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阳光 脚下有力量——自治区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培训纪实(第八天)

杨云霞名师工作室

杨云霞名师工作室
创建于2023-06-18
阅读 237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6月18日上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汲安庆在湖南师范大学中和楼129报告厅为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培计划”——自治区级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及培养对象培训班授课。课程的主题为“指向审美创造:语文解读原则与视角”。

分享篇

  课前杨杰老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他因材施教,发挥美术生的特长,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课文用自己的手笔配插图,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

莫愁前路无知己,安庆教授陪着你

  诚有言曰:“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羽;乘流击汰,必伫飞云之楫。”若以名师引领为垂天之羽,以勇于探索为飞云之楫,定能急流勇进,乘风破浪!

理论篇

  安庆教授以语文解读的内涵评析与历史回顾,语文解读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语文解读的发展方向为主要内容,对关键概念进行了剖析,强调了在语文解读中要注意的关键点。比如文本解读方面也要追求文学创造;解读文本要触及言语背后的情绪、气势、人格,触及文本的文气,强调课气要流畅、强劲;运用意象并置,色彩抒情;注重作家的文类规范等等。

  同时 结合具体课例,如《昆明的雨》、《黔之驴》、《我的叔叔于勒》、《老王》等,深入浅出地指明了目前语文解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审美视域下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

  安庆教授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和风趣的表达方式,(比如,“学生写作文说出的宏大的声音让高校的学者失去判断力”,“二月春风似菜刀”等)向我们介绍了目前语文解读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是一场能提升我们语文解读和教学设计能力的学术报告,让全体参会人员获益匪浅。

互动篇
04:54

  谦逊而又温文尔雅的汲教授为学员们解疑答惑!

记录篇

  下午培训班成员分组研讨。学员们在各自实践导师的带领下,基于大单元教学的文本细读展开研习。

研修篇
交流篇
感悟篇

牢固知识,传递见解

党娟

        6月18 日上午,有幸聆听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汲安庆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指向审美创造:语文解读原则与视角》的精彩讲座,受益匪浅。“教师唯有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授课时才能传递给学生自己的独到见解。”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我们倡导教师的充分备课,备课的过程就是牢固基础知识的过程,教师如果只讲到了学生熟知或者了解的内容,在学生需要延伸和拓展的领域丝毫不涉及,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性的见解,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但是我们在作文批阅讲评时,却发现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我们也在反思我们的教学。今年的新课标卷的作文“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我们的学生已经千篇一律的讲到讲好个人故事和民族故事的重要性,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了同样的智慧,显然老师更倾向于学生讲触动自己的心灵的独特的故事,可是学生不敢讲,我看到了教学中的自己。我们的基础知识的牢固是我们要对文本有自己独到性的见解,如果预设学生的困惑中有我们不熟悉的内容,我们就要更加充分备课,我们要有自己对于教材的独特感知视角,我们的解读视角不同,学生的收获也会不同,我们可以尝试从结构视角来进行选择与实践,文学类文本的结构层次有表层、深层、超验层面,我们往往只停留在表层结构的分析。超验层面已经上升到了哲学的层面,我们在解读时要深入研究。从语言视角来选择与实践,将语言特点与具体细节分析结合起来,会使语言视角下的文本解读耳目一新。从语言的音乐性、蕴藉性、反常性来揭示,需要我们树立一种审美的理念,从语序的反常和措辞的反常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特点,这些往往是我们作为教师捕捉不到的,我们在备课的过程中缺少审美的理念,我们又怎会带给学生审美的鉴赏。要求学生素养提升的前提是教师素养的先提升,我们自认为自己备课时是认真充分的,孰不知学习还远远不够,我们的教学视野的狭窄使得教学如一滩死水,要让语文鲜活,就要不断牢固自己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带给学生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学,然后知不足。”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王芳

       6月18日,在美丽的湖南师大校园我们有幸聆听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汲安庆教授的讲座《指向审美创造—语文解读原则与视角》。汲教授有的放矢,深入浅出,指出我们一线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文本解读问题:多是文学解读而非语文解读。并帮我们厘清了二者的区别。传统的文学解读,在价值取向上,多偏于悟情、悟意、悟道——即使关注提升、实现、超越这三大审美功能,也多是强调阅读主体的介入,使“文本处于潜在状态的诗味、意境转化为现实的存在”,让“审美意蕴不断有新的方面被揭示出来”,还停留在美国教育家弗洛姆所说的“占有式阅读”的层次,并未走向确证自我精神生命的“存在式阅读”。也就是说,关注了读以致用,读以致美,并未积极主动地走向读以致在。缘于此,在形(形式)意(内容)关系处理上,常常是以内容为重,所谓“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庄子·外物》 )。落实到解读实践上,就是更关注写了什么,对怎么写、怎么个性化地写往往有所忽视。这样一来,文学解读大体是遵循了“形式→内容”的解读路径。古人所谓的“观——味——悟”三个重要的心理时段。语文解读不然。它始终以“存在式阅读”为最高统摄,不仅注重读懂、内化、读以致用、读以致美,更关注言语表现与创造,走向读以致在的境界。在处理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的关系时,语文解读更侧重于在形意统一中突出言语形式。也就是说,不仅关注写了什么,对怎么写,为什么写更为关注。缘于此,语文解读基本上走的是“形式——内容——形式”的解读路径。有人说:“疯子和艺术家的区别是:疯子从现实世界进入理想世界,不懂得返回,但是艺术家懂。”语文解读也是如此。如果不懂得经由言语形式抵达言语内容,再由言语内容返回言语形式,看看作家是如何写,如何个性化地写的,他的所有高谈阔论很可能是在疯言疯语。语文教学中,出现“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园”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不懂得语文解读。汲教授真的是洞若观火,一针见血,他敏锐地发现我们一线教师在解读文本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告诫我们,在确定语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守住语文解读的门槛:第一,形意关系处理,要在两者统一的过程中突出形。不仅关注作者写了什么,更要关注作者如何写,如何个性化地写?第二,在解读路径上,一定学会从文学解读走向语文解读,由言语形式抵达言语内容,再返回言语形式。第三,关于价值取向,要让言语表现与创造成为永恒的统摄,解读就是解写,时刻为言语生命的绽放蓄势。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谢汲教授及时帮我们纠正偏差,形成正确的解读文本意识和视角。

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路

  以名师引领为垂天之羽,以勇于探索为飞云之楫,急流勇进,乘风破浪,定能运海抟扶,乘流击汰!

       一天忙碌又充实的学习结束了,此时此刻,我只能“赠人以言”,祝愿每个人的学习,都能开绚烂妖娆的花,结饱满丰硕的果。

本期制作:杨云霞名师工作室

撰稿编辑:盛继梅

审       核:张得强  向敏  杨云霞

阅读 237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