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命运》有感

夏君
创建于2023-11-10
阅读 7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者简介:

蔡崇达(1982年5月27日-),生于福建省泉州市东石镇。毕业于泉州师范学院。作家、媒体人、创业家,国内非虚构写作的践行者,“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代表作有《    命运    》《    皮囊    》等。

读后体会:

用了2天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这本当代作家蔡崇达的故事。为什么说故事,如果称作小说,我感觉会减少字里行间的真实性。这是一位百年老人沧桑过往的记叙,作者作为一位相依为命的晚辈,在老人弥留时与老人一起回味过往。人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位百岁老人在回顾一生的颠沛中没有半点苦字,用幽默和坚强给晚辈讲授生命的最后经验。

我们该如何面对自身的命运?这个命题太过宏大,作为一个福建农村的老太太用一种自嘲的方式讲述了她与命运纠缠的一生,5段回忆,讲述了人生不同阶段。命运的一次次突袭,将阿太(那个百岁老人)的大半生打得七零八落,她却在泥潭中奋力前行,扭转了注定凄惨的结局。

似乎人的童年都会遇见一位充满爱意的长辈,比如说外婆或者奶奶。她们饱受岁月的捶打,却依然活出自己的傲骨,纵然没有很高的学问,但依旧会告诉我们很多人生答案。

生命只有降临和死亡是无法控制的,中间的岁月犹如一张白纸,任由你书画,在时代的浪潮中你可以博弈,在困顿的岁月里你可以坚强。

福建人,有着强于大多数中国省份人的拼搏精神,有名的侨乡,下南洋讨生活、做外贸开工厂。含泪的苦难,亲情的价值,神明很多时候也是心中的不坠信念,在阿太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海边小镇在民国前、抗战内战时期、解放后、文革时期、改革开发时期、新时代的变化。

死亡观摩团,是这部小说中讲述的特殊习俗,人在弥留之际去送别身边老友的一种特殊告慰仪式,这样看来死亡似乎也没有那么痛苦。

豁达的人生总是能够和解身边各种人与事,执念是痛苦的缘由,在作者的描述中,阿太就是那种用爱去包容一切并且收获爱戴的人。可怜是命运强加给世人的注脚,幸福是自己给命运的主动回应。在起于微末的底层社会去感知身边的善良,这不就是王阳明先生所倡导的“致良知”,阿太是一个不育的女人,但她却收养了3个儿女,将母爱毫无保留地给予,养育之恩超越了血缘羁绊,最后开枝散叶儿孙满堂。

家是什么?家是讲爱的场所,在一个屋内可以互相取暖、互相信任,多少年后阿太收养的子女纵然已经人到中年还是享受偎依在她身边,我想这是一种情感的回归,而这样的回归正是中年人在外打拼后最解乏的安慰。

我们该如何守护命运,我们该如何与命运和解,每个人都会给出不一样的解释。没有注定的人生结局,反转的情节是自己给出的解答和演绎。

人生就是未知的海,有惊涛骇浪,有海波不兴,跨越阶层是奋斗者的宣言,而享受当下才是每个人的追求。

读完了蔡崇达的《命运》,不禁联想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两部小说有着太多相似之处,倔强的老太,迟暮的渔夫,面对不一样的海,给出同样的命运抉择,忍受孤独,战胜痛苦,充满希望。

阅读 7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