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
初冬暖阳,惬意如歌。
思想有声,行动有痕,
徜徉在教研时光中,
我们再次相遇!
已至立冬,阳光尚暖。2023年11月8日,北二分的语文家人们齐聚美茵报告厅,聚焦新课标,进行大单元教学的研讨与实践,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共赴一场诗意的教研。
今天的教研由六年级组张新洁老师主持。本次活动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时段:“我来讲课标”系列活动,由四年级陈秋云老师讲解。第二时段:首先是四年级张可新老师执教《走月亮》,进行大单元视域下的单篇阅读教学课研讨。接着是观摩名师视频课《走月亮》。第三时段:高武强主任引领观课议课。
第一时段
我来讲课标
本周 “我来讲课标”活动由四年级陈秋云老师为大家带来《课程标准解读之核心素养 》,围绕语文核心素养,阐述了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第二时段
大单元视域下的阅读教学
张可新老师执教《走月亮》,课文画面温馨,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张老师教态自然,课程设置有新意,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感受文本所蕴含的情感。
名师课堂视频观摩
名师视频课《走月亮》,课堂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老师以“走”为线索,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学生在分享中感受乐趣,在朗读中品味亲情,感悟生活的美好。
第三时段
高武强主任针对这两节课点评引领。首先从散文语言的特点,两位老师课堂语言清新自然。其次,从文本内容的特点,两位老师聚焦“画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分享美的感受,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最后高主任强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经验的获得,要从具体到抽象,遵循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发展规律。
所思所感
跟着文字去旅行
《走月亮》这篇文章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如诗 、如梦的画卷。
课堂上,张可新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联想生活中的场景,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文章的意境美。带着文字去旅行,学生的眼睛就是摄像头,给每一幅月下美景图起名字,图文结合,设计巧妙。
张老师让学生给每一段文字起名字,学生发挥想像,大胆表达,让画面浮现在眼前。透过语言文字,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生活,学生的回答也是精彩纷呈。
课中在语文鉴赏片段,品词析句,伴着音乐,学生朗读课文,在读中悟,悟中读,体现了文美情美意境美 。审美创造和情感体验这些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看得见。跟着文字,透过文字,去赴一场文字的旅行。
一年级组丁俊丽
同教研 共成长
又到周三,我们再次相约,共同聆了张可新老师执教的《走月亮》一课,使我收获满满。
一、想象画面、调动情感。
张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联想生活中的景色,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使学生感受文章意境。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
二、听中体会、听中激情。
课文语句优美,很多句子都勾画出了一幅如诗、如梦、如画的画卷。张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以及动听的音乐,不仅让学生欣赏了月夜的美丽,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兴趣。那柔美的语调、动情地朗读,情、景、物的融合,构成了一幅静谧、清凉的月夜美景图,营造宁静的氛围,让学生深受感染,如临其境。
三、旅行交流,合作互评。
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场景,给画面起名并介绍,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意境美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互评的形式,再次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想象美。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提升,教研的路上,我们不断探究,不断进步!
二年级组 李育晓
唯有教研不负秋
曾有古人在立冬前一日发出“园林尽扫西风去,惟有黄花不负秋”的感慨。今日,也是立冬的前一天了。
此时西风和暖,黄花亦在,为冬景多添了一处的美好,是张可新老师执教的那篇散文《走月亮》。
走进这篇散文的是四年级孩子,是对文字的“美”有着强烈的“审美欲望”,积极分享“审美感受”,却又懵懂并不知从何处说起的年龄。张可新老师在本节课中,娓娓道来,以“月”为线索,观图赏文、轻读细品,让孩子面前呈现了一幅幅月色下的画面。在“两个锦囊”的铺垫中,在潺潺诗意的导语里,在看似随意的一指一点后,他们猛然顿悟——这,就是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动态美”的描写啊!
在课后,高武强主任对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指导点评。并提醒了大家“散文教学诗意化语言”的目标指向。那句:小说是“他”的艺术,散文是“我”的艺术,精准地将老师执教时的情感倾向定位。
是啊,就如文学大师季羡林将思乡追忆化作的《月是故乡明》,就如宗璞在《丁香结》里那面对困境萌生哀愁又终究的豁达,这篇《走月亮》里的文字,字里行间流动的美,都是作者对阿妈深深的爱啊!
惭愧的是,我曾经执教这节课时,没有意识到要将“情感从作者本人身上深挖”这一点。那么,在下一个黄叶满秋的冬日之前,在我再一次走入这堂课时,该用什么方式,让懵懂的孩子们能自然地、呼之欲出地、共鸣地去感受到爱的表达可以用“想象补白”,可以用“全面调动起感官”的文字,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凝结在语言中“审美创造”,是我需要深深思索并为之实践的功课。
最后,略改古人之诗以叹之:疑惑尽扫西风去,唯有教研不负秋 !
三年级组 张倜
共研互学 同思共进
立冬时节,暖阳如春。这美好的时节正如语文组家人们那颗赤诚的乐学之心。携手相约,开启周三的教研之旅。
张可新老师执教的单篇阅读教学课《走月亮》让人印象深刻。张老师仪态大方,温柔可亲,课堂上思路清晰,带领孩子们一起感受作者吴然笔下的月下之美。在品读语段,想象画面的环节。张老师动情的朗读,激发和打动了孩子们的朗读情绪,孩子们在声声朗读中,感受着文中描绘的美好画面,在品读中想象并概括出画面所描绘的场景。张老师以读促教的方式,使孩子们的共情能力和朗读水平悄然提升。张老师在课堂上还给孩子们留出想象和表达的时间。耐心的指导,亲切的语言,舒缓的音乐,让孩子们沉浸在月下美好情景的想象之中。
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的学习状态,离不开老师的有效引领与指导。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审美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在研中学,在学中思,在思中进。共研,互学,同进!
四年级组 李漫丽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
立冬悄然至,教研意正浓。北二分全体语文家人再次相聚美茵报告厅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第一时段“我来讲课标”。新课标提出“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陈秋云老师给我们进行了具体的阐述说明: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的定位这样就清晰了。
第二时段,张可新执教《走月亮》的第二课时,张老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娓娓而谈、细细道来的教学风格,极简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她对教材的把握有独到之处,能抓住文章的题眼“走”字,然后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文本,解读文本。课中,她充分抓住了活力课堂的特点,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协作、和谐的氛围下,进行默契的情感交流,最后从重难点的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扩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无限乐趣。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活动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通过教研不断优化以及教学过程,探索高效课堂。
五年级 许晓艳
赏月习文 诗画同辉
教研在立冬的暖阳中如约而至。《走月亮》在张可新老师的柔声细语中,在浮云遮月的静谧中徐徐而来。
“咔嚓”轻柔又有节奏的声音给安静的课堂注入一丝“灵动美”。学生带着这分灵动,调动感官开启了发现美、欣赏美、分享美的旅程……
可新老师带着孩子们在如诗的美文中寻踪觅景,精心创设的情境,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在画一样的月迹下静静发生,一切都在品评感悟中渐入佳境。
第二时段的课例展示,广东黄慈恩老师的《走月亮》再次让我们眼前一亮。新颖的教学设计、别致的板书呈现、紧跟课标走的新思想新理念,打造了一节富有魅力的诗意课堂。
同赏一轮明月,共品一篇美文,诗画同辉间,边学边悟间,今天的教研也绽放华彩!
六年级组 梁艳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
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
路漫漫,
行且思,
我们共勉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