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面包公”享誉封开梧州(摘自报纸)

创建于2023-11-07
阅读 15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400年前执掌3县官印 为官清廉美名流传至今 每年今日仍有两广群众拜祭

     本报肇庆讯(记者于敢勇 通讯员陈炳文)明朝末年,岭南出了一位著名的清官侯夷庚,人称岭南“白面包公”。他一人被同时任命为广西藤县、容县、北流三个地方的知县,这在封建社会上极其罕见的。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一,封开以及广西梧州等地的群众,都自发地来到位于封开县南丰镇江湾村的侯夷庚墓拜祭他,一些人还会来到附近的“乡贤祠”,听这里的老人讲述这位乡贤的故事

为救灾民变卖家产

     侯夷庚,字应遴,封开县南丰人,生于1580年,卒于1647年,明万历二十七年拔贡 他曾经在广西藤县、容县、北流三县同时掌县印,即所谓“坐北流,戊容县,兼藤县三县正堂”,一人掌三印。侯应遴在任期间,为官清正廉明,带领当地人民筑坝开渠,拓荒垦地,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实事,深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亲切地称他为“白面包公”。

      有一年,广西东部闹旱灾,灾情十分严重,庄稼绝收、有些穷苦百姓因食不裹腹而饿死荒野。侯应遴看在眼里,万分焦急,马上上书朝廷禀告灾情,恳求朝廷紧急救援,为解百姓燃眉之急,侯应遴还当即回到封开老家,变卖了自家祖上留下来的田产和房产,到处集资赈济灾民,使不少原来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百姓绝处逢生。

      相传侯应遴任期届满后,百姓舍不得他走,联名上书请求朝廷让他连任,直到他告老还乡,后来人们又纷纷捐资为他修建祠堂以作纪念,让世代子孙缅怀这位爱民如子的父母官。侯应遴仙逝后,当地乡民把他的政绩禀奏皇上,请求封赐。皇帝念及侯应遴为官清廉,即批拨银两为他在家乡建祠,并下圣赐他谥号日“乡贤”,将匾额高悬在乡贤祠的牌坊上。

      昨天晚上,广西藤县的梁先生和妻子女儿就来到侯应遴的墓地拜祭,他对记者说:“听说我的祖上就是吃了侯应遵变卖家产后买的粮食,才存话下来的。每年的今天我都和家人来拜祭,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古牌坊全县仅存

      乡贤祠坐落在封开县南丰镇侯村金宝山麓,共分三进:前进为牌坊,中进门廊和后进宽敞的厅堂。围绕中后进两旁,还有花厅镶边。整座乡贤 显得高大宽阔,庄严肃穆。

      牌坊由八根石柱承托三层双肩式由木质雕制莲花托预制件拱接而成的玲珑寄巧的牌楼,三层牌楼结构严密,造型美观,浑然一体,巧夺天工。

      中间高耸的一层牌楼尤其显得气宇轩昂。牌楼三层天面由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盖成,四面廊檐如鸟翼般翘起,瓦脊雕琢着许多花鸟鱼虫,工艺十分精细,画面栩栩如生。

      牌坊内外分别在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并分别在对联的正上方悬挂一幅大型的木雕匾额。内侧的联语是:乡非阿好覃恩赐,贤有真修世泽垂,把“乡贤”二字以鹤顶格嵌入对联中,其上面匾额刻着“光前裕后”几个笔法苍劲的大字。

      外侧正面石柱上刻着一副“鸢喜天飞扬翊清芬荣绰楔,鱼欣渊跃昭彰雅化耀灵祠”的长联,两联的上方挂着刻有“鸢飞鱼跃”的匾额。

      乡贤祠牌坊是封开县惟一保留下来的完整古牌坊,1985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县政府对乡贤祠进行了重修。

伯父“荐贤不避亲”

       相传侯应遴之所以能够在藤、容、北三县任知县,得以施展他的才干造福于民 流芳百世,这又归功于其伯父侯见田和其学生当朝状元王时进的举荐。

     侯见田出身书香门第,曾在湖广氓藩府任教授,他的得意门生王时进科考时高中状元,在万历皇帝身边任职。王时进出身贫寒,求学时常得到老师侯见田的资助和悉心指教,对老师心存感激,不免常在皇帝面前念及老师的恩德。

       皇帝遂对侯见田产生了兴趣,下诏“令汝师进京见朕”。王时进当即派人带侯见田进京。侯见田是个老实人,当他接受皇帝诏见时,显得很不自在。

      据说,万历皇帝曾经让他留京任职,但侯见田感觉自己年事已高,坚辞不肯,最后推荐了品学兼优的侄子侯应遴给王时进选用。

      后来通过王时进的举荐,万历皇帝就封侯应遴同时任广西容县、藤县和北流三个地方知县。侯应遴博学多才,聪颖过人,在“一手掌三印”的仕途上亲政为民,政绩优秀,因此赢得了流芳青史的佳话。

       

      

      

阅读 15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