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动态】“教”无涯,“研”不尽——基于“双减”背景下的数学组研讨活动纪实(三)

络伊
创建于2023-11-07
阅读 2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师个人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集体的研讨和分享。为了加强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11月3日上午,周俊华老师在一(3)班给大家带来了一节《认识钟表》的公开课。

小组集备

在确定开课内容后,周老师认真查阅资料,钻研教材。一年段数学集备组长也带领成员利用周一集备时间,在认真听取周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和思路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帮助周老师完善本节课的细节。

年段磨课

为了公开课能够呈现出更好的效果,10月19日周老师在一年2班进行磨课,一、二年段老师认真听课并记录。课后,周老师对课堂的不足进行了反思,听课老师们也给出了许多诚恳有效的建议。

校级展示

11月3日,数学组老师们齐聚一年3班,聆听周老师带来的《认识钟表》公开课。


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特点,周老师在每个环节设计了有趣多样的活动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如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物小猴子的故事导入新课;在讲授新知时通过读儿歌、动手操作拨钟表等活动强化孩子对新知的体验;最后通过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在巩固新知的同时也让课堂结束在愉悦的氛围中。

评课议课

课后,教师们集中议课。首先周老师对今天这堂课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叙述。议课期间,老师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赞扬周老师这堂课的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漫漫长路,需有毅力。每一次的公开课都是一次不同的体验,我们在听课中学习、成长、进步,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个人反思

成功之处:

1.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营造高涨的学习氛围。

2.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玩中学数学。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带给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用心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潜力。

不足之处:

1.教师语言不够精练。作为教师,教学语言要讲究艺术性,尤其是数学课堂上更要严谨、标准、规范,这方面我做的不够。

2.学生学习习惯需加强培养。由于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许多习惯还没有养成,如:课堂上当我提出问题时,有些小朋友不举手很快地说出答案;请同学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倾听。

图片:各听课老师

文字:周俊华

排版:王菊秀

初审:甘莲珍

终审:黄雅玲

阅读 2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