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导明方向,践行促成长

——记山海天实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视导

秦一菁
创建于2023-11-09
阅读 9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初冬晨曦暖,教研意趣浓。2023年11月9日,日照市教科研中心李军主任、山海天教学科张翔鹏主任、区教研员莅临我校进行数学学科教学视导活动。

李主任、张主任、教研员老师们深入数学课堂,分别听了王丽老师执教的《周长的认识》和我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对数学学科教学给予了专业、精准、细致的指导。

课后,李主任对两堂课做了深度交流反馈,对每节课进行评课,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和指导,并零距离解答老师们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学总结和反思

在本次教学视导活动中,我有幸执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更有幸得到李主任专业的指导,对本节课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几分之一》。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本单元认识几分之几,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的简单应用做铺垫,也为五年级下册分数基本性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等学习奠定基础。

这一节课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几分之一,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点。在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以1/2为突破口展开教学。通过分月饼,学生体会分数产生的必要性,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接着谈谈对1/2的认识,表达1/2的含义,掌握1/2的写作和读作。

设置折纸活动,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画一画,感知1/2。

在学生建立1/2的表象的基础上,在练习题中设置题目,引导学生估出1/3。顺势引出还有其他分数,并引入“分数墙”,在分数墙中直观感受“几分之一”,巩固对几分之一含义的理解,也为下节课的几分之几的学习和分数的大小比较作好铺垫。

分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本节课引入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水到渠成。在汪晓勤教授《HPM: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一书中提到:一门学科的历史乃是“使面包和黄油更加可口的蜂蜜”“有助于使该学科更具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介绍到中国古人用算筹表示1/2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下面摆2根小棒,上面摆1根小棒。在介绍到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出现分数线,学生感受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发明,并再次感受1/2各部分的含义。

在课堂的最后,借助“分数墙”拔高几分之几的题目,发现学生在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后,对几分之几也能准确作答。

在山海天教体局和学校组织的多次磨课和研讨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新课标提出的“核心素养”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应该如何应用。

1.数感

新课标指出,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学生通过切月饼、分口香糖、饼干、橙子、分图形,学会用分数来表示这些部分,感受数量的分割和合并,感受分数在实际生一门活中的应用。

2.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学生对数学符号和表达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在分物体、分图形时,需要用分数描述物体或图形的每一部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分数符号来表达具体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初步理解和掌握。

在介绍分数的数学史与数学文化时,再次感受1/2各部分的含义。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符号来表示和读写分数,在实际的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紧密联系。这样设计是为了帮助学生消除对数学符号的恐惧和排斥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几何直观

在分物体、分图形的过程中,几何直观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通过对物体、图形的切割,学生们需要直观感受分数与几何图形的关联,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加深对分数和几何形状的理解。

4.应用意识

引导学生将分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突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价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和一些不成熟的反思。

专家点评,我的思考:

《周长的认识》

1.不关注形状、痕迹,留下一条线段。

周长最终是“一条线段的长度”。

只要有线段,可测量、可计算。

例如:

不关注形状→把它拉长→只关注线段的长度

拉直它,看线段的长度。只看边线留下的线段。
2.“封闭”不需提过多。
3.学生知道圆可测量即可,本节课不需要重点测,不需要关注测量方法(滚动法、绕绳法)。(圆的测量方法是高年级的重点)

4.不赞成一开始就定义为“化曲为直”。教师进行“化曲为直”的操作就行,不需要强化名称。

《分数的初步认识》

1.通过1/2引出分数的概念,略显单薄。教师提供大量的分数例如1/3、1/4、1/5甚至2/5等,再引入各部分名称,更顺理成章。

2.得到口香糖、饼干、橙子的一半,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可以去掉,换成其它分数)

另外,李主任还指出,数学课堂需要注意:

1.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不要过多关注怎么表达,数学更多关注怎么想,也就是“思维”。

例如:如果一个学生思路清晰,踊跃发言,但是结结巴巴表达不清楚。这时如果老师强行把一些“标准的话”让孩子说出来,反而会打击孩子积极性。

再比如,一个孩子第一个举手,思路对了,但是表达不出来。另一个孩子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并完整表达了出来,这时如果老师只表扬鼓励第二个孩子,就会无形中打击第一个孩子。“思维”更重要,知道“怎么想”更值得鼓励。

2.如果学生已经提前知道本节课,怎么处理?

一个原则:不要鼓励。

有时,可以适当打击。

因为有时学生只是看到了结果,仅仅记得结论,而重要的是探究的过程。就像猜100道谜语,仅仅是把所有的谜底背过,那么第101道谜语,依然得不出答案。不鼓励让孩子“吞了夹生的饭”。

那怎样“适当打击”呢,比如说有一堂《植树问题》的公开课。

生:我早就知道了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为什么要这么计算?

学生发现自己仅仅知道结论,说不出所以然。这种适度打击让这个孩子从猜得“谜底”的洋洋得意,转而意识到自己原来并没有真正理解,还需要认真听讲。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不打击反而鼓励学生,一方面这个学生吞了夹生的饭反而沾沾自喜,一方面带坏班级课堂气氛,其他学生还会羡慕他猜到了“谜底”。

李主任高屋建瓴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零距离地解答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和困惑。

前路漫漫亦灿灿,笃行步步亦驱驱。此次教学视导活动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点迷津,引领航程。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砥砺深耕、躬身自省,努力以新的标准、新的状态,行稳 致远。

阅读 9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