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征信修复”诈骗】
“征信修复”诈骗,是指不法分子利用人们需要“修复征信”的心理,从而开展实施的各类骗局。
2023年是《征信业管理条例》施行10周年。10年来,征信深刻地影响着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无论是购车购房,还是单位政审录用均需要良好的征信,意味着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十分重要。
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很多群众在网上看到“征信可以修复了,2023年5月1日起执行”、“只要结清逾期欠款,就能立即修复征信”等信息,对相关“征信修复”等问题表示疑惑。
事实上,《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所称的信用信息修复是指企业因本身失信行为遭受行政处罚后,及时对失信行为进行纠正,相关机构对其信用信息开展修复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特别指出:征信领域不存在“征信修复”一说。
【案例重现】
李先生,职场白领,被骗60万。个人讲述:我接到一个固定电话来电,对方自称是某金融平台客服,并准确说出了我的姓名和职业,并称我曾在该平台上借贷,存在违约行为,已经影响个人征信。我此前确实在此平台借贷过,便信以为真。随后,对方发给我一个仿冒的“征信查询”网站,并诱导向网站上的“官方客服”求助。“官方客服”称我目前已存在不良征信,必须尽快把各个网贷平台的借款额度清零,将借款转至专用账户查验资金能力,才能修复征信。我先后借款并向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转账人民币60万余元,直至发现被骗。
【防诈预警安全提示】
1.认真核实互联网平台客服来电
互联网平台客服不会使用个人手机号或其他非官方社交方式联系客户。在接到这类电话时,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如有疑问,可直接拨打平台官方客服电话核实。
2.果断拒绝以影响征信为由关闭或注销账户的要求
个人征信由中国人民银行及其派出机构统一管理,任何机构或个人无权随意删除或修改信用报告中展示无误的不良信息。
3.审慎回应添加好友共享屏幕的请求
添加好友共享屏幕是虚假征信类诈骗的固定套路,不要轻易下载视频聊天或屏幕共享软件与陌生人聊天,更不要在共享屏幕中进行银行账户操作,以防个人信息泄露。
4.严格禁止向陌生人转账或借贷
对于陌生人要求操作转账或借贷,坚决不予理会,并拒绝透露个人身份证件号码、银行账户、验证码、密码等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