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
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
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之习俗篇
👩:宝贝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立冬吗?
👧:立冬就是秋天结束了。
👦:冬天来了。
👩:立冬有什么习俗?
👧:吃饺子!
👧:吃营养多的食物!
👦: 吃鸡肉
👩:聪明的宝贝们说了很多,我们一起来看看立冬习俗还有什么?
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解立冬的习俗
瞧!孩子们听的多么认真……
习俗一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立冬之日人们爱吃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
习俗二 涮羊肉
“北吃饺子南吃葱,铜锅羊肉好过冬”。在清代宫廷,立冬的规矩是吃涮羊肉,后来民间也热衷此道。铜锅炭火,汤底澄清,只需加入姜片、葱段等。炭火烧得锅里清汤滚热,拿着筷子夹着红白相间、薄而不散的羊肉片,在汤里这么一涮,肉色一白就放在冷的麻酱料里那么一蘸,入口即化,酱香肉香合二为一。
习俗三 吃生葱
南京有句谚语:“一日半根葱,入冬腿带风。”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别注意吃生葱了,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个盛香醋的小碟子,开餐前添上绿白相间的葱末,再滴上诱人的香油。吃鱼或肉就着葱花一并下肚,既吃了美食,葱儿又送来冬季里的健康。
【立冬】之幼儿活动篇
集体活动结束后,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关于立冬的知识,刚才都是老师在讲,现在我们小朋友也要大显身手了,快来瞧瞧👀👀我们的本领吧!
快乐小厨师———包饺子
瞧!万能的黏土登场了,大四班的小朋友们把它们变成了饺子啦
先把超轻粘土揉成一个个小圆球
再用手掌把它压平,用小小的“擀面杖”给它擀开
最重要的是要放上“饺子馅”。
我捏,我捏捏捏,香喷喷的饺子就做好了
快来品尝一下吧🤗🤗
巧手创意画———做手套
立冬后天气特别寒冷,贴心的中四班孩子们开始为老师和小伙伴们做手套啦
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一幅幅颜色不同,形状各异的手套,每一双手套都表达了小朋友们对老师,同伴深深的爱❤️戴上这双手套这个冬天会很温暖☀️
飞舞的金剪刀———美丽的雪花
冬天,小朋友们最盼望的就是下雪了,因为下雪我们会打雪仗、堆雪人 ,快乐的声音传遍每个角落😬😬这个冬天当然也不会少了雪花的飞舞❄️ 看今天的小雪花,不仅颜色丰富多彩,形状也千姿百态。这些小雪花和孩子们一起在教室里快乐的舞动,迎接冬的到来。
立冬节气到来,天气越来越凉,人体的新陈代谢在此时也相对减缓,正确适量的锻炼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抵抗力,因此,孩子们也来到了户外,进行充实而又丰富的户外锻炼,用健康的体魄迎接冬日的到来。
【立冬】之古诗诵读
【立冬】之饮食及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
1、孩子脾胃稚嫩,冬季在保证一日三餐正常进食的情况下,少吃油腻、不好消化的油煎食品。
2、孩子饮食以蔬菜为主,适量添加肉食,避免孩子肺热不能排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
3、冬季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且以时令蔬菜为主,有效增强身体免疫力。
4、及时补水份,冬季气候干燥,加上室内暖气,孩子容易发生口干、鼻干和咽干等缺水症状
日常护理
1.及时给孩子增添衣服,不可再追求“秋冻”。但要注意适量增衣,孩子穿的衣服一般比成人多一件即可。
2.长期搁置不穿的衣服极有可能会让孩子发生皮肤过敏、红肿、发痒等症状,建议您将冬季衣服拿出后先进行洗涤、晾晒,以消除过敏因素。
3.冬季寒冷干燥,孩子皮肤易干裂发痒,洗完脸后要及时为孩子面部、手部涂抹润肤霜,这样能有效滋润、适度锁水,缓解干燥状况。
4.冬天孩子起床后会感觉喉咙干,容易咳嗽,在排除患病等原因之后,很可能是室内的湿度比较低引起的。因此,冬季需要对室内进行适当加湿
“立冬”活动 让孩子在愉快的实践中体验、感悟,真真切切的了解了立冬的含义,不仅激发了孩子们探索新知的欲望,还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感受到了传统节日的氛围。让祖国的传统历史文化与美德能代代弘扬与传承,让民族文化根植于每个孩子幼小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