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风有信,碧海潮生。2023年11月6日,由北海市教科所主办,北海市北海中学承办,北海市高中语文学科中心组、北海市阳云名师工作室携手上海市杨迅名师工作室、防城港市陈茂名师工作室共同组织的北海市2024届语文新高考备考研讨活动在北海中学隆重举行。两百多名语文界同仁齐聚一堂,共商2024年新高考备考大计,着力提升北海市高考备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本次研讨活动主要分为课堂展示、专家评课、名师讲座三个环节,由阳云名师工作室负责人阳云老师主持。北海中学王建刚校长首先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专家及语文同仁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各位专家的有效性指导,必定能够让北海的语文高考成绩大幅上升。北海市教科所副所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罗德凤同样对本次研讨活动寄予厚望,她说:“我相信,我们能够以此为契机,深入思考,交流新教材、新高考的应对策略,从而推进北海课堂教学改革走深、走实、走稳。”
优质课堂,异彩纷呈
史传类多文本阅读是近年来高考文言文考查的新趋势,综合考查考生的对比阅读和综合理解能力。文本形式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自不同文化典籍的、文本间相互阐释的语段组成。因此,上海复兴高级中学许程老师着眼于史传类多文本的比较阅读指向,联系课内文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等,以比较视野分析多篇文本的基本思考路径,以模拟命题的形式转换思维,引导学生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和指向。许程老师的这一堂课,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有效提升了学生跨文本阅读的能力。
散文阅读是一项积极的审美活动,而情趣与理趣的有机融合统一,又是散文内容的重要特点。北海中学向淼老师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散文《给儿子》为例,带领同学们探索理解叙事类散文主旨的路径。从梳理文本开始,向老师与同学们在散文阅读中体味情趣、挖掘理趣,带领同学们从更深层次把握散文的思想价值,实现对散文主旨的理解。向老师的课堂,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启人心智,引人深思。
2023年是全国高考作文题的转折年,考察方式更趋向于驱使学生以一种更为系统、整全的辩证眼光看待问题。为帮助学生培养解决“二元对立”的辩证思维路径,提升发展思辨能力,上海复兴高级中学詹添老师带来了一堂关于“二元对立”与“多元对话”的思辨作文研讨课。詹老师从2023年高考作文切入,借助对真题的剖析分解,启发同学们归纳总结“二元对立”类作文的思维路径,把学习的方法交给学生,把思维的的过程还给学生,完成了一堂极具思辨色彩的高水平作文课堂。
专家评课,精准把脉
原广西教育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现广西教育出版社教研院执行院长潘建敏老师对许程老师的课例进行点评。潘老师认为,许程老师的课堂给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让学生从埋头学习,到关注学、考、思,给高三语文复习提供了一条很好的路径,同时也让学生在开放性学习当中获得了结构性的知识和能力。
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虹口区“学科研修团队主持人”杨迅老师高度评价向淼老师的课例。她表示,向老师的整个课堂设计有深度、有灵魂,他能够抓住文本的核心价值,设置典型问题,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尤其是课堂的最后,向老师从作者走向读者,又从读者走向作者,双向总结了理解散文主旨的途径。
北部湾高级中学语文教师、广西语文中心组成员龙明洲老师点评詹添老师的作文课。龙老师非常赞赏詹添老师在学生作文思维方面的引导,他认为,这样的思辨性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有效性提升。
名师讲座,高屋建瓴
下午场的讲座名为《评价视野下的语文高考备考——来自上海的经验》,由杨迅老师主讲,北海市的语文同仁们及部分北中学生共同参加。杨老师着眼于新课标和新教材两大板块,以高考命题的底层逻辑为抓手,以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切入点,围绕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核心素养、情境、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等逐一深入讲解,清晰地梳理了核心理念之间的关系。她指出在新高考背景之下,新教材的“落地”需要教师注重设置真实的情境任务去驱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以近几年上海的高考语文试题为例详细分析命题特征及备考策略。从人物短评、推荐语、学习建议等多样化的新题型到多文本关联阅读,她强调应以教材为参照,要呼应化用教材内在思路和理念,更应关注到教材与课外的多层次、多角度结合,在素养提升的意义上强调学习的正迁移。杨老师的经验分享新颖独到,讲解深入浅出,她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让在场的师生收获满满。在讲座结束后,北中学子积极提问,杨老师耐心答疑并给予切实的学习指导。
互鉴互融,同向而行,每一次的研讨与交流都在为我们语文人的成长赋能,相信来自上海的丰富、成熟而有益的经验将为北海市2024届的高考语文备考提供新思路,指明新方向,而每个北海语文人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明年的语文高考成绩定能更上一层楼,“行至山长水阔处,自有星辰和瀚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