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友之一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浅谈新常态下出彩文稿的写作要领

创建于2023-11-10 阅读265

——广西第二批中小学党组织书记培训第6天

巧借“主编历程”之路

探寻“文稿写作”之道

  昨天一路风尘仆仆,回到贺州,舟车劳顿,本以为今日学习会难集中注意力的。然听了中共贺州市委机关党刊《今日贺州》主编黎志宇的精彩讲座后,精神为之一振,他的课幽风趣,接地气,很实用,干货很多。在讲座中,多次被学员的掌声打断。

  新时代新常态下,各级领导对文稿的要求越来越高,为领导撰写文稿,必须把领导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文稿价值的根本标准,领导满意了就说明文稿写得成功了、出彩了。

        他结合自身经历,总结了写出要达到领导要求、让领导满意的文稿的四点体会“准确领会领导意图、完善升华领导想法、精心扮演领导角色、确切体现领导风格”。

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才能搭好文稿的总体写作构架,

  这是起草文稿的关键性环节。只有仔细琢磨、认真领会、全面把握并紧紧围绕领导意图去组织文字,才能确保达到领导意图,使文稿“写出了领导自己头脑里所想的、写出了领导自己嘴里所说的”,这样,领导才会满意。切不可自作主张,完全不考虑领导的想法与需求另搞一套,不能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否则,就算写得再好,领导也不会使用的。

      所以,我们要明白,文稿不是为自己写的,而是为领导写的,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为主,而要突出写领导的思想,因此,必须在准确领会领导意图上下功夫。

        其实,文稿起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与领导思想对话的过程。领导交代文稿撰写任务时,有时只出大题目、或简单交代主要意图、或只说几个重点,碰到这种情况,特别是领导有自己的想法打算时,作为写作人员,要主动请示领导,当面征询领导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弄清领导想表达什么观点,要达到什么目的,需要强调什么问题,想提哪些要求。有时因为领导忙,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过多思考,对要讲的内容没有完全说出来,要突出什么、强调什么并未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写作人员就要善于“投石问路”和“抛砖引玉”,先理出一个简单的提纲送领导审阅或当面汇报,以引发领导的思考,确定大的框架。这种方法有利于使文稿更好地把握和体现领导的意图,有效避免“下笔千言、离意万里”现象的发生。

完善升华领导想法,才能体现领导较高的讲话水平。

        撰写文稿不能简单地当“传声筒”“复读机”,不能只把领导交代的想法、内容罗列出来就行了,必须以“不在领导其位,要谋领导其政”的精神,坚持“源于领导而又高于深于领导”。写作人员要根据领导提出的想法,围绕主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琢磨和研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对领导的意图进行扩展、完善和升华,使之进一步丰富完善,形成系统化、科学化、具体化。

        文稿撰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充分发挥写作人员自身聪明才智、运用自身知识积累,对领导想法和要求查缺补漏、修饰完善的过程,也是对领导意图再提炼、再深化、再升华、再创造的一个实践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有时有些领导会这样对写作人员说:“你写的这些都是我说的那些,站位也不够高,没有新意。”这说明,写作人员只是简单机械地按照领导的最初要求去写,领导说什么就写什么,没有创新、没有提升与深化。要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在不脱离、不偏离领导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把领导的想法进行充实丰富、进行深化拔高,把该想的想透,把领导没交代而必须要写的写出来,把领导想说而没有完整表达的说到位,形成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辞章优美的文稿。

精心扮演领导角色,才能更好发出第一人称声音

  起草文稿是以笔代领导表达思想观点,如果不能身临其境地从领导的角及

来思考和组织文字,就不可能写出领导想说的话。只有全身心地把自己置身于

特定场合,忘掉自己的存在,时刻把自己当成领导,以“领导”的视角而非“我”的视角去思考、分析问题,以“领导”的身份而非“我”的身份给别人讲话或作汇报,才能与领导“一条心”,和领导不谋而合,使写出的文稿体现领导所想、领导所思,才能为领导所用。

        文稿起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关起门来当领导”、演好“临时性角色”的过程。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评价秘书人员写的文稿:“你写的不像我。”这说明写稿人员没有把领导角色演好,或没有找到领导的感觉,尚未“入戏”要避免这种问题,就必须把自己想象成“领导”,找到“在场”的感觉,设身处地用领导的心理、习惯、思维和表达方式来思考该说什么、怎么说,而不是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要想在写作时“进入角色”,平常就得“熟悉角色”

        凡领导了解的大事都要了解,领导考虑的重要问题都要考虑,尤其要把注意力放在对全局工作的了解和考虑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参加领导出席的会议活动等,对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谈话要用心牢记、细心琢磨。认真分析领导对一些问题的批示,悉心研究领导撰写的重要文章,捕捉其思想“火花”,找出最有价值、最有新意的见解。

确切体现领导风格,才能充分彰显领导的个人特质

  文稿一般是“奉命”写作,也就是“命题作文”。受命于谁,文稿的风格特征就应服从于谁。要让领导满意,仅有好的内容、好的框架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其进行修饰和雕琢,尽量符合领导的个性特征,打上领导个人的独特印记,充分体现领导的气质、学识和风格。而不同的领导,其风格往往是不同的。从思维习惯看,有的领导喜欢高屋建瓴地提出问题,有的喜欢细致入微地分析问题,有的喜欢突出一两个重点,有的喜欢面面俱到;从语言表达习惯看,有的喜欢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和谚语,有的喜欢举出案例分析;有的喜欢富有文采的长句,有的喜欢铿锵有力的短句;有的喜欢气势恢弘的排比,有的喜欢朴实无华的语言,等等。必须做到按照领导的思维、讲话风格来写,使文稿风格与领导的风格相一致。如果

只凭自己的想法行事,就必定会“南辕北辙”。

  文稿起草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模仿领导风格的过程。实际工作中,有的领导评价秘书人员写的文稿:“这些话听起来没有我的特点,谁来讲都行。”这就说明文稿没有体现出领导的风格和特征。要避免这种情况,就必须适应领导口味、模仿领导语气,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改造,务求达到“神似”。平时要通过多听领导的讲话、阅读领导的文章、找机会加强与领导沟通交流等,了解领导的文化修养、讲话习惯、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经常跟随领导活动,了解领导的工作方式、业余爱好、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从中体会不同领导的不同个性,在写作时有针对性地剪裁现有材料,搜寻需要的资料,变换语言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突出其个性特点,适应和体现领导的不同风格。

         文稿必须具备“五有五必须”写材料是一项公认的苦差事,可以这么说,负责写材料的人是基本上是这样的一个“四种人”:一是“政治上的红人”,二是“工作上的苦人”,三是“生活中的穷人”,四是“家庭里的罪人”。尽管如此,但写材料确实很能锻炼人,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最有效的成长历练。写文稿特别是写出领导满意的文稿,务必坚持做到“五有五必须”:

五有

一要有站位。

  这里说的站位,指的是政治站位。因为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文秘人员,在开展文稿写作时,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和较强的政治意识,成为一名政治上的明白人,这样才能体现党政机关文稿的政治本色。要做到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务必坚持学深悟透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精髓要义和蕴含其中的大逻辑、大脉络、大智慧,以这些重要政治理论武装文稿和指导写作实践,才能确保领导交办的文稿的政治高度。

二要有格局

  格局是一个人的眼光、胸襟、胆识的综合体现。写材料要有大格局、大胸怀。所谓兵位帅谋,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因此,写材料的人必须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若观火。必须吃透上情下情、内情外情,才能准确掌握形势局势,组织文字时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谋篇布局。


三要有积累

  平时间,要注重收集、积累写作素材,作为党政机关的文秘人员,要注重拓宽学习领域,积极学习各门学科知识,学习中遇到写作出彩、观点独特的文章,做好消化领会,认真学习借鉴其先进的写作方式,不断丰富自身的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增强驾驭文字的能力。

四要有干货

  所谓干货,就是说写出来的文稿要求实避虚,不要空话、套话、废话,不拖泥带水,要简洁明了、一目了然,力求使文稿做到精炼、精准、精纯。

五要有情怀

  作为党政机关的文秘人员,要有“不怕写、写不怕、怕不写”的精神境界,要具备有真情奉献的情怀。写材料这项活固然辛苦,但再苦再累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干、去承担。扎实做好自己文稿写作这项工作,其实就是对党忠诚、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体现。我们要把所从事文稿写作的这份工作,作为不断历练自我、提高自身水平的一种快乐,作为人生经历的一种宝贵积累,对每一篇文稿写作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不断地推进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必须

一、必须注重积累,大量拥有材料

  收到领写稿任务后,不要急于动笔,而要搜集关于类似的材料或者范文,看别人的框架和标题,在此基础上去搭建自己的框架。虽然这样可能会

导致没有新意,但至少不会跑偏。如果实在没有思路,可以通过排列组合,有些框架通过修改可以直接使用。


二、必须做到主动,强化领导沟通。

  关心材料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写的人,二是用的人,必须与领导沟通好,看看领导的思路是什么,想突出的重点是什么,可能领导没有想好,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框架和思路向领导汇报,征求领导的意见,这个步骤走完,推倒重来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小。

三、必须秉持精心,注重遣词造句。

         这是体现基本功的时候,杜绝使用自己的大白话,要围绕观点,从网上、以往的资料、其他的材料中找素材,特别是一些新词、新句、接地气的话,靠个人想是造不出来的。还要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力求精品,做到不厌其烦地抓好文稿的修改修饰和充实完善。

        另外,领导经常重复的一些话和观点,一定要加到文稿里,这样的稿子就比较容易通过。“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必师坚排耐性 ,善于软磨硬泡。

  初稿形成后,要请有能力的同事帮助提意见 。一方面可以减少错误,二是可以让在听众的角度提意见。

五、必须掌时有度,把握交稿时间。

  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领导会认为你没尽力、改动会比较多,较晚领导没有修改的时间,对你印象也不会太好,成稿之后,一定多读作品,这样对材科分量会有很大的提高。切记持才傲物,把领导当傻子。领导说怎么改就怎么改,毕竟他的站位不同,高度更高。

经典语句

1.下笔千言,离意千里。

2.文稿不是为自己写的,是为领导写的。

3.实干干实,快干干好。

4.把“外商”整成“内伤”。

5.坚持姓党不动摇。

6.帮别人做好嫁衣。

7.把爱好变成自己的积累。

8.一来三补,四通八达。(补轮胎,补腰骨,补精神)

9.三高三多三快。

10.四力(脚力,眼力,脑力,体力)

11.找比较优势,才有幸福感。

12.重复的就是重要的。

13.政治上的红人,工作上的苦人,生活上的穷人,家庭里的罪人。

14.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

15.故纸溢香余味长。

16.好文章:标题的提炼,引用金句,不断修改。

17.连起床都难,更别说写作。

18.不会吹,吹不好,吹不响。(马屁)

19.记者在找新闻,新闻也在找记者。

20.标题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阅读 2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