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嘉怡参加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第三周学习周记2023.11.12

xuejiayi
创建于2023-11-09
阅读 5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参加广东省重症产科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班学习周记

(第三周)

本周是我们此次重症专科护士培训班理论课程的最后一周。紧接着,我们即将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开始为期两周的临床实训课程。对此,我将无比期待,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将在临床实训中得到验证。通过前期第一阶段,对专科各种急、危、重、难等症状知识有了更深了解,但需要在临床实操课程中,不断练习、总结及改进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未来返回岗位后,在危急面前临危不乱,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李岚老师授课

回顾本周课程,让我印象深刻的篇章是许老师介绍的“预见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老师重点介绍了:

1、“预见性护理”的意义可以提高我们护士独立思考与钻研的能力;

2、如果应用预见性思维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的主管能动性;

3、而对患者来说,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保证患者安全,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满意度。

听完课程,我进行了头脑风暴:我该怎么提高自身的预见性思维能力呢?

经过结合实际工作过程,我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1.在对孕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时可以锻炼交流沟通能力;

2.在抢救的过程中训练应急能力;

3.在每次参加护理查房中培养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进行护理文书书写时提高病情观察和规范记录能力。

这就是与李岚护士长日常要求我们助产士“做我所写,写我所做”,她认为每个孕产妇的具体情况都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而不是千篇一律按照对待每一位产妇。我们助产士应该仔细、用心观察每位孕产妇的产程及病情,一旦发现特殊情况或自己陌生的病例应记录下来,在下班后查找相关资料,才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与积累案例经验。

老师在课程中,还透过案例为我们进行分析:产科疾病具有变化快、特点急、有特殊性等特点;老师还动情的说道:躺在产床上的不仅是孕妇一人,而是母婴两个生命,要求我们在面对每位产妇时,应把预警线提前,在临床工作中永远要将可能遇见的问题作前置准备,捋顺抢救流程,备妥抢救设备及相关急救用品,每位上台接生的助产士都要做好随时可能出现危急情况实施抢救的思想准备。

紧接着介绍关于做好三色管理,早期识别,及时干预,遇到突发抢救,考验的就是应急能力。那么如何做到早期识别呢?措施如下:

1.预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充分评估;

2.预防,针对评估结果,采取有效预防,早起识别病情变化;

3.预警,当患者病情变化时,及时发现并进行预警,根据预警标准启动快速反应团队。通过案例分析,大家讨论后,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样看待问题可以更全面,更直观。

最后,总结的时候不仅可以发现问题,也可以发现案例中做得好的地方,然后借鉴学习,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可以更好的运用借鉴,避免发生同类的错误,保证母婴安全。

    星期二下午理论课是以工作坊的模式进行,老师让我们做一个“传声筒”的信息传递实验性游戏,以一个词语信息,通过“人传人”的形式,由第一位“传达者”口述给第二位“接收者”,第二位“接收者”转述给第三位“接收者”,以此类推,一直向后传达。当最后一位学员所收到的信息内容却与第一位学员最开始发出的信息内容大相庭径。

    老师以这种简单的方式告知我们,日常工作中最容易出错的就是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与患者沟通、医生等多方沟通。在复杂、高压的工作环境中,正确的转述与快速传达重要信息我们必备的基础技能。

    这个实验虽然简单,但最后的结果却在我内心深处引起不安: 若无法做到正确沟通,容易引起医生、护长及其他助产士对病人病情的误判。假如:在汇报病情时,说重了,容易引起患者焦虑不安,医生赶到现场处理病情的过程中发现其实并不是如描述般严重,可能会耽误了 其他真正需要治疗的病人。若对病症汇报轻了,延误病情,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危及母婴安全。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度呢?该如何改善我们沟通上的不足?

    老师向我们介绍方法:可以通过制定医护共同的目标加强沟通,提高护士的综合能力,进行沟通技巧的规范培训,就是我们今天的课程内容——标准化沟通模式(SBAR),它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的标准的沟通方式,在紧急情况下保证了信息的准确传递,保障患者病情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减轻交接内容不全面,缩短了交接时间,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评估能力。

    这个课程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教会我们如何思考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护理知识和技术。学会了,以后汇报医生前,我们可以先思考助产士可以做到的基本操作(比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评估患者可能发生的情况,然后整理成证据,然后报告医生,当然这种思维能力需要慢慢培养与训练,不可盲目尝试,遇到紧急抢救的问题,还是母婴安全为主。

              进行标准化沟通模式的工作坊

星期三早上,我们到广医三院高危产科病区实习,参加了病区医护大交班。我看到该病区的病人按“三色”管理,每天交接    “三色”病人的数量以及病情。主任会根据病情提出问题或讨论治疗方案。

交班完毕后,我们跟随护士长进行床边查房,每个病人的床尾都会有重点观察的内容(比如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会有血糖测量登记表,保胎和待产的患者会有自计胎动记录表等),特别是VTE,床尾会有VTE评分表,床头也会挂一个血栓高风险的警示牌。该警示牌非常醒目,以便提醒当班医生及护士对高风险病情的关注。

在查房结束,护士长向我们介绍了病区的特色项目:产后快速康复、产科快速反应团队(每次发起的快速反应,均详细登记了发起时间,医生到场时间,处理时间以及结局)等。

参加广医三院高危产科病区医护交班

               病区床位一览表(进行三色管理)

接着,我们以学员的身份进场参加了院内一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案例讨论,由病区医生和护士共同参与开展的讨论,主要是通报病人身体治疗状况,剖析病情,为下一步治疗方案提供指导意见与汇总前期治疗效果。

讨论的内容主要是:

1.考虑妊娠期合并血小板减少,是否因为与妊娠相关,如果终止妊娠,血小板是否会恢复正常,循证依据是什么?

2.是否输注血小板,输注效果是否有效?

3.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是什么?生成减少或消耗过多?或破坏过多?前面两次分娩后何时恢复正常?

4.什么是致死性血小板减少?

讨论结果:目前没有依据终止妊娠后血小板可恢复正常,再次请相关科室会诊,继续待产,密切观察,多查找文献指南等循证资料。

        参加病例讨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讨论记录

星期四的课程是急救演练,全天分两个项目(产后出血和子痫):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上午进行的产后出血演练。演练的方法有别于我们平时的做法。老师给出一例非固定的基础案例,要求我们学员进行临场发挥,在整个过程需要我们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老师提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模拟病人进行救治。

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我们部分学员需要担任医生这一角色。过程中我们不再是只听医生医嘱进行“按部就班”开展抢救工作的助产士,而是要自己根据模拟病例的病情进行观察评估,找出出血原因并运用所学知识,采用病例特性的方式方法进行抢救。在每轮演练结束后,每个参与学员对自己的操作进行评价、讨论。

经过三轮不同案例的演练,过程中我们每位学员都专心收集老师发出的模拟病情信息。每位学员相互观察、不断挖掘演练过程中容易忽略的细节,实时对病情展开激烈地讨论与系统分析。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达到演练既定目标。

全部结束后,老师与我们学员进行详细汇总分析。通过分析,使我认知自己的不足与来自老师、组员对我在过程中做得不到位提示,并提出建议。 

经过此次演练,整个方法过程与知识要点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参加产后出血急救演练

                          参加子痫急救演练

从第一天上课开始至今,我在此次专科培训班上学到很多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让我打开了新的眼界,使我的思想站位提升到一个新的维度。使我认识到,作为产科中的一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做好临床的本职工作,还要从不断提升自我、协助提升团队技能、    保证母婴安全的方向多作思考,遇到自己知识瓶颈要多查找文献依据,主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通过不断发现不足、总结分析后进行改进,从而提升自身临床操作技能。只有拥有扎实专业临床技能,以及丰富的知识理论,才有足够应变突发危重病情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实习期间,我将虚心学习,记录培训期间实际接触的临床病例情形并紧跟老师脚步,虚心请教,取长补短,吸收自身薄弱的技能知识,巩固擅长的专项技能,从而在心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宝库。只有这样,才能不负使命,更好的完成日常的临床工作;不负科室对我的栽培,在遇到各种突发紧急情况,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生抢救,为每位患者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阅读 5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