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听风挽🌸
创建于2023-11-07
阅读 3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作者作品

苏轼的代表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偃松图卷》等等,苏轼的作品广泛而丰富,他精通诗、词、文、书、画等多个艺术门类。在诗歌创作方面,他的题材广阔,风格清新豪放。

《水调歌头》赏析

八月十五,天上的一轮明月映照人间的万水千山。词人在酒的沉醉和明月的审美中,展开了对天上生活的热切向往,“我欲乘风归去”。此出世之念,曲折地表现了词人在人间世的不幸。“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是对人间生活的重新肯定。天上月圆,人间月半,地上的人看到月圆,会想到亲人的团圆,但月圆往往人不圆,这不能不唤起游子的离愁别恨。苏轼在外任职,与弟弟苏辙分别七年,他们兄弟骨肉情深。苏轼对天各一方的弟弟充满了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之情令人痛苦。“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问得无理,但自有情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首先,人的悲欢离合如同月之阴晴圆缺一样不可避免。既然不可避免,就不应为此过分伤痛。其次,人的聚散和月的圆缺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人因月圆而引起离别的痛苦是不合理性的。再次,亲人虽分离,但如果身体健康,生活幸福,共同沐浴一轮明月的清辉,也就得到了安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总之,苏轼在这首词里,以清明的理性消解了自己仕途不遇和亲人离别的悲痛,情感的表达较为和朗,理性的光芒烛照了情感的消沉幽暗。但在理性的消解当中也体现了词人不堪忍受情感的痛苦重负而所做的挣扎。但无论如何,其情感的最终结果似乎是明朗的。

小组成员朗读,请欣赏

00:56

 第四组

组长:李雅洁

图文整理:祖丽胡玛·木太力2130220230218

                  伊丽姆努尔·艾力 2130220230245

                 古丽娜尔汗·买提卡斯  2130220230229

朗读拍摄:李雅洁2130220230207

                  吾美提·吾仁别克2130220230202

制作技术:李雅洁2130220230207

修改提交:苏麦耶·买买提艾力2130220230230

背景音乐:苏麦耶·买买提艾力2130220230230

阅读 3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