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预防,健康“童”行】——秋冬季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

保利和乐西安心语幼儿园
创建于2023-11-10
阅读 6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月份是秋冬季更换季节,天气逐渐转凉,户外活动减少,人体抵抗力降低;这将极大地增加人们罹患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风险。流行性出血热也进入了一年的发病高峰期。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享受生活的资本。为了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秋冬季传染病基础知识

     常见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水痘。各病种主要症状、传染源、传播途径及重点关注月份整理如下表所示。大家要密切关注自身及周围人群健康状况,如遇发热、咳嗽、打喷嚏者,一定要立即佩戴口罩或保持“一米”间距,接触后要清洗双手哦!

肺炎支原体

     今年入秋后来势汹汹的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是我国5岁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炎症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表现为发热,持久的阵发性咳嗽,多为无痰干咳和头痛、咽痛、肌肉酸痛。如出现持续高热(39℃以上)、喘息、气促、咯血等症状,提示重症肺炎可能,需要即时送医院就诊。与普通感冒相比,肺炎支原体感染病程较长,轻症患者病程多在7~10天,一般预后良好。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与治疗方案会适度缩短或延长,请家长们不要过度恐慌。

温馨提示

      避免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飞沫,如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接触公共场所后;

      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保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的饮食和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长时间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不要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毛巾等。

      如有症状,立即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11月天气逐渐转凉,流感病毒处于活跃时期,家长们要时刻做好小朋友们的防护。

温馨提示

       做好孩子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极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6月龄以上所有愿意接种且无禁忌证儿童均可接种流感疫苗。

       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小朋友在饭前便后和玩耍后要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家长日常注意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加强个人防护

      在流感流行季节,家长尽量减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并规范佩戴口罩。此外小朋友们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抵抗力。

病毒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传染病,秋末初冬高发。小朋友们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水源和食品感染,易在托幼机构、学校等场所流行或爆发。轮状病毒感染对象主要为婴幼儿、学龄前儿童,诺如病毒感染对象亦包括成人。随着天气渐凉,家长近期需加强对孩子们胃肠道健康的监测。

温馨提示

      注意个人饮食、饮水卫生

      家长做饭时应注意将蔬菜瓜果清洗干净,烹饪食物要煮熟,并关注孩子饮水问题,使其不喝生水。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家长应及时清理小朋友的呕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环境消毒。

      预防接种,及时就医

      婴幼儿、儿童可免疫接种口服轮状病毒疫苗以预防轮状病毒感染。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病毒性腹泻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鼠的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该病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其中在当年10月-次年1月会出现一个大高峰,称为秋冬峰,因此家长和学校近期要提高防范意识,做好室内和室外防鼠灭鼠工作。

温馨提示

      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防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高发地区16-60岁的适龄人群,尤其是接近60岁的农民和刚满16岁的学生,应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做好环境卫生

      及时处理室内外积存垃圾,并在重点场所可长期实施灭鼠、防鼠措施,以清除一切可能造成鼠类滋生、栖息的环境。

      加强个人防护

      尽量避免孩子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污染物或夜宿在户外场所以防螨虫叮咬;做好食品卫生、餐具消毒和食物保存等工作,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餐具。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儿童。特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脚上出现红疹等。有些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咽峡炎、头痛、乏力等症状。手足口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口水、粪便、尿液以及感染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传播。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3-7天。

预防:

温馨提示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食物、使用卫生间后要及时洗手;

       避免接触感染源,尽量避免与患有手足口病的患者直接接触,避免共用餐具、杯子等;

       注意环境清洁,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体表面;  

       注意饮食卫生,选择食用熟透的食物,避免生食;

      如果出现症状,及时就医治疗;有疑似病例出现在您的身边,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享受生活的资本,远离疾病是健康的关键,为了幸福健康,行动起来,预防在日常

阅读 6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