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源》教师刊第9期

创建于2023-11-08
阅读 345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主办:邹城市钢山小学教科室

2023.10第9期

     主编:麻文丽

     编辑:马超 陈芬 孟雯雯 刘婷

卷首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说文解字》

润物细无声

孙爱华

        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因为爸爸是老师。现在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我坚信,我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课间跟孩子们谈心时,我仍是那么激动。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每天和学生们一样,早上伴着晨光走进教室,和学生一起早读;白天顶着烈阳走进课堂,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晚上踩着月光走进家门……把整颗心都掏给了学生们,默默的把自己的一生给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在平凡的教学生涯中,深耕教坛,用心呵护幼嫩的心灵,让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走得更远……

立志做新时代“大先生”

  詹利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2021年4月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2022年4月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再次强调“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大先生”是对在人格、品德、学业上能为人表率者的尊称,成为塑造学生的“大先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师的殷切期许。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成为一名真正的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大先生”,还有很多要求和标准:

       首先,“大先生”要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理想信念,做“国之大者”的典范。

        从古代先贤孔孟,到近现代教育家蔡元培、陶行知,人民教育家于漪、高铭暄等,古往今来的“大先生”均具有植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浓郁的家国情怀。

      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他胸怀科研报国理想,毕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足迹踏遍青藏高原,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弥补世界种子资源库缺乏西藏种子的严重不足,为人类储存下绵延后世的“基因”宝藏。他投身援藏,不辱使命,深入偏远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教育科技精准扶贫,带出了西藏第一批生物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一系列历史性空白;他矢志不渝积极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在生态保护和科普教育方面贡献卓著,把生命最宝贵的时光献给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和他最钟爱的教育科研事业。

       还有被称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他把课堂搬进山沟,把实验室放在果园,35年如一日,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

        这些“大先生”都胸怀天下,重教轻利。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要“心有大我、敢为人先、淡泊名利”!始终同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应,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其次,“大先生”要自觉践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而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言谈举止、思维情感、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操守等等都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精神长相,关系到整个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立志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要始终坚持师德为上、身正为范,自觉践行“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以感染、影响学生。

       于漪,中国语文教育思想变革中不得不提的一个名字,它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68年的教育生涯,她用“站上讲台就是生命在歌唱”的精神走出了自己的教书育人之路。她说,教育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因此,学科教学的教学价值就是教学生做人的价值,把做人的价值通过学科教学撒播到孩子心中。在我国,有不少像于漪这样的教师,像璀璨星辰照亮着孩子们的未来。他们延续着“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再者,“大先生”要坚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守住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做教书育人的模范。

        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教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有淡泊名利的坚守。”是啊,做老师就要热爱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岗位仅仅作为一个养家糊口的职业。有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志向,才能在老师这个岗位上干得有滋有味,干出成绩。

       被称为“燃灯校长”的张桂梅,她献身教育扶贫,矢志不渝,几乎搭上了半条命。十几年来将近2千余名的大山女孩送出了大山,她用弱小的身躯,燃烧了自己,点亮了大山女孩们的人生梦想……在2021年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弯下腰,为坐在轮椅上的她郑重颁授奖章,这一幕“击中”了全国人民的心。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毕生所追求的事业。

       最后,“大先生”要秉承“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潜心研究真学问,做学术创新的典范。

        学高为师,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一批学术造诣高深,社会影响深远的“大先生”。

        国学泰斗汤一介教授晚年扛起编纂《儒藏》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与其促膝交谈,了解《儒藏》编纂情况。汤一介教授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让总书记深受感动,赞扬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作出了很大贡献。如汤教授这般,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真问题,做好真学问,培养更多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今天我们的教育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都给教师工作带来挑战。我们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领域守住初心,牢记使命,淡泊名利,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努力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习主席说过,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为师者,当立志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为国育英才!

如何用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立德树人

孟凡省

        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身上体现的教育家精神作出全面概括,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践行教育家精神呢?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具有实践性、综合性,较好地体现“知行合一”的特点。体育教师要利用体育课的众多优势,把体育教学与道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得到体验,这对践行立德树人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视规则教育,增强学生规则意识,培养诚信品质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的规则意识处在萌芽阶段,也是规则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以自我为中心占据主导地位,难以分辨是非。利用体育游戏,能够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体验规则,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对学生学习规则的建立乃至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规则是游戏活动中的主轴,是游戏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在游戏教学和学生的实践中,教师要清晰地讲解游戏规则,严格地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地执行规则。利用体育游戏竞赛、教学中的游戏等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让学生通过游戏实践明白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同时要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的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改正。此外,体育教师要激励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对正确、正义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样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遵守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通过体育游戏这种长期的教育,逐渐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习惯。

       诚信其实是与规则并行的,不诚信,就相当于不遵守规则。在篮球运球游戏“运球互捅”教学中,规则要求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边运球边把别人的球捅出界外,同时要保护自己的球,只要球出界,就必须出局。游戏开始时,学生还能遵守规则,但当学生兴奋起来的时候,为了达到目的,他们会不顾规则,如为了捅掉别人的球,又不至于使自己的球被捅掉,会拿起来球再捅球;也有自己的球出界了,可发现没人看到,自己立马拿起球再次进入范围内进行游戏;有的甚至用脚去踢走别人的球。这时,老师必须停下游戏对学生进行规则的再次说明和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对自觉遵守规则的学生要重点表扬,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要淘汰出局。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诚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要想大家游戏玩得开心,就必须敢于承认自己的失误,必须遵守规则,从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二、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体育游戏中有很多是小组间的比拼,需要与同伴一起合作才能完成。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供了“知行合一”的条件。

1. 增强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在集体性活动中必备的素质,集体性的体育游戏强调集体性,具有共同的目标。如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角色分配,教育“老鹰”要担起保护“小鸡”的责任,“小鸡”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被抓,则要承担后果。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

         如在“大鱼网”游戏中,想要网到“鱼”,就要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想去哪就去哪“网鱼”,从而导致“网破”。当“渔网”破时,老师应当及时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原因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小组成员以集体利益为中心,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时,才能够战胜对手。长期执行下去,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3. 树立学生团队沟通理念

        教师应该在每次的游戏结束后教给学生总结的方法。如在篮球比赛结束以后,让参赛的学生小组一起,从不同的角度、角色出发,交流和总结体会,发现本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正确客观地分析问题的原因并发扬优点,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激励和鼓励,从而培养学生认真对待事情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的意识。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和思考,要正确地对待问题,相互之间指出优点和不足。总结交流后,让大家思考有什么样的收获和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要让学生多看对方的优点,正视和改进自己的不足。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让学生通过体育游戏在今后学会与团队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团队沟通的能力,给他们灌输“团队沟通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的理念。

三、在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受挫能力

        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力的教育。体育游戏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并且体育游戏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不断地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让学生在一次次失败中感悟,又在一次次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挫折带来的结果无非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人产生痛苦的心理、失措的行为,另一方面是给人以教益和磨练。作为老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双重性,并引导学生不应该只见其消极面,而应该将挫折视为自己进步的机会,并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

1. 承认个体差异,适时疏导

       体育游戏有统一的规则和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克服挫折能力的好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大家知道在一个规则下,大家都是平等的。而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他在游戏中的表现也不同。外向型的学生活泼好动、积极主动、性格开朗,容易进入游戏,当面对挫折时,他们往往不了了之,甚至不遵守规则,因此,对其要直言不讳地进行说服教育,提高要求,让他们能够在游戏中有更深的体会。对于内向的学生则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地尝试,多表扬他们,还可以安排外向的学生对其进行引导和带动。

2. 利用游戏情景,增强抗挫折能力

       在竞赛类的游戏中,学生更容易遇到困难和挫折。遇到的挫折可以是失败、被批评、被忽视、受惩罚等。小学生遇到这些挫折时表现出来有的是生气,有的是哭。针对学生的表现,老师的引导和教育方式是一样的,首先是让他清楚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挫折,然后引导他找出原因,其次是鼓励他遇到挫折时不能够泄气,要寻找解决的办法,并努力去战胜挫折。

        每一个体育游戏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方面都有着各自的优势,教师要用心教育与引导,寻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启智润心、因材施教,让学生具有更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充分利用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激发内部因素,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最终让学生学会做人、求善、养德,形成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 

甘做教育的一棵小草

 杜景荣

      一眨眼,我已经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了30多个春秋。过去的春花秋月,我没有惊人的壮举,更没有让人称颂的作为,只是教育中平凡得再也不能平凡的的一棵小草,无声无息,默默生长。生活的平凡赋予我平淡的经历,而平淡中的种种感动却时时刻刻、实实在在的激励我不断成长与进步。

       记得我初登讲台的那一天,根本把控不了课堂,孩子们乱糟糟的,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气得你只想掉泪。怎么办?只有虚心向老教师学习,看他们如何调度课堂。慢慢的,我学会了奖励法,课堂上看谁表现的好就给他一个小奖励。这奖励不一定就是物质的,也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个拥抱,一个亲吻等。奖励中,我也慢慢的摸索出奖励原则,那就是“多次奖励不能引起学生迅速的满足”,要在奖励中建立起欲望感、渴求感,要让学生得陇望蜀,得一盼三。

       随着教龄的增长,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掌握了强化课堂纪律三步法。第一步是口令法,“一二三,都安静;四五六,坐端正”,让学生比赛,看谁最先管住自己的嘴,坐得最齐整。第二步是擒王法,擒贼先擒王,找准控制好班级内最调皮的一两个学生,用最严厉的目光注视或直接走过去敲敲桌子暗示。第三步是隔离法,采取座位调整,前后左右分开坐,分散火力点,使其发挥不了捣乱的作用。

        法再多都不是根本,最根本的是一个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爱的心灵,自身拥有广博而又高精端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灵活多变、精彩纷呈的教学手段,这才是获得学生注意力的法宝。

      我的专业技能一般,只能靠爱心赢得孩子。记得一名叫李梅的孩子,平时少言寡语,性格孤僻,一旦跟同学发生矛盾就脾气暴躁,非打即骂,有失教养,学习成绩一直垫底。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就在某一天下午的放学后,尾随来到她家,才发现:孩子父母离异,现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家里一穷二白,能按时吃上一顿饱饭就不错了。于是我回到家,挑拣了几件衣服送给孩子穿,每天都多带一份自做的美味给孩子分享。在班级内,我建立起帮扶小组,让每个人都讲自己的优点或今天发现了同组同学的哪个优点,积极营造班级正能量。慢慢的,孩子变得温柔体贴,学习有了很大进步。有一次,班级内只剩下我和她的时候,她突然扑到我怀里,叫了一声“杜妈妈”,让我热泪盈眶。孩子是多么需要母爱呀!

        崇高的师爱表现为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好坏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和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要“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变化善于发现,好的地方及时表扬,多加鼓励,树立学生的自信;错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循循善诱加以正确引导,让他知其危害,改邪归正,向优秀生看齐,找准差距,急起直追。

        今年暑假,我有幸来到我们钢山小学,一下子认识了那么多人,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大家在充满正能量的大家庭里,每天都忙忙碌碌工作,无怨无悔,比学赶帮超的氛围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差距。校长鼓舞人心的讲话,分管校长亲切的关怀,级部主任领头羊的精神,身边同事踏实肯干的作风,无不敦促我前行。

        我深知爱心让孩子亲近你,专业技能让孩子仰慕你,二者不可或缺。自己现已年过半百,能力上赶不上年轻人,只有靠爱心发挥余热。庆幸女儿有了稳定的工作,可以给我节省出大量时间投入到现有的工作中来。能力不足,态度上补;课上不足,课后补。每天争取早到校、晚离校,主动打扫卫生,帮助办理班级墙报,认真完成备课、作业批改。

       我接任的班级,差生让我头疼。要改变必须有耐心,我只有平复心情一遍遍跟进辅导,通过家访,达成家校共建,促进学生进步。一位家长给我发来短信说:瑶瑶的学习进步了很多,你真是很负责任的老师,有你这样的好老师,我们做孩子和家长的真的很荣幸,非常感谢!每每看到家长这样的认可,我心里满是幸福感!深味永正老师的一句话:当你的脚迈进学生家门槛的时候,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一大半。

       我常想既然选择了教师,就应当用自己的良知去履行教师这一神圣职责——爱生如子,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我努力做一杆言行一致的标尺、一面表里一致的透镜。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我为师的准则。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我没有雄鹰翱翔天际的本领,愿做一颗依附教育这片沃土文不见经传的小草。愿意去以师德育人,努力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不求桃李天下,但求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精彩。

国家兴,应先为教育大计

张冬雪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饱含深情,催人奋进。这鲜明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和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与深厚情怀,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深邃智慧,为打造新时代教师队伍、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遵循。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一种底色、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追求、一种使命。它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尊师重教的深厚沃土,依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的鲜活经验,立足于教育强国、民族复兴的时代诉求和历史使命,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通,底蕴深厚、意义深远。

        在精神引领中推动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代代优秀的教育家,陶行知、黄大年、于漪、张桂梅……无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家精神,无不用耀眼的人格光芒感召着广大教育者。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教育家精神如灯塔般指引每一位教育者思索教育的路标、奋斗的航向。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必将更好激发每一位教育者更深沉、更持久的内在动力和自我驱动力,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迸发出强大教书育人能量。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持续锻造出更多“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为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引领力和推动力。

        教育需要热爱,更需要坚守初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说,“健康、热情、充实的精神生活是创造性劳动的乐趣。”学不可以已,教师应当成为勤于治学、不懈求索的表率。“为学当如金字塔,要能博大要能高”,卫兴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这位“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与“最美奋斗者”称号获得者,始终奋斗在勤学求真的道路上。90岁之后,虽然病痛缠身,仍每天学习工作不少于8小时,经常参加学术活动;即使卧病在床,也坚持与学生探讨学术问题,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卫兴华将知识精华传授给学生,也让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成长壮大。实践表明,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广大教师以身作则,既传授知识、也传递信仰,就能给学生以无穷力量。初心是行在当下,初心是步履不停,初心是以最坚韧的心行最远的路,初心是在未来的每一年里都能朝着心之所向,无问西东,风雨兼程,一往无前。这份初心就像肥料,悄悄拨开了一寸又一寸藏着教师梦想种子的土壤,厚积薄发,终见曙光。

        在回应时代呼唤中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把教育科技人才单独成章进行布局,吹响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厘清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和要求愈发重要。教育家精神的提出郑重而庄严地回答“教育是什么”,明确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进一步激励广大教育者按教育规律办学育人,促进教育改革转型遵道而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在涵育时代新人中勇担民族复兴使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使命光荣、重任在肩。当前,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躬耕教坛的师者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育时代之新人。身为一名教师要持之以恒奔赴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更好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智慧支撑。

       我辈少年正处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道路上,肩负着新时代的伟大使命。“梧桐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诚如此言,我辈青年应接过时代的接力棒,用青春热血建筑强盛中华,志做大先生,用所学报效祖国。“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征程上,广大人民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以精湛的学识、深厚的素养、创新的理念,做学生前行的引路人,必能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守教育家精神

赵强

      “教育家”是一个很特殊的称谓。有人年纪轻轻就能成为画家、歌唱家,科学家也可以用批量来统计,唯独教育家凤毛麟角。成为教育家,需要有系统的、影响后世的教育理念或学说,或以卓越的教育实践为基础。

       虽然教育家的形象崇高得有些遥不可及,但“教育家精神”却一直照耀众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生涯。作为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群体特质,“教育家精神”距离普通教师并不遥远。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身上体现的教育家精神作出全面概括:“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这是对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践行教育家精神,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极为重要。

       一是厚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基因,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是面对时代变迁和社会纷扰冷静观察、把握大势的理性精神。家国情怀把个人发展、家庭兴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理想统一起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崇高使命感和源源不竭的动力。20世纪10~20年代,晏阳初等发起平民教育运动,以教育改造中国人、中国社会,实践教育救国的理想;百年后的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望于教育培养时代新人,更需要教师厚植家国情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二是坚守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呵护人的个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把学生当作人来尊重,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要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不一样的人,尊重他的发展权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报告中指出,教育应该以人文主义为基础,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社会正义、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团结并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共同承担责任。在人文主义教育者的引导和熏陶下,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个性充分发展的时代新人,承担起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任。

      三是拥抱儿童立场。教师要有一颗童心,哪怕饱经成人世界的沧桑、无奈,也能够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作为理论体系的教育学,是从研究儿童开始的,没有儿童的教育不是教育,忽视儿童立场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育者。要理解儿童,他们有坚强的自我、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无比正常、充满正义。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发展潜能,未来都有无限可能。“天生我材必有用”,要避免用一种尺度衡量学生、以静止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尊重、开发每个孩子的主体能动性,让他们知道自己是谁,明白学习和生活的动力源泉在于自己,而不是一味迎合成人的期望和无穷无尽的任务。

      四是实践教育信仰。真正的教育者把教育作为一种信仰,把教育工作看成一场修行。从事教育工作从来不会一帆风顺,而真正的教育者把所有的挫折都当作考验,当作修炼自己的契机,在教育工作中领悟社会、领悟人生,不断向精神的高峰攀登。对教育的信仰支撑一个人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情感,支撑教育者毕生从事教育事业,矢志不渝。

      “教育家精神”并不高远,更不神秘,它是一种素养、一种境界,更现实一点讲,它也是一种底色、一种态度,体现在教育工作的细节当中。“教育家精神”从来不是只在顺境中适用的,越是在逆境中越体现出它的价值。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高颖

       新时代,新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一代的伟大责任,我们要争当新时代教育家,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传承精神,引领未来。在这个使命光荣而崇高的道路上,深刻理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以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指引,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历来以“儒家”为代表,强调文化的传承和人的修养。教育家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道德的引导者。他们将文化传承视为使命,将教育当做无私奉献的事业,把师德视为至高无上的准则。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这一精神的内涵,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争当新时代教育家意味着要以胸怀天下的视野来看待教育。我们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应该把教育的影响力扩展到整个社会。我们要思考,我们的教育工作如何能够更好地造福社会、服务人民,如何能够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只有胸怀天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引领未来,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家的使命。

       争当新时代教育家要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指引。文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承。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人格。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传承文化,才能真正引领未来。

       争当新时代教育家要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我们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们要践行师德规范,不仅仅是在教育教学上要严格要求自己,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做到言行一致,言传身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塑造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担当的新一代。

       在新时代,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面对着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社会变革和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必须把握住教育的方向,培养出能够适应新时代、有国际视野、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宏大的理想,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育方法,与时俱进,创新不息。

       争当新时代教育家,不仅是我们的职责,更是我们的荣誉。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有幸成为教育者,有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出一代代杰出的人才。为了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教育家精神的宣传和倡导,让全社会都尊重教育,尊重教育者。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向下扎根  向上生长

 黄晓璇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不同的答案。正因如此,每位老师的课堂才有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我们青年教师也因此博采众长,在收获中不断成长。

一、向下扎根,学会做“学生”。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我们又何尝不是教师队伍中的学生呢?

       当今世界,知识更迭和技术革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迭知识结构是我们青年教师需要静下心来去做的事情。在语文教学中,语文不再仅仅局限于听说读写,大单元教学的普及,学习任务群的不断完善,都在不断更新着我们的教育理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越来越多有趣的教育技术走入课堂,课堂逐渐变得现代化,教师又成为了新领域的“学生”。今天,教学的媒介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和粉笔,还有了希沃白板,智慧教室;教学场所也在不断延伸,由四方教室走向了社会大讲堂;授课知识由单一学科知识逐渐扩展,走向跨学科融合教学。这一系列的改变都在要求教师潜下心来充实自己,始终坚持向下扎根,终身学习,努力在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交出一份良好的答卷。

二、向上生长,学着做“教师”。

      致知力行,踵事增华。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在向上生长的路上不断积累学识,更重要的是积累教学经验。

        于漪校长说过:“让生命与使命同行。”作为老师要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更要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育人不仅意味着知识文化的传递,更意味着精神人格的陶冶,这就要求师者自身要锤炼高尚的道德情操,要勤勉躬耕杏坛,同时还要拥有高超的育人智慧,能够启智润心、因材施教。

        我们在教研中成长,不断积累经验。适时的教研活动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教研过程中,理解单元要求,明确单元教学重难点,都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同时,我们在教研活动中汲取经验,教龄较长的教师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不断为我们解疑答惑,成为了我们教学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同时,在青年教师展示课和同课异构展示课中,教研组共同努力,耐心打磨,一堂课的诞生到最终呈现的过程,我们也在共同向上成长。

        新时代的教师有千百种不同的样子,但相同的是,教师们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新时代的教师不只要教书,更要通过教书实现育人的根本目的,所以教师不仅应该是学问家、科学家,还应该努力成长为教育家。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始终保持对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的真挚热爱和执着追求,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努力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陈凤伟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当我读到习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的讲话,不禁思考作为美术教师的我又该如何去做……

      兴趣,是学习的指路明灯。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纵观古今中外,许多伟人的辉煌成就往往得益于少年时代的兴趣,他们在兴趣这位老师的带领下,最终走向了人生的巅峰。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热爱绘画,他父亲也因此将他送至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却有些不耐烦,认为这样简单的绘画并不值得学习。老师却说:“不要认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个蛋中,从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个角度去看,形状也不同,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从此,达·芬奇苦心学习,从最基础的开始练起,并尽力做到最好,最终成为一代大师。因为有了兴趣,便无惧学习中的枯燥氛围。

        为了启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每当上课前或上课时,我都会揣摩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物品、语言、想法等,提起孩子们的兴趣。比如,上《家乡的古建筑》那一课时,我带领孩子们欣赏全国各地的美景、古典建筑,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还增长了孩子们的见识。在本课第二课时,我讲述了几个关于古建筑的小故事,如《雷峰塔与断桥》、《孟姜女哭长城》、《黄鹤楼的传说》……曲折神奇的故事、生动形象的语言,如一把磁铁深深吸引着同学们,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都跃跃欲试的想把自己的想法描画下来,可见,兴趣是多么重要的呀!

        还有一次,我们学习《左邻右舍》这节美术课,这是一节手工课,我们用彩色卡纸制作各种各样的窗户,窗户上刻了长条形、正方形、梯形、心形等,房顶也设计的五花八门,有蘑菇的、雨伞形的、三角形的等等,上面贴上小星星、小花朵、小爱心,或者画上波浪线等。把同学们设计出来的一个个可爱的五颜六色的卡纸窗户贴在一大块展示板上,远远看去,有趣极了!窗户后面的小人也神态各异,打开卡纸做的小窗户,有的在打哈欠、有的在微笑、有的在打招呼、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唱歌,你猜猜我们怎么看出来他在唱歌的?因为这位同学在他旁边画了悠扬的小音符,又生动又形象,同学们的聪明才智因为被兴趣激发而发挥的淋漓尽致。这节课,同学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教室里传来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我不仅在美术课堂上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还在课下做了有效引导。我们都知道,上好美术课的保障是做好课前准备,没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一节手工课就很难开展。我准备了一个“美术百宝箱”,变废为宝。美术手工课不仅需要卡纸、彩纸,有时一些生活废弃物也可以做出惊艳的作品呢!比如瓜子壳,花生壳、零碎不用的布、不要的手套、手绢、空矿泉水瓶、空易拉罐、旧报纸、旧画报、纸杯子、衣服吊牌、小纸盒、棉签等等,这些废弃物都装进小纸箱子里,或者鞋盒子里也可以。上面贴上“美术百宝箱”,这几个字也美美的装饰一下,漂亮的百宝箱像一个艺术品一样被放在教室的小角落或书架一角。同学们把从家里搜集到的上述废弃物,清洗干净,整理好,装到塑料袋里,带到学校,放入教室后面的“美术百宝箱”里。等上手工课时,没有这种材料的同学可以直接去取,材料带的不全的或者忘记带材料的同学,都可以用。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自己做出来的宝盒,对它很爱护。“美术百宝箱”真像一个宝盒,让同学们做出一幅幅、一件件精彩的优秀作品,提高了同学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给同学们带来了发自内心的快乐。

       对美术课的兴趣还激发了同学们对其他课的兴趣,这真是意外收获!我发现当我们学习《小记者》这一课时,要求同学们选择生活中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用摄影和绘画的方式结合文字进行报道。用文字描述事情促进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学习《拼音卡片》这一课时,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同学们轻松的背出了刚学的拼音,都露出得意的神情,这一课的学习,促进了同学们对拼音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对语文课学习兴趣的促进。学习《数字变变变》这一课时,各种对数字的想象、变化,促进了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这一课的学习培养了同学们的发散思维,让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创作出丰富的、有趣味的作品。美术课的学习,不仅促进了语文、数学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对其他科目的学习兴趣,比如道法、科学、音乐、体育等,这些都是我通过仔细观察的意外收获,真是感到很惊喜。

      诚如杨振宁所言:“成功的真正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为我们的成功保驾护航。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于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 

        让我们一同努力,从培养孩子的兴趣开始,用爱心、耐心、真诚、严格、慈爱去爱护孩子,启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的未来点亮一盏明灯!

因为爱,所以爱,做有爱的教育

 伊婷婷

       毕业三年,我也踏入幼儿教育行业三年,幼儿教师是平凡的,那是因为我们每天在工作中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幼儿教师是伟大的,那是因为所有经过我们一手带大的孩子最终都会输入到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或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克林凯尔曾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幼儿教师就是一群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是一群有爱心、童心、又有责任心的人。

        其实,在幼儿园工作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教授讲过:“在幼儿园工作的老师真的很不易。拿着较低的工资,做着琐碎的事情,心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喜怒哀乐,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丰富他们的知识,还要满足不同家长各种各样的要求,这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到的。”

        老师们在幼儿园里做的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幼儿园里的每一件小事对于每个孩子和家庭来说,都是大事!孩子们总是很天真无邪的,幼儿时期的任何事情都会影响他们一生。幼儿园每个年级的孩子年龄都很小,孩子们的拉、尿、吃饭到穿衣睡觉,无不需要教师关怀备至。虽然我们每天都忙得疲惫不堪,可是看到孩子们早上开心入园的笑脸,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总会让我从心里溢满爱的收获。例如:本学期我班转入一名新幼儿,孩子在每天入园时都哭闹不止,到班里以后仍然哭闹,当时的我不知所措,但是我发现她喜欢跳舞,每次跳舞我都会鼓励、表扬她。孩子一开始哭闹一上午,慢慢的哭闹时间变短,直到有一天,孩子带了一面漂亮的旗子,老师接着说“哇!你带的旗子好漂亮呀”,孩子蹦蹦跳跳来到了幼儿园,那是第一次孩子没有哭闹。作为教师,我们既需要有一颗童心,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物,不要急于拨快孩子成长的节奏,又要自己放慢脚步,倾听孩子们的声音,用一颗童心去感受,让平凡的幼教工作变得不平凡。

         当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我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例如我们班小朋友每天晨接的时候都会跑过来紧紧的抱住我,每当这个时刻我都觉得很暖心。有一次情绪不太好,他观察到了,就跑过问我,老师你怎么了啦,我说我有点难过,他就立马紧紧的抱住我,还用手轻轻的拍了拍我,当时瞬间就有一种想泪奔的感觉,很感动也很幸福。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他们芬芳而灿烂;幼儿教师是花朵下的绿叶,我们平凡而谦逊。孩子的目光永远是清澈的,相信孩子的心灵永远是纯净的。教师给予学生什么样的教育,就能给孩子留下什么样的精神烙印。我们要从爱入手,充满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师爱中快乐成长,在成长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建立自信,以自信的心态奠定阳光人生的基础。

争当新时代教育家

王沙沙

       2023年的9月10日是第三十九个教师节。“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勉励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自信自强、砥砺奋发”。在教育发展备受社会关注的今天,广大教师应当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一名品格优秀、业务精良、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教育家”。

         新时代教育家要有理想信念,成为党执政的坚定维护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正确理想信念的人能够成为好老师。”因此,新时代“大先生”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要忠于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在思想上、行动上、教育教学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立足于本职岗位,通过行为示范、课堂讲授、谈心谈话等方式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新时代教育家要有道德情操,成为身正为范的躬行者、立德树人使命的担当者。教师要成为教育家,就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者,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新时代教育家必须拥有良好的德行,才能成为学生道德修养上的典范,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明大德,始终爱党爱国,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坚持将自我发展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之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情操的人。要守公德,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理应行为世范,将社会公德铭记于心,外化于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并自觉践行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尊老爱幼等基本社会公德。要严私德,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位的。新时代“大先生”首先要坚持恪守私德、修身律己,以德立身,并以自身德行感染学生,成为学生道德榜样、行为之范。

         新时代教育家要有扎实学识,成为知识能力的传承者、综合素养的培育者。当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知识获取变得快捷高效,造成了“知识大爆炸”局面,但学生在网络接触的知识偏碎片化,还需要进行梳理整合。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自己所知道的必须大大超过要教给学生的范围,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一是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能力,做到“打铁必须自身硬”。二是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三是要掌握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深刻领悟教育教学的规律,坚持因材施教、因地因时制宜,循循善诱,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时代“大先生”要有仁爱之心,成为学生可亲的尊者、社会可敬的仁者。爱是教育的灵魂所在,没有爱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新时代教育者要热爱自己的岗位,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热情和不悔的追求,保持自己对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要对学生充满仁爱之心,全心全意无差别的关心、爱护、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真心实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做学生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学生才能尊重和喜爱老师,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要对一切美好事物怀有爱护之心,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去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并向学生传递爱、传递美好,从中教会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有仁爱之心、有高尚情怀的新时代青年。

争做新时代大先生

宋鉴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教师群体中涌现出一批教育家和优秀教师,他们具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教师要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塑造学生的品格、品行、品位,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大先生之大在于大情怀,拥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心有家国,立德树人,师之大者。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大先生需要继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思想文化精髓,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情怀,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个人发展需求与铸魂育人的历史使命有机结合,把个人命运与爱国情怀深度相融,将情感的力量转化为奋进的力量,主动承担起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同时,大先生还要心怀“国之大者”,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大先生之大在于大德行,拥有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新时代大先生应培养“崇高品格、言行合一”的品德素养,在日常生活处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完善内心的道德评判标准,以慎独自律作为修身方式。积极学习、传承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神养分,通过日常的道德践行,进一步实现道德的理性自觉和人格的升华,从而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同时,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把文明有礼作为道德修养的价值底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被学生称颂和学习的楷模。

         大先生之大在于大智慧,拥有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这充分说明了教育在人的精神塑造和精神交流中的重要性。新时代大先生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成长逻辑,施行“心灵启发、精准施教”的教育方式,在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于教育教学中适时调整策略方法,以启发式教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教师应因材施教分析学生、理解学生、教育学生,挖掘学生个人潜力,引导其全面发展;应注重情感教育,用恰当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大先生之大在于大学问,拥有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新时代大先生要有扎实的学识、厚重的学养,必须坚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的精神理念,在读书、教学、科研中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深入挖掘大学问、充盈大学识,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夯实自身的理论基础,提升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努力成为知识渊博的人民教师,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同时,为适应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爆炸式增长、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形势,新时代大先生还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培养崇尚求真和创新创造的思维品质,在深耕学问丰富学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理念,探究新问题,开拓新思维,做引领教育发展潮流的“领头羊”。

         大先生之大在于大爱无疆,拥有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新时代大先生必定是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坚守“爱生如子、赤诚奉献”的美好师德,以真诚之心、爱护之心、奉献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坚守从教的爱之初心、守护爱之源泉,用善意的爱去教化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大先生应该是仁师,应用欣赏的眼光来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来树立学生的自尊,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不仅如此,新时代大先生在教育教学中无私倾其心血,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升华了教师职责的内涵要求,做到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任劳任怨,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大先生之大在于大视野,拥有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新时代大先生应具有“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广阔视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形成面向人类社会发展的全球视域、历史意识、兼济情怀,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并回应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挑战,为传播中华文明、推动社会进步作出积极贡献。同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要赓续传承、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挖掘文化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做走心的事情,干有爱的教育

邹城市钢山小学·北城教育园区小学部(市钢山小学北校区)

阅读 345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