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润童心 良好习惯助成长】
养成教育润童心
良好习惯助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宝宝抓起,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成长道路,所以我们应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1、生活行为习惯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行为习惯养成比知识的获得更加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喝水常规还是吃饭礼仪,亦或是排队秩序等都不是一朝一夕所促成的,良好的饮食习惯,饮水习惯,睡眠习惯,自我约束等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2、卫生行为习惯
卫生习惯是重中之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的基本,孩子的抵抗能力是特别弱的,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有利于防患疾病的发生。
正确的洗手方式能够更好地预防传染病,有利于孩子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为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勤洗脸、勤洗澡、勤换衣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也一样重要哦!
3、交往礼仪行为习惯
在幼儿时期就开始注重良好礼仪的培养,会比成年后再来培养容易得多,在人际交往中幼儿也会收获礼仪带来的友情和乐趣。在与孩子交流时,我们引导幼儿能正确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不轻易打断或抢接他人讲话,会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用于日常伙伴们交往中,离别时,知道用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
“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和好朋友交往又有哪些礼仪要注意呢?
1、游戏时的友好合作、互相帮助。
2、喝水、如厕、户外活动的有序排队。
3、来园、离园时的礼貌问好、礼貌道别等等。
4、生活自理能力行为习惯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独立性发展的第一步,对其身心健康、自信心、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在幼儿园,教师非常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怎样穿脱衣服?我有小妙招!!!
《穿套衫歌》
“一件套衫四个洞,宝宝钻进大洞洞,脑袋钻出中洞洞,小手伸出小洞洞”。
《穿开衫歌》
“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洞。左钻钻,右钻钻。咯吱咯吱上房子”。
鞋子是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好朋友,它的本领很大,可以保护我们的小脚不受伤。小鞋子也会很调皮,有时候会找错好朋友,这样我们就容易摔倒,穿着也会觉得不舒服。
为了让幼儿正确掌握穿、脱鞋子的方法,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安儿大班宝贝们经常开展“我会穿鞋子”的比赛活动。
穿脱裤子
穿脱衣服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能独立穿脱衣裤、鞋袜、叠放衣服、能根据天气变化和自身冷暖感受,适时增减衣服,孩子必须要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我们宝贝们都很不错呢!动手能力越来越强了。
除了穿脱衣服,整理鞋袜,还学会了扣纽扣:
一个眼,一个扣
我们帮它手拉手
结成一对好朋友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
放手让孩子去锻炼,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会发现,孩子会带给你更多的惊喜。
幼儿园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希望家长能够熟悉幼儿园孩子的基本学习方向,把老师提倡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家园共育的共同目标。“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