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陈庆芝老师
主评人:张国红组长
参与人员: 高三数学组全体成员
活动地点:状元楼一楼东办公室
活动内容:《解三角形—余弦定理》
活动时间:2023年11月8日
立冬已至,秋姑娘仍流连忘返,不仅送来了温馨恬静的阳光、和煦轻柔的微风,还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陈庆芝老师首先分析了学生的情况,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向量基本知识等有关内容,对于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有了较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向量方法探求余弦定理,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总体上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不强,创造力较弱,看待与分析问题不深入,知识的系统性不完善,使得学生在余弦定理推导方法的探求上有一定的难度,在发掘出余弦定理的结构特征、表现形式的数学美时,能够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本质,应用方程的思想去审视,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新课程的数学提倡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深刻地理解基本结论的本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力求对现实世界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作出判断;同时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转化,从课堂的执行者向实施者、探究开发者转化。
本节课尽力追求新课程要求,利用师生的互动合作,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深刻地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数学、应用数学知识的潜能。
张国红组长对陈老师的设计进行了点评:本课的教学应具有承上启下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兼顾前后知识的联系,又要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将新旧知识逐渐地融为一体,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所以在余弦定理的表现方式、结构特征上重加指导,只有当学生正确地理解了余弦定理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应用求解问题。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在型(模型、类型),质(实质、本质),思(思维、思想方法)上达到教学效果。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教学研讨是教育的生命线,在今天的教学研讨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活动引发老师们对于数学课程教学的深层次思考,使研讨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本次活动对增强老师们关注学生态度的意识,提高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