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的光和影

舒达远

舒迪
创建于2023-11-06
阅读 30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什么去伊朗?一是便宜。二是历史悠久,风光奇特。三是它是个奇葩的国家。

       伊朗的光和影是美丽的,但是我们看到的伊朗,不仅仅是物理上的光和影。

       穿过重重的迷雾,透过伊朗的光和影,你还可以看到一个厚重的、刀光剑影的、血雨腥风的历史上的伊朗,看到一个教士治国的、陷入中世纪困境的现代的伊朗。

        伊朗是中国的一面镜子。


       下图在伊朗中部城市卡尚和主人momo先生一家。我们在他家住了二晚,最后他开车把我们送到德黑兰的机场回国。

        他有三个孩子,一个在部队当兵,一个从事旅游,最小的一个女儿在读高中。他自己是软件编程工程师,兼社会工作。妻子在医院做护士。

         伊朗20日游行程图:        德黑兰(住3天,乘火车一夜,凌晨4点到马什哈德)-马什哈德(住3天,行车14小时一夜到亚兹德)-亚兹德(住2天)-设拉子(住2天,一晚在夜车上,到阿巴斯港)-阿巴斯港(住1天,一晚在夜车上到伊斯法罕)-伊斯法罕(住4天)-卡尚(住2天)-德黑兰

     

     在伊朗中部城市卡尚的老城的阿拔斯宅古宅Abbasian Historical House,80万里亚尔门票(合13元人民币)。       

        伊朗的清真寺或民宅的玻璃花影特别美,以设拉子的莫克清真寺Masjed-e Naslr-Molk——通常被称为“粉红清真寺”,最为著名。

      (旅友“幽谷美旅”提供照片)

       五个鬼魅。

       伊朗的伊斯法罕的33孔桥Si-o-se-pol Bridge,伊朗胜景。

       但是桥下水早干枯了,原因是伊朗严重缺水,15年前因为周边城市抢水,活生生把一条大河变成了荒滩。

        周末,伊斯法罕的伊朗人在33控桥尽情欢乐。

      尽管美国封锁,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伊朗的市面的繁华不输于世界任何一个城市。

       伊斯法罕的母亲河—— 扎因代河,在河上共有11座桥梁连接两岸的居民往来,其中最著名的桥梁之一就是三十三孔桥。

     入夜以后,在灯光的映衬下显得美丽而迷人。 

      但是水没有了,河还有什么魅力呢?

        伊朗最南面的波斯湾边上的阿巴斯港霍尔姆斯岛雕塑谷。

        世界最奇异的地貌。

(幽谷美旅提供照片)

(幽谷美旅提供照片)

(幽谷美旅提供照片)

       在阿巴斯港边上的格什姆岛的海边。

       为了抢生意,骆驼主人以50万里亚尔(合9元人民币)把我们哄上骆驼,到波斯湾海里走了一遭,下了骆驼,他开口要300万里亚尔(合51元人民币)。

     于是我们“仗义执言”,和他大吵一顿。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敦煌的月牙山骑一下骆驼得100元人民币呢,干什么为难伊朗老头赚点辛苦钱呢?最后给了他250万里亚尔,合41元人民币,良心上说不过去,后悔不及,给人家400万(合68元人民币)也是应该的。

        坐一小时摆渡船,到阿巴斯港霍尔姆斯岛的“棉花山”。

        阿巴斯港霍尔姆斯岛的红滩。

        一个小岛集中了那么多罕见的自然景观,少见。

        阿巴斯港霍尔姆斯岛的颜色。

       阿巴斯港渡船码头的烈士像,伊朗到处都是烈士头像。他们不是死于和美国人对抗,而是死于和穆斯林兄弟的伊拉克的战争。

       阿巴斯港海滨,边上是波斯湾。

         到处都是两伊战争纪念雕像 ,大概除了美国人,伊朗人最恨的就是阿拉伯兄弟伊拉克了。实际绝大多数伊朗人并不反感美国人。  

          伊斯法罕街头的教士。

         教士治国,政教合一,神权至上,宗教武装,宗教法庭,伊斯兰革命,害苦了伊朗人民。

       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国王广场)的国王清真寺。

      伊斯法罕冰淇淋店的小女孩。

     伊斯法罕冰淇淋店的小男孩。

      伊斯法罕冰淇淋店的两个自学中文的伊朗人。

        伊斯法罕到卡尚的长途汽车站上的军人,和他们交谈。他们痛斥伊朗当官的 “个个是xiao tou”。

        卡尚的穆斯林小学学生。

      参观卡尚 努沙巴德地下城——建于公元224年至651年的萨珊王朝的Nushabad小镇。

      地下城主要是为了居民提供避难场所。它设计了大水库和通气孔。

      遇到一大群女小学生,看到我们高兴得要命哇哇大叫。

       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国王广场)。

        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国王广场)边上有无数手工艺小店。

        一锤一锤的精心打造银的或铜工艺品。

        如此手工艺,如何大批量生产,如何走向现代化?

       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严重的冲击了伊朗的传统社会。所以伊朗大巴扎的小摊贩小手工艺生产者,一直是保守势力中最坚定地支持霍梅尼的力量。

       在伊斯法罕路过一家男子小学和女子小学,小朋友看到中国人都发疯一样的在教室里大喊大叫。

         伊斯法罕的苦孩子。

       在伊斯法罕的青年旅馆边上,看到一个七岁的女孩和她12岁哥哥在垃圾桶里捡空罐,我问他们怎么不读书呢?回答是家里没有钱。

       我淘尽了包里的伊朗货币都给了他们,后来一想,看起来几百万的伊朗货币里亚尔,实际只值30几元人民币,杯水车薪,帮不了他们什么忙。

       再回过去,掏出了一把美元给他们。伊朗人生活真的很艰难,一般人一个月就是2000多元人民币,很多人没有工作,流落街头,靠淘垃圾箱过活。

      而50年前,伊斯兰革命前,伊朗人的收入是中国人的15倍。

        惊奇奥比杨奈村的毛驴和老头。

       去卡尚80公里外的奥比杨奈村Abyaneh ( 网上地图翻译为“阿卜亚内赫”,伊朗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10美元车资来回。

       奥比扬奈古村有2000年历史。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自然条件恶劣,居民们曾长期与世隔绝,因而奥比扬奈被称作伊朗文化的活化石。 

       奥比扬奈古村的老头。

      穿着奥比扬奈古装的游客。

        奥比扬奈古村独特的花头巾、宽松裤。

        卡尚的费恩花园(又称“波斯花园”,世界文化遗产)的伊朗女孩。她的鼻子特别好看。

        费恩花园都是水系,蛮好看的。里面有图书室、浴室,浴室曾经成为行凶的地方。170年前一位受伊朗人民喜爱的首相被刺杀在这里。

          1848年,主张推行改革的首相米尔·卡比尔(Amir Kabir)因侵犯皇权和贵族的利益,被囚禁的花园中,1952年的时候在浴池被刺杀。

      伊朗的近代史上,充满了扑朔迷离的复辟、政变、革命,十分血腥。

      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国王广场),国王清真寺Masjed-e Shah, Masjed-e lmam。

       在伊斯法罕伊玛目广场(国王广场)国王清真寺和一批俄罗斯游客邂逅,他们唱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在伊朗,因为美国制裁,中西欧、美国、日本的游客几乎没有,只有俄罗斯、捷克、保加利亚、希腊这样的国家的游客来。

        伊斯法罕街头的去看伊朗动画片《聪明的孩子》的小学生们。

      德黑兰自由塔。

     巴列维时代的遗物。    自由塔下不自由,在这里产生了这个奇怪的想法。

       网约车带我们去两伊战争博物馆。

      司机是个法学学士。他说他父亲没有工作,老板只给他父亲100万托曼工资(合1000万里亚尔,或者172元人民币)。他希望我们介绍他到中国打工。

       两伊战争博物馆展示了当年伊朗和伊拉克大量进口的西方国家武器,战争造成伊朗35万人、伊拉克18万人死亡,和伊朗450亿美元、伊拉克700亿美元的外债。

      穆斯林兄弟的内斗,让西方军火商赚得笑不动。

        战争中,宗教狂热的伊朗,让13岁的孩子叫着“真正伟大”,用肉体去踩雷排雷。

      美国人评论两伊战争:“伊拉克和伊朗军队拿着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却打了一场古代原始战争。”

       博物馆中展示了当年的地雷阵。

        国旗飘飘,炮声隆隆,天摇地动,两伊战争博物馆真实地再现了当年战争的场景。

      两伊战争虽然是萨达姆挑起的,但是根子却与霍梅尼有关。霍梅尼主张将伊斯兰革命的模式推广到全世界的穆斯林国家中去,号召所有的穆斯林起来推翻政府的统治。建立大一统的,以什叶派穆斯林为主导的“泛伊斯兰共和国”,其中伊拉克就是主要目标,因为伊拉克是什叶派占多数的国家,这样就惹怒了逊尼派执政的萨达姆政权。

       两伊战争期间的伊朗娃娃兵。(网络图片)

       他们戴着红色头巾,脖子上挂着一把钥匙,霍梅尼向这些孩子保证: 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天堂的大门,用你们的身体去趟伊拉克人布置的雷场,真主保佑你们。

     2000多娃娃兵被炸死,数千名被炸伤。

      用全世界最先进的武器,打人类最原始的战争。

       德黑兰格列斯坦王宫(前门票650万里亚尔,合112人民币)。

     从1779年恺加王朝到巴列维王朝,格列斯坦王宫一直由伊朗皇室居住。

      宫中集华丽的宫殿,宁静的水池和优美的花园为一体,这也是伊朗王宫必备的三元素。

      在波斯人的心目中,有水,花园和庭院的地方就是天堂了。

         德黑兰国家博物馆,门票100万里亚尔(合18元人民币)。

        伊朗国家珠宝博物馆的,该博物馆在一家银行博物馆的地库里。

      德黑兰格列斯坦王宫里的儿童节。

       德黑兰前美国大使馆。 门票要100万里亚尔(合18元人民币)。

     当年狂热的伊朗学生在霍梅尼的默许下,占领美国大使馆444天,扣押人质52人,造成美国和伊朗结为世仇,美国认为伊朗是世界上最邪恶的三个国家之一(另外两个是朝鲜和叙利亚)。

      在大使馆外墙上画满了丑化美国的漫画。说美国是丛林中走出来的野兽。

       漫画以美国国旗为图案,说美国是文明世界的野兽,是死亡的骷髅,美国就是战争。

         反美反美,不妨碍伊朗人对美元的最喜欢。

        在德黑兰机场,用70美元换来一大把伊朗货币里亚尔,其中10万里亚尔面值的1.7元人民币,100万里亚尔的值17元人民币。

        伊朗货币让人头脑发涨,弄得晕头转向。最简单的办法是将里亚尔换算成美元,即50万里亚尔相当于1美元。

      伊朗革命后,伊朗货币兑美元的汇率,贬值了1万倍,而且现在每天还都在继续贬值。

       从德黑兰坐火车卧铺到伊朗第二大城市、宗教圣地马什哈德,车厢里邂逅三个伊朗人。一个汽车修理铺的老板,他到马什哈德去是为了看他的第二个老婆。另外一对母女,都是大学生、老师。

      我说到中国人大多数不信教,所以思想比较自由,不受束缚。穿长袍的母女马上说:NO,NO!

      意思说思想怎么能自由呢,思想只能听安拉的。

      马什哈德,世界第二大伊斯兰教宗教圣地,第一是穆罕默德的诞生地,沙特的麦加。

      马什哈德是什叶派穆斯林的圣城。每年有3000万人到此朝拜。     

      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动荡、最危险的地区之一。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各种各样的民族、宗教、政治和经济利益的交织和碰撞。而在这些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两个中东大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之间的对抗。

      沙特是逊尼派,伊朗是什叶派。他们都是中东地区的领导者,但却有着不同的政治体制和外交路线——沙特是君主制,亲西方,伊朗是共和制,反西方。什叶派是比较现代的,逊尼派是比较保守的。

     伊朗支持许多什叶派武装组织,如黎巴嫩真主党(Hezbollah)、伊拉克什叶派民兵、也门胡塞武装(Houthi)等。

     沙特支持许多逊尼派政府和组织,如埃及、约旦、巴林、叙利亚反对派、也门政府等。他们的争斗,被称为“代理人战争”。

       在马什哈德拜祭纳德沙墓时,遇到两位40岁的伊朗年轻人,和他们交谈甚欢,谈了一小时,知道了伊朗人在想什么。

        德黑兰火车站的两伊战争死难铁路职工纪念雕塑,有400多参军的铁路职工死于战争。

       马什哈德以诗人菲尔多西的城市而闻名,他的作品《    列王纪    》在伊朗被称为民族史诗。

      图为马什哈德菲尔多西大学的菲尔多西像。

      

      在设拉子到波斯波利斯的路上,司机FARHAD给我们唱歌、念伊朗诗人菲尔多西的诗、表演口哨和手指绝技,还一面开车一面手舞足蹈的表演舞蹈。

     他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爸爸,他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们。他热心的帮我拷制了很多伊朗音乐。

      伊朗歌舞和印度很像,伊朗人说,伊朗和印度是一对亲兄弟。公元前6世纪末期,波斯帝国就一步步控制了古印度文明。

      

       波斯波利斯,伊朗的国家名片,伊朗最值得去的地方。  

     居鲁士、大流士,亚历山大一世,波斯波利斯让你寻踪古波斯文明的盛衰。

      波斯波利斯是伊朗古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的宫城遗址,宫城始建于公元前518年,前后共建造50多年。这里有举世闻名的宫殿群和精美雕像,后来在希腊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东征时被烧毁。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提供了许多关于古代波斯文明的珍贵资料,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弱肉强食,大流士想告诉你的生存法则。

       古波斯帝国是一个强大的帝国,其领土范围包括了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地区。波斯人通过扩张领土、征服邻近国家和地区来增强自己的势力,成为当时中东地区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

        设拉子82公里外的马哈尔鲁湖Maharloo Lake,也被称为粉红盐湖,是年轻人和摄影师打卡拍照的最佳去处。

         整个伊朗,就是一个巨大的中国戈壁滩。这里水源稀缺,沙漠温度极高。(幽谷美旅提供照片)

        在卡尚,到一个很像废墟一样的公园Mellat Park,景观很独特的。

       

       经停乌鲁木齐飞回上海,途经甘肃祁连山。

       厚厚的一本《伊朗》,道不尽伊朗的沧桑。

         《孤独星球》的《伊朗》分册,也说不完伊朗的千年一叹。

        余秋雨《千年一叹》,真是要千年一叹。

         余秋雨笔下的伊朗。

           伊朗女作家阿扎尔·纳菲西著《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书中愤怒的揭露和谴责了44年前的所谓伊斯兰革命,和中国的文革一样的暴孽、专制、荒唐,特别是对妇女的迫害。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一书的扉页上写着如下文字。很多人说到伊朗旅游,就是为了玩,莫谈政治和宗教。但是不了解伊朗的基本社会民情,你到伊朗去干什么呢?等于白去。

      

阅读 30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