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  深度研究  整体教学——小店区第四片区数学联片教研活动

田字格
2023-11-09
阅读 59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清泉一潭,润万物有限,师者,勤于学习,强于研究,方能有取之不尽的万瓢之水,育桃育李才能香飘逸远。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店区第四片区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推动小学课堂高质量发展, 我片区于2023年11月9日开展了以“思政引领 深度研究 整体教学”为主题的数学教研活动,由大营盘小学宋瑞青老师主持。

  此次活动分两大环节进行:沙河街小学李研老师和太航学校贺连连老师进行同课异构《认识11-20各数》课例展示、两位执教老师说课、评课议课。

课堂展示,精彩瞬间

  本次教研活动第一节课是由沙河街小学李研老师带来的一年级数学《11-20各数的认识》。李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播放了古人计数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解释,一个大石头可以看成十个小石头,渗透以一当十的思想,总结并建立起十进制的概念,10个一就是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利用故事里的计数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经历和体验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十进制的概念,建立数感。

     紧接着,李老师又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入手,以“比比看谁拿得最快、用最快的速度在桌面上任意摆十几根小棒”等活动突破“满十就要捆一梱”这个难点。

       一节课下来,有感于李老师温柔可亲、灵活生动的儿童化语言,整节课堂充满快乐的学习氛围,在无形中建立了数感,树立了自信,润物细无声。

     本次活动第二节课是由太航学校贺连连老师同课异构《11-20各数的认识》。  

        这节课,贺老师设计一连串情境去让学生感悟和理解十几的组成,有猜测,有操作,有讨论,形式开放,希望学生通过对十几的认识产生对“十”的解读的必要性,进而把这部分内容以较为完整的结构呈现出来,解决学生被动、尴尬地承认“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局面。

  贺老师精心的准备,巧妙设计,用灵活生动的儿童化数学语言,寓教于乐,启发诱导,感悟数的产生,数的应用,数的大小以及数位。

以评促教,不断进步

   课后,两位授课老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效果进行了反思,听课教师们针对本堂课的导入形式、重难点升华、拓展练习、思政渗透、学生能力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教研活动气氛热烈。

  各校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首先对两位作课老师给予高度评价,其次老师们从如何确定新课标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目标出发评价。

       1.亲历建模过程,建立数感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已有从1数到20的经验,在课堂中让他们经历动手摆小棒、看数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获得对数字的敏感性。

        2.重视实践应用,形成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发展数感。教学时提问你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这些数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就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寻找教室里的,回忆经历过的事物,学生的表现也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比如18路汽车、12色水彩笔,15颗草莓等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正是学生在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是数感的具体表现。

        3.在“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这两节课对评价环节都有一点欠缺,只有真正做到恰当及时的评价,才能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最后宋瑞青老师做了总结发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教研之路任重而道远,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永不停歇的过程,有收获、有困惑,有思考……精心打磨课堂,精心修炼本领,打造更棒的数学课堂、智慧课堂,是第四片区全体数学老师共同的心愿和努力的方向。相信在每一位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不断实践、不断反思的学习氛围和探究氛围的推动下,小店区第四片区的数学课堂必定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教研一定能“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 59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