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提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启发和引导,通过知识传授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升能力。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为进一步深化历史课堂改革,探究活动卡教学模式,历史教研组于2023年10月31日开展徐建华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暨历史教研组研讨公开课。
2023年10月31日上午,周娇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历史课:秦的统一
周娇老师深入课堂
虽然是普通班,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好
徐建华老师,教研室蔡于玮主任深入课堂听课
课后历史教研组评课
周娇老师自评内容
我在教学过程中,以视频的方式导入,使学生迅速融入情境。新课教学中,把重点放在了学习中央集权制这一部分,这一部分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如何解决称号不尊贵的问题
2.如何解决国事繁重的问题
3.如何解决边疆的管理问题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找出解决的办法,最后用图表的方式直接呈现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由于中央集权制在后续的王朝中有很大的影响,这一部分讲述的时间比较长,后续的巩固措施部分因此没有得到呈现。
在本课上,存在的不足有:
1.课堂上,教师讲述过多,学习的主动权没有还给学生。应开展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充足的自我探索自我总结的时间。
2.课堂教学中,对时间的分配有待提升,如:导入部分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后续的教学。
李旺老师
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周老师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教育教学的技巧,课堂组织井然有序,课堂气氛民主融洽,课堂效果的达成度比较高,这也充分说明了周老师平时比较注重在教学实际中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提升自我素质。下面我就周老师的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谈周老师的教学设计:周老师的教学设计涉及了秦统一的过程、原因、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秦朝的疆域等,把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定为重点。应该说这样的设计从课程标准的角度来看定位是非常准确的。
周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是先讲解秦统一的经过和原因分析,由教师展示统一经过,由学生思考完成统一的原因;然后展示秦统一后的疆域四个端点,找出秦朝疆域的四个端点以及当时秦朝的人口数量,说明秦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从而引出如此广博的疆域秦始皇如何去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由此进入本课的重点内容,讲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在讲解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时,采取这样的程序:教师出示角度、学生阅读教材、学生回答措施、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解释具体的内容,再师生合作分析该项措施的利弊。从上课的流程设计来看,这样的教材处理比较合理,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使这节课能够顺利地一环接一环地完成教学任务。
吴多翰老师点评
本节课,周老师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教学的技巧,以丰富的多媒体图片展示、史料解读等教学手段,有力地拓展了教学时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周老师对不同问题情境的指导,通过学生多种形式自主学习探索,在师生互动中领略了中国的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和中华民族长期统一的历史根源,带领学生探究了秦朝一统的原因和过程,提升了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材处理上,周老师遵循紧扣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的原则,通过多种方法使教材更丰满,更有立体感,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突出了课题“一统”两字。
不足之处在于视频导入视频符合内容,但时间较长,影响到上课时间。带领学生分析材料方面不够,不充分。对秦始皇的评价内容应加上来。
蔡玉娟组长小结
优点:1.周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目标明确,整节课的线索比较清晰,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2.视频导入出发点很好,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从视频中提炼信息的能力。
3.课件制作内容丰富,有小视频,有材料分析,图文并茂,内容充实。
不足:1.教案和课件制作不相符,教案用活动卡模式编写,课件没有用活动卡模式。
2. 时间上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后面的知识点无法按时讲完。
3.重难点的设计不是很到位,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也是本课的重点,但教师只是草草讲述。
4.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力度不够,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整节课只有几位同学参与课堂互动。
徐建华老师
一、突出优点
1.教学目标具体清楚,教学紧密围绕目标的落实开展。
2.教学脉络清晰,逻辑性强,过度自然。
3.史料充分,问题由来和结论有说服力。
4.突出体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5.关注学生的学习,努力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6.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有激情与感染力,老师讲得很精彩。
二、存在的不足
1.史料的利用浅表化,从中提出的问题、得到的结论主要来自老师。
2.教学内容显得零散,导致时间拖沓,缺乏让学生能够感知的主线。
3.学生参与学习的广度与深度还不够。
三、用“活动卡”模式对存在的问题的破解
这节课从情境导入,到问题思考,再到课堂组织的系列活动,还是有“活动卡”模式的内涵。可是,还没有体现“活动卡”模式在教学中的优越性。
关于“问题情境”。
本节课的导入视频非常好,可是太长,信息量大,那么长的视频那么多的信息让学生看过后交流获得的信息有困难。而且后续再导入新课时并没有体现对情境中信息的利用。“活动卡”模式的问题情境,是基于本节课教学目标创设的情境,本节课主要讲秦朝产生的条件与过程、秦朝的政治制度、秦朝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那么可以剪辑视频,把包含或反映这些内容的信息保留下来。既可以精简视频,又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史料实证。
关于“问题思考”。
本节课的问题思考具体而且明确,因此老师教学的方向性非常好。按照“活动卡”模式的要求,这节课讲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好在问题思考中提出三个思考问题,所提的问题包含历史事实、历史解释。给学生学习明确地导向。
关于“课堂活动”。
本节课老师组织的课堂活动,大活动里套着小活动,就是这节课显得零碎的原因,老师能听出其中的逻辑,而学生学起来信息量大而碎,比较困难。可以从三个方面组织课堂活动:活动一、阅读教材和史料,探究秦统一六国的条件和过程;(条件通过史料和教材阅读学会概括,过程通过地图显示与课本阅读,感受历史的时空观念。)
活动二、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探究秦统一六国后的政治制度。周老师提出秦朝建制后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问题来认识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从政治制度“如何形成”的角度去认识。这样的角度需要老师提供详实的史料,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史料并从中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因为我们在史料上欠缺,问题出现有点突然,而我们的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达不到,都是被动填空问答问题,因此这种教学不是最佳的选择。建议采用“形成了什么制度及其解释”的角度教学,把历史事实拿出来再来解释,把零散的史料整合一下,和教材中的材料一起阅读后讨论,可以集中学生的精力解决主要问题,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简化这个环节的程序。当然,更好地简化这个环节的教学,是让学生用历史学习的思路来进行活动,那就是“史料——史实——解释(原因与意义)”。这个思路在下一个活动中也可以用到。
活动三、阅读教材、分析史料,探究秦统一六国后主要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这个环节老师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用的也是“如何形成”的思路去教学,结果所有的材料归纳与解释基本来自老师,学生在被动学习。如果采用“史料——史实——解释(原因与意义)”的思路组织活动,学生较容易从教材中提取史实,再从史料中找到解释,符合学生能力的做法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当三个活动都完成后,老师可以适时地就统一是人心所向、统一在政治上、在社会生活上带来的进步的事实,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关于“课堂反馈”,本节课内容较多,如果没有时间,反馈可以留在课外,针对课堂中每一个活动编写一道历史题目。
综上所述,“活动卡”教学模式是从学生的学出发来设计和组织教学的模式,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明确知道做什么?这么做要求达到什么效果?老师只负责组织学习材料、提出检测学生活动效果的问题,然后听学生自主的陈述。老师只管听着赞赏学生,告诉学生是什么行为或想法得到赞赏,让学生今后在学习上发扬光大。再就是归纳提炼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学生收藏(做笔记)。我们推广“活卡”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因就是模式让我们理清教学的思路与逻辑,明确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让老师明明白白地教、学生明明白白地学,把学习的自主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活动卡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活动卡的形式,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活动卡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式,能不断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历史课堂改革。
编辑:王义浩
审核:林方积
签发:王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