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高质量化解矛盾纠纷

用户17024896
创建于2023-11-07
阅读 30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加强我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整合各支力量,创新工作方法,使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全面及时妥善地解决,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一、主要措施

(一)突出“三个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紧紧抓住对待人民群众态度问题这个根本,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在处理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化解工作中,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对待群众、坚定相信群众、全心依靠群众,牢记“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密切掌握社情民情,认真搞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为切实将社会矛盾纠纷能够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吉根乡成立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政法书记为副组长,派出所、司法所、妇联、卫生院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第一书记为组长,村支部书记为副组长,综治中心、司法干事、警务室、民政干事等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开展日常工作,人事变动和人员调整时及时调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成员,切实把矛盾纠纷调处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三是工作落实到位。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月例会制度。根据工作实际,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例会。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调处、法制宣传、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以及对调委会、治保会主任进行培训,同时安排部署下个月的有关工作。

(二)做到“四个靠前”,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一是领导指挥靠前。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乡村两级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敷衍塞责。通过积极主动,抢前抓早,及时采取措施,尽快控制局面,平息事态。

二是干部工作靠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责任制,加大排查调处力度,各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小组每月将本辖区存在的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经常酗酒等不稳定因素人员进行走访排查,并将具体情况报请乡司法所、综治中心分析研判,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此基础上,加强信息报送和通报工作,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和异常上访信息,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做到防范在前,处理及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三是调解效能靠前。对于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邻里、婚姻家庭、房屋宅地等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坚持抓早、抓小、抓苗条,及时就地化解。对于排查出来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发挥吉根乡“大妈调解室”优势作用,邀请“人民楷模”“最美奋斗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组织专门力量、制定调解预案地及时化解。对于多年积压、长期未得到有效解决的矛盾纠纷,协调乡派出所、县法院等全部力量集中攻坚化解。

四是宣传教育靠前。切实加强对干部和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增强干部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武器,积极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同时,采取发放宣传单、大集日集中宣传、法制讲座等形式,教育群众正确处理法律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使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按照正常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

二、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我乡制定派出所、司法所、妇联、团委、民政所干部和“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村“两委”班子成员,警务室民警组成的乡村两级矛盾纠纷线索摸排小组,持续利用片区干部定点监督以及“两个全覆盖”工作并结合包联干部,通过电话、微信视频、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进行矛盾纠纷事件的摸排收集,对收集到的矛盾纠纷事件及时进行研判分析,并安排专人及时进行调节。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纠纷激化造成现实危害。

三、下一步意见建议

一是以预防为重点加强源头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个环节预防,每月由乡村两级干部职工通过入户走访、电话等方式排查辖区不稳定因素,做好台账登记并逐一分析研判,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是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力量的作用。化解矛盾纠纷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维护社会稳定,预防“民转刑”命案的发生,必须把矛盾纠纷化解的重心落实到乡村两级,抓好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纠纷化解调处,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党委、政府要把抓好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压力传导给基层党组织,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发挥他们的主导意识。

三是加强人民调解队伍专业化建设。尽快推动人民调解委员会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建立社会化招聘、职业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契约化管理的机制,使人民调解工作尽快作为一种职业出现,不断优化基层班子队伍结构,在村级以老带新,达到互相促进的工作成效。


阅读 3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