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落实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11月9日,滨州市教科院视导组专家郑君玲,魏桥国科教育集团张楚卿校长、张如军主任莅临我校,进行数学组教学视导活动。
上午,郑老师、张校长、张主任与数学组全体教师一起听了高一、高二、高三一节课,其中高一高二为新授课,高三为复习课。
高二王洁老师讲《数列的概念》
王洁老师通过结绳记事、毕达哥拉斯学派沙滩摆数两个生活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导入本节课内容。王老师通过层层设置的问题串,立足学生的思维难点,用精确的语言指导学生思考,促进了知识的自然生成。并通过让学生自己举例深化了学生对数列概念的理解;通过展示学生画出的数列的图象,强调了数列是离散的函数这一本质;并通过例题变式,让学生进一步进行了概念的迁移应用。本节课通过巧妙的设置加深了学生对由特殊到一般及函数思想的理解,提升了学生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高三陈凤华老师讲《空间向量与空间中的角》
陈凤华老师的这节课为复习课,是学生完成学案,教师批阅后的讲评课。首先,陈老师整理了此部分内容在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和位置,让学生明确高考考查的方向与方式;其次,陈老师以“基础自测”部分的3道题为引,和学生一起复习了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再次,陈老师讲解“巩固与提高”的例题时注重规范性要求,让学生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并就其思维难点进行启发指导。最后,通过高考真题的讲解,注重学生的思维发散,启发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解题。
高一张怡老师讲《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张怡老师的这节课贯穿了"问题引领,整体建构"的教学主张。她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明确了函数的研究路径,自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在探索新知环节,张老师首先让学生动手画图象,展示环节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规范了图象的画法,并引导学生从代数的角度进行解释,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然后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了对数函数图象随底数的变化情况,提高了课堂效率。张老师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参与度高,思维活跃,很好的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刘春光老师讲《直线与圆的方程》
11月9日下午一二节是高三的集体备课,首先刘春光老师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以及课程目标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刘老师分别从知识层面和解题方法上分析高考对这一部分的考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符合学情的学案并进行集体讨论。
在集体讨论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苏洪普老师指出备考应明确考什么,怎么考,结合课标明确方向,寻求高考题的通法,寻找图形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将多类问题归结为一个模型,利用模型解决问题,进而把学生的思路打开,实现能力上的提升。刘玉华校长指出用几何的眼光去看问题,用代数的方法去算。
刘春光老师讲解《空间向量与空间中的角》
老师们集体听课
11月10日上午专家组郑老师对本次集体备课和四节课进行点评。郑老师指出集体备课很到位,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情况,在集备的时候老师们积极发言,思维的不断碰撞激起新的想法,这是集备该有的样子。
郑老师指出王洁老师的课目标设定合理,以问题串的形式将知识点串起来,耐心的引导让学生去体会数列的概念,学生课堂氛围融洽,同时郑老师也指出问题的设定要注意语言的规范,例题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跨度;陈凤华老师的课条理清晰,以幻灯片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空间中的角,题目的选取比较好,涉及到所有的角,注重规范学生的书写步骤,郑老师指出在课堂上应多注意让学生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评价,生生互评;张怡老师的课师生配合的很好,学案的制作很到位,注重写符合学情的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到学生思维的发展,郑老师提出在习题中应多注意变式的多样性;刘春光老师的课就如一位绅士一样娓娓道来,在课堂中注重强调答题的规范性,向量法和几何法的应用,郑老师提出应多让学生总结整理。
最后李俊岭老师对郑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李老师指出我们将以此次视导为契机,认真梳理落实专家们的各项建议,再学习、再践行、再反思、再提升。
行稳方能致远,千里源自跬步。本次教学视导活动对学校在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帮助一线教师明确目标和方向,切实走好践行新课标的每一小步。以“视”促改,以“导”促进,全体教师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推进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合力提升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