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医院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爱护踝关节,健康你我他

创建于2022-01-25 阅读527

  踝关节作为人体负重最大的滑车关节,在平稳行走步态下,承受等同于体重的1.25倍的力,但在剧烈运动瞬间,则会承受5.5倍体重的力。在工作、生活或者体育运动时稍不注意就易发生踝关节损伤,主要包括: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踝部骨折。

一、踝关节扭伤

1.什么是踝关节扭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可以说95%的人一生中都经历过。踝关节虽然比较表浅,但是浅神经及血管非常丰富,而且周围韧带、肌腱较多、负重大,是极易损伤的部位。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

2.什么原因引起踝关节扭伤

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并且踝关节周围有内外侧副韧带等很多重要的韧带来维持我们足部高强度运动时的稳定性,所以踝关节严重扭伤的时候极易损伤这些韧带。

在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时,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处跌下或跑跳时落地不稳,踝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正常的活动度时,均可引起外侧或内侧韧带损伤,可以发生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甚至撕脱骨折。如早期治疗不当,韧带过度松弛,可造成踝关节不稳,易引起反复扭伤,甚至关节软骨损伤,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3.踝关节侧副韧带解剖:

踝关节的外侧韧带是脚踝外侧的主要平衡结构,是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其中距腓前韧带主要应对足踝过度内翻和跖屈,跟腓韧带主要抵抗过度内翻和背屈。

踝关节的内侧韧带被称为三角韧带,参与维持踝关节内侧稳定性,包括胫舟韧带、胫跟韧带、胫距韧带。

4.为什么踝关节大部分是内翻扭伤?

踝关节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薄弱,外踝又比内踝低,因此绝大部分急性踝关节扭伤损伤的是外侧韧带。在踝关节外侧韧带中又以距腓前韧带最为薄弱,通常会首先断裂,如果扭伤严重,跟腓韧带也会受伤。

5.发生踝关节扭伤时早期如何评估

扭伤后如果出现了踝关节局部的红肿、疼痛,皮肤温度的升高,尤其是站立和活动后明显加重的疼痛,以及用手按压也会明显加重的疼痛,这时候就要高度怀疑崴脚了。

步骤:

(1)自测是否存在骨折—渥太华原则(Otawa ankle rules,OAR):

扭伤后,第一时间要触诊以下4个部位是否存在骨性压痛:1)內踝及以上6cm范围;2)外踝及以上6cm范围;3)足舟骨;4)第五跖骨基部;5)是否能负重步行至少四步。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如果按压以上部位有明显的疼痛感,同时不能坚持行走一分钟,则需要高度怀疑是足踝部骨折。此时,应当及时转诊。

(2)观察水肿情况;

(3)关节活动度检查:内翻疼痛;

(4)触诊:三条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

(5)特殊测试(前抽屉试验: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测试,需他人实施)。

6、在简单的自我判断之后,患者还须到医院遵医嘱拍摄X线片,以排除骨折。MRI(核磁共振)能清楚地显示软骨、韧带和滑膜的损伤,有些损伤在急诊X线上无法显示,一旦在2周左右以后没有明显的好转,应该立即复诊预约核磁共振检查。在这段时间内应该用踝关节支具限制踝关节的活动以避免损伤进一步加重。

7.急性外侧踝关节扭伤的分级及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我们根据临床中患者扭伤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8.踝关节损伤早期处理:

RICE原则:

Rest(休息):停止继续负重或走动,让受伤部位静止休息,防止二次损伤,减轻组织渗出、肿胀。切忌早期在伤痛局部手法按揉。

Ice(冰敷):扭伤之后不要马上贴药膏,要及时进行伤部降温,减轻炎症反应和肌肉挛缩,缓解疼痛抑制肿胀。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分钟,2小时一次,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敷在患处,可用毛巾包裹冰块(48小时后可热敷)。

ICompression(加压):使用弹性绷带或弹性大的衣物(比如丝袜)包裹住受伤的踝关节,适当加压包扎(松紧适度)减轻肿胀,注意不要过度加压,否则会加重包裹处以远肢体的肿胀、缺血。早期可根据医嘱行石膏外固定,后期可更换为踝关节支具。

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位置,增加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促进恢复。

可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控制疼痛和炎症反应。

9.手术治疗:极少数 3 级损伤的患者,需进行韧带重建术。这些患者一般是损伤严重,存在明显关节不稳,或对运动要求很高的人群。

大部分韧带损伤在早期是可以保守治疗的。但如果你固定不及时或者仍旧“过度活动”,会导致这些撕裂的韧带损伤越来越严重,最后变成完全断裂(三级损伤)而无法自行修复。出现踝部肿胀长时间不消退,长时间走路或运动会有明显不适感,甚至有明显的关节不稳定的感觉。这种情况往往需要进行手术韧带重建来修复了。

二、踝部骨折

1.踝部骨折有哪些:除韧带软组织损伤外,有些严重的踝关节损伤会发生踝部骨折,主要有内、外、后踝骨折以及胫骨远端pilon骨折。

2.如何诊断:踝关节扭伤后经渥太华原则自测存在骨折后应及时到医院行X线片检查,有些较隐匿的骨折X线片不易察觉,还需进一步行MRI、CT三维重建以确定骨折及类型。

3.踝部骨折治疗:踝部骨折均为关节内骨折,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使受伤移位的骨关节完全复位,达到解剖复位,使韧带充分愈合良好。

对于无移位骨折可采用小腿石膏或支具固定踝关节于背伸90°中立位,一般固定时长为6~8周。

移位明显的粉碎性、开放性骨折,手法复位失败时常需手术治疗。

三、预防和锻炼

在平时,或者受伤后康复期,我们应当加强锻炼,以增强踝关节稳定性:

提踵踮脚:身体立正,两脚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慢慢踮起脚尖,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慢慢下落,锻炼小腿肌肉及脚踝力量,提高身体平衡与平衡能力。

闭眼单腿站立:闭眼后双手叉腰单腿站立,保持平衡5-10秒,慢慢放下,每天重复10次。

脚踝四向(上下、内外)牵拉:该动作锻炼踝关节活动度,增加其灵活性。分别向上、下、内、外牵拉脚至极限并停留5秒,每个方向重复10次,每天锻炼1-2次。动作要慢,幅度要大。

踝关节背屈运动:

采取坐位或卧位,用布条、毛巾、橡皮带等套在脚掌前部。缓慢向上牵拉并坚持 15 秒钟,重复至少 10次。

踝关节跖屈运动:

提足跟锻炼:早期在椅子坐正,提起足跟,脚尖努力向下绷直,中后期可站立扶椅或墙,上提足跟。

撰稿:谢志鹏、非鲁再

校对:郭义城

解放军第九四六医院创伤外科一病区宣

阅读 5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