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一词由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按照他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能力,即对眼前的事情钝感一点,不要什么事都往心里去,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说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但顿感力却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当老师需要洞察一切教育细节的敏感力,一个敏感的老师往往是一个对工作极度细心负责任的老师,但是一个老师如果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切事情都比较敏感,凡事都要计较是非对错,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那么这样的老师在工作中往往情绪起伏较大,以至于常常陷入焦虑烦躁患得患失的境地。
因此做老师还需要一些钝感力,职称也罢,荣誉也罢,比赛也罢,学生问题也罢,凡事减一点,慢一点、钝一点,不计较那么多,不在乎那么多,不往心里放那么多事,也许我们才能在心平气和中感受到工作的幸福。
面对学生问题时钝感一点
当老师最头疼的事就是处理学生问题,特别是那些当班主任的老师,往往身兼数职,每天都要去当法官来判案子,当调解员来调解矛盾纠纷,当警察来追查丢失的物品,总之是人多事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个班里又总有几位属于屡教不改的“主儿”,每天都要捅出点篓子,惹出点麻烦,从而在班级内刷一刷存在感博取老师的关注。面对这些常规的学生问题,面对这些熊孩子,我认为老师应该学会钝感一点,如果过于敏感,喋喋不休大发雷霆,于是师生矛盾升级,学生不服管教反而心生逆反心理。所谓钝管不是不管学生,也不是放纵学生,而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允许学生去犯错误,而不是像一个火药桶,因为学生的问题一点就着一燃就爆,面对日常的班级琐事时钝感一点,要明白教育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面对难以解决的学生问题时钝感一点,不要急火攻心,郁结于心,有些学生的问题不是仅仅靠老师就能解决的,寻求多方力量也许有奇效,面对屡教不改的熊孩子时,钝感一点,不必一时“死磕”,教育就是“慢慢来”。
对学生多一份理解,你就会多收获一份平和的心态,对学生多一份包容,你就会多收获一份淡定的心情,对学生多一份耐心,你就会多收获一份从容的心境。
面对工作得失时钝感一点
在这个强调竞争的社会里,校园里处处充满了竞争,比如个人荣誉的问题,考核名次的问题,绩效分配的问题,工作干多干少等等,老师们为了这些也是非常内卷,以至于不能安心的教书育人,陈道明有段话是这样说的,他说“努力有时不是个好词,努力会让人变形,比如说你推一扇门轻轻推开你会很优雅。当你推不开的时候。你努力推就会变形你的形体你的心理都会变形,所以应该随缘,随着自己的境遇,环境清楚自己的所在,轻松一点去执行自己的人生”。所以在面对工作中的得失时,我们有时也要学会钝感一点,你要找到自己的步调,你要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不要看到别人获奖了,升迁了就去羡慕他的风光无限,要承认别人的优秀,但也不要因此就妄自菲薄。
最关键的是你要找到真正的自我,也许你成不了名师,优秀教师、当不上领导,那你就安心的做一个普通教师,吴非老师说的好,一名普通教师即使能力有限,如果能保持独立思考,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一样可以在整个教育中起作用。
面对人际关系时钝感一点
有的老师特别在意领导的评价,领导夸了一句非常开心,而领导批评他几句,便在夜里辗转反侧,忧心忡忡,希望能听到所有人的夸赞,偶尔听到同事背后说了一句闲话,便很生气。无论是领导的评价还是同事的意见,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重要,面对外在评价时不妨钝感一点,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古语说得好,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老师这份职业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和各种人打交道,所以一定要善于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在处理这些人际关系时,不妨钝感一点。记住别人对你的好,忘掉别人对你的坏。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流言蜚语,不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总之对待一切人和事,都秉着真诚、善良的原则,都抱有一份同情的理解,学会大度、从容地看待周围的世界。
做一个有钝感力的老师,不要被自己的情绪绑架,因为有时候压垮我们的不是工作里那些棘手的问题,而是由这些问题所带来的负面情绪。
做一个有钝感力的老师,学会屏蔽那些生活中的不愉快、烦恼和焦躁,保持内心的平和,无需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专注于提升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
做一个有钝感力的老师,从容面对教育路上的那些荆棘与坎坷,坦荡应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保持平和淡定的心境,学会自己安慰自己,自己治愈自己,自己解救自己。
人生不是一次短跑,而是一场艰苦又漫长的马拉松,教育之路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需要一股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让自己烦恼、让自己气馁、让自己焦躁的钝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