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沐秋风启新航 ,“研”路俯拾皆芬芳 ——2023年11月 太原市高中历史中研班活动纪实

钮咕噜-小美(被迫上学版)
创建于2023-11-08
阅读 7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学如海,教研作舟,弦歌不辍,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履行致远。2023年11月7日,太原市高中历史中研班活动在太原市育英中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山西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浩主讲,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高考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

  首先,王老师从两道高考题导入,引导教师思考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通过大单元教学更好指导高一高二的教学。 王老师以小见大,提出“一个高考题就是一个大单元的小专题”的观点,对高考试题的解读让老师们初步对大单元教学有了初步认识。

  其次,王老师解读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建议广大教师加强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因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丰富和延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要实现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教师须确立新的认知观、教学观和评价观,从知识本位转变为素养本位,努力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根据课标要求王老师强调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王老师认为大单元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经。

        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  王老师就大单元教学从教学立意的把握,关键问题的提出,情境活动的设置,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如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几个方面进行如下指导。

  第一部分教学立意的把握,首先王老师指出从课标内容把握教学立意,通过课程标准关键词的内在逻辑关系去研读和辨别课标的内容要求。

  其次王浩老师从教材的整合上确定教学立意,强调要关注《课标》中的“教师要注重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基于此要求,王老师从《纲要》教材中选取案例分别从价值立意、知识体系与课程结构化、大单元教学体现出的历史暗线三个方面对阶段主题和总体趋势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例如,以中国古代史为例分析,王老师引导教师们仔细分析《纲要》上的目录,从其表述和结构中可以看出,中国历史部分凸显对“民族”的强调,而中国古代史的4个单元按时序介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鼎盛、迟滞,并以“周秦之变”“汉唐之变”“唐宋之变”“明清之变”展现,由此可以确定中国古代史的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之后,王老师详细说明了四个变革时期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梳理清楚其背后隐藏的历史暗线,即唐宋元时期之前主要以分裂问题和民族问题作为政权主要建设内容,而明清时期伴随着两大问题尘埃落定迎来了鼎盛局面,但却又面临了新的内忧外患。

中国近代史: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国现代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探索,这共同构成了中国历史的模块主题:中华民族辉煌、屈辱、救亡和复兴的历史。使我们对大单元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以世界近现代史为例,王老师又引导老师们分析《纲要》下的目录,从目录中可以看出,国际秩序是世界近现代史中的高频词汇,充分体现了这一阶段的主题所在。王老师又为大家展示了这一时期国际秩序的示意图,通过示意图分析近现代史不同阶段的国际主导权分配,以及通过各自的利益目标把握价值导向。

       再次王浩老师指出要根据主题、教师的学识水平来确定单元单课的教学立意。

  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本课单元主题: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标内容要求: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材子目:辽与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元朝的民族关系梳理教学线索:辽夏金元进而把握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此确定教学立意:结合农耕、游牧区的经济规律和历史上各政权在多民族国家治理上的措施,认识辽夏金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再例如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一课从20世纪前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化:力量的变化、价值观的变化为背景把握确定教学立意:以国际秩序的概念出发,放在长时段对比国际秩序的变化,探究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和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其的影响。进而感悟大单元立意。

  最后王老师对教学立意确定的策略进行了总结:

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深刻把握课标的内在逻辑要求;将历史史事放在大时空观下,细致对比不同时空史事的异同;提出与传统解释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究不同角度背后的逻辑。

      

       第二部分关键问题是构建知识与素养的桥梁,紧密围绕教学立意这一核心,结合主题、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由浅入深设计关键问题;关键问题的实施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的标准。王老师指出在把握教学立意基础之上关键问题的提出要在研读和辨别课标内容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创设新情境、设置子问题、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上王老师指出围绕关键问题和教学目标,创设新情境;跟据学业水平要求和学情确定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基于新情境和素养水平,设置子问题,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以《纲要》上册第18课 挽救危亡的斗争为例从回忆所学维新运动的历程主张—讲诉围园捕后——己亥换储的故事创设情境认识初高中在维新运动失败原因上的不同以及初高中在庚子战争爆发原因的不同。认识史实、史识的关系,使历史学习融会贯通,加深理解。

  王老师最后指出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流程:备课——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最后王老师建议各位老师们研读课程标准、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和杂志,厚植理论,积累素材,努力做发展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

      最后,王亚伟老师就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王老师高度肯定了王浩老师长达三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干货十足,对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彻底理解教材、用透教材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激励各位一线历史教师要像王浩老师一样多读书、多思考,不仅做“经师”,更要成为对历史怀有温情与敬意的“人师”。

            

             撰稿:张凤江  金玮  周天宇  吴思怡


图片:张凤江  金玮   吴思怡


编审:张凤江

阅读 7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