即进行观察和记录,获取第一手资料,自发观察没有固定的观察程序和要求,观察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察策略。
尚小静:“儿童也是与成人平等的人,他稚嫩的体格、异想天开的想法、没有任何规矩的行为,以及无法摆脱的困惑,交织成童年时代五彩斑斓的生活。观察了解他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观察能够提供大量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教师可以决定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些信息以便成为一名更好的教师,同时更充分地去理解儿童的行为,掌握儿童的特点。
读书丰底蕴,专业溢师心,读书是教师的必修课。此次阅读使老师们静下心学习,沉下心思考,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思想的碰撞、教育的智慧,更是生命的厚重。让我们带着一颗热爱思考与阅读的心,源于理论,重于实践,不断丰盈自己的专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