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来暑往,四季轮回。走过春华秋实,美好都将在冬日沉淀,天地于此归藏。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课程与教育教学相统一,不断深化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023年11月10日利通区第十一小学第二党支部开展了以“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汇报课展示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热爱祖国的情感,增进同学们对民族团结的了解,进一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普及教育。
道德与法治教师孟怡老师执教的《中华民族一家亲》以各民族的同胞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视频开场,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方式,让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还感受到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各族人民密切交往、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深厚情谊。
同学们通过课下搜集少数民族的资料,课上与老师、同学分享,从多维度来感受各民族的生活习俗,丰富自身的感性体验。知道虽然各民族的语言、文字、食物、生活习惯并不相同,但是都有着“团聚最喜悦,团圆最幸福,团结最有力”这一共同的民族情感。
思政同频,培根铸魂。听课结束后,在桂文军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对本节思政课进行了交流研讨。首先授课教师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和今日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刻反思。老师们踊跃发言,从学科实际、学生需求出发进行了探讨。紧接着,马晓佳副校长以如何充分挖掘思政课程作用,落实立德树人,规范课程教学为切入点进行了评课。
最后桂校长进行了总结,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我们作为思政教师,要将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认同感代入课堂,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今后,我校将继续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以浓厚的趣味引领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每个生命朝向美、向上生长。
供稿:侯玲娅
初审:马晓佳
终审:桂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