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的三类角色
1.观察者:了解区域核心经验、能看到全体的幼儿、也能个性化支持一类/个别幼儿、有危险的时候
2.共玩者:当有新材料的出现、幼儿需要你、材料不知道怎么玩的时候、有危险的时候
3.维护者:介入两者之间
可借鉴之处:
成立室内、户外游戏等内容的工作室。
针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的研究
二、观察的工具
三、户外观察记录的内容
四、户外观察的方法:
1.择取图案、符号、线路等户外事宜的记录方法
2.记录尽可能地数字化、符号化
3.记录地信息与计划相符(同室内观察)
必读书目:
《观察:走近儿童的世界》
《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
《健康领域的核心经验》
借力课程游戏化建设:
在理性行走中寻找幼儿发展的“质量”光芒
徐志国
高质量学习环境的创设
儿童游戏何生活服务
1.应该用儿童理解的方式
能用图片或照片的不用文字
能用孩子自己表征的不用图片何照片
2.环境创设的主体要从教师主导转变为师幼合作:
①内容讨论。②符号表征 用什么符号表征
③图片张贴 ④过程使用与调整。(班级的每一个区域都要投放便于随时孩子取用的纸和笔)关注孩子是否之互动
3.班级的环境要凸显儿童的味道,可以聚焦8个“我的”——每一个区域根据其背后的发展经验选择其中3个“我的”创设基础环境(图片的张贴尽量用架子或者插塑。便于孩子进行调整,让夹子给孩子有5种选择)
①我的想法
②我的计划
③我的发现
④我的问题
⑤我的挑战
⑥我的作品
⑦我的需要
⑧我的故事
给孩子以上内容的计划,且提供做调整的材料何支持
4.判断一个班级环境的优良程度,主要看儿童的卷入和投入的水平
我们需要思辩和对话三个小问题:
①儿童关注这个环境吗?
②儿童理解这个环境是何意思吗?
③因为这个环境的存在给孩子的游戏带来新的可能吗?
日常教育应有的“温度”在哪里?
——我们该如何做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重新思考:小班家访是否一定进到家里?以后的新生家长会,讲3个故事: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幼儿园?这里的老师专业水平怎么样?孩子在幼儿园将会过什么样的生活?
在学前教育由量变向质变跨越的盼段:不能过度的追求某些课改技术的锤炼,那些涉及儿童观、课程观、质量观等方面的问题,值得优先思考——“对儿童成长是否有利” 应该成为我们“工作”价值判断的基本准则,唯此我们才可能不盲从,不折腾,才能在教育的场域中不做他人(专家)的“影子”
。
面对班级的任何一项“工作”,我们(管理者与老师)需要对话三个问题:
1.这项工作儿童能参与吗?(信任、放手需要练习)
2.如果儿童参与这项工作对他的发展有价值吗?(对接《指南》,分析工作背后的发展指标。)
3.如果赋予儿童更多的机会,教师在现场的角色和行为可以发生哪些转变?(从过去的替代者、指导者转变为当下的观察者和推动者)
对接《质量评估指南》回归保教现场,我们需要对话以下问题:
1.反思谁才是幼儿生活的主人?
2.重新思辩何谓有质量的游戏?
3.我们能否判断幼儿当下的游戏水平是否适宜?(游戏不等同于简单的玩,而是在玩耍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满足以及思维与关键经验的发展)
4.应该思辩提供的教育“支持”是否适宜?
5.我们每天的“观察”能否看见每天的不合理?
6.我们如何时刻解剖自己应“为”和“不为”?
7.我们的管理如何让现场真实的问题被看见?
幼儿园课程改革应回答三道“思考题”
1.日常教育让幼儿“”快速知道重要,还是“充分感受”重要?
2.游戏追求“成功结果”重要,还是支持“不断尝试”重要?
3.课程关注幼儿“知识技能”获得重要,还是其情感满足于“探索、交往、想象、创造”等关键经验于学习品质的发展重要?
种植区应该在每个季节都应该存在:播种、种植、收获期
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儿童:
1.能自己生活(孩子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做)
2.能专注探索
3.面对问题能自己解决
4.能不断创造
5.能身心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