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入佳境,“习”知励能 | 小教221班湖海塘小学第二次见习

小教221班见习日记
创建于2023-11-08
阅读 2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

朝着大海的方向,

我们的见习之舟扬帆起航,踏浪而上。

两周前的第一次同课异构活动为小教221班的见习开了个好头。为了进一步落实“新教师”走进校园的体验,加强课堂教学技能,10月25日上午,我们再次来到金华市湖海塘小学。“见”入佳境,“习”知励能    ,两位见习小组代表与该校教师同台开展教学。本次授课内容为道法学科四年级上第11课《变废为宝有妙招》。

听课:善思善学

《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第一堂课由湖海塘小学的潘老师为我们带来。    潘老师以跨学科思维设计课堂,将科学与美术学科思维融入课堂,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具风格、生动有趣的道德与法治课《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开头,潘老师以一段视频方式导入课程。视频展现地球这颗美丽星球遭受破坏的画面,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随后老师带同学一起进行了“垃圾减量我支招""垃圾分类你我他”“垃圾还能变资源”“变废为宝有创意”四个活动环节。课堂上同学跟随老师的节奏,积极参与,学习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小组讨论了垃圾的再利用。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请同学上台展示了用垃圾废品做成的手工,并让同学分享了想法与“宝”的作用,再一次呼应课题。

实践:敢为砺行

第二堂课由我们班的季思彤老师带来。季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衔接流畅,从现实生活入手,以污染前后的大海图片自然地引入课程。    课堂中,季老师通过询问学生一天扔几次垃圾,垃圾的数量多不多等问题,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顺势引出班级、学校乃至国家每天的垃圾生产量,让同学们感受到垃圾的数量之多、改善现状的形势之紧迫。课堂的最后讲授了垃圾分类的内容,既让学生认识到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物,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垃圾变废为宝小妙招的热情。整堂课脉络清晰,层层递进,完成度高。

第三堂课由我们班的郑文烨老师带来。    郑老师的课堂内容层层递进,也从生活场景入手,用堆满垃圾的街道和干净整洁的街道两张图片实现了课堂的导入。课堂中,郑老师用“运输全国每天产生的垃圾所需的卡车,头尾相接可以在月球与地球之间实现一次往返”这一形容生动地展现了垃圾数量之多,顺势引发了学生们对如何处理垃圾的思考。课堂上郑老师积极照顾每一位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互动性高。

评课:兼听开拓

此次评课环节分为两部分。首先,三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及个人反思。潘老师认为自己设计的课堂游戏和小组讨论活动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下次可以选取更深入生活的事例以帮助学生把学习成果服务于生活。季老师认为自己课堂环节脉络清晰,且能够做到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但在书写板书时忽略了学生,同时存在声音较小和颤抖的问题。郑老师认为自己与学生互动性高,做到了联系实际生活,但板书设计不到位,不合理,且在课堂中未把握好各环节内容的时长。

反思:观己求进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上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因为之前从未了解过道法课的教学,所以在得知抽到《变废为宝有妙招》这一课内容后,我是有些不知所措的。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观看了许多公开课的视频,参考了专业老师的建议,围绕教学目标不断地完善和修改教学设计与课件,致力于打造一堂以学生为主、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的道法课。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的课堂呈现效果远比我们预想的要好。学生们专注认真的听课状态、积极交流的思想火花碰撞都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更加坚定了我“站稳讲台,站好讲台”的信心。最后,由衷地感谢小组成员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提供宝贵建议,希望大家都能在一次又一次同课异构合作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季思彤

1.组内磨课要充分,磨课时要有至少一次正式的、完整的上课以确保自己可以把握好课堂结构和时间。2.课堂内容准备应当足够丰富,组内分工应当明确,每个人都应当全面思考揣摩课堂内容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创新,课件、教学设计和文稿都应当有各自的分工又应该统一观点。3.可以进行学科融合,但要把握尺度。如《变废为宝有妙招》可以与美术学科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但不能完全将它上成美术课或有关美术内容占比过多。4.应当事先咨询确认要求,如能不能用希沃白板,上第几个课时等等。

——郑文烨

遇见课堂,收获成长。教学路上努力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每一个脚印都见证着大家在同课异构活动中的成长。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本次见习活动,道法学科的备课任务让221班的同学接触了语文学科之外的新领域,在备课过程中切身体会到跨学科教学的多重可能。与湖海塘小学老师的课后交流也为日后踏入就业,将要身处教学一线的大家面对新课标改革背景的工作发展提供宝贵的新思路。

阅读 2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