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时间又来到十一月,当草儿结起它的霜,当秋阳悄悄露出半边羞红的脸,我们又一次踏上新的征程。迎着晨曦,耳边响起的是熟悉的歌声,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往日的记忆。目的地在不停变换着,唯有沿途那美丽的风景在提醒着我们研学的意义。
十一月的第一天,二班一行54人坐着飞速行驶的大巴车从学校出发往目的地-----凤娃古寨奔去。偌大的车厢内回荡着的尽是喧嚷的话语:不必听那兴奋的话语,单是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就以足够说明他们一颗颗心儿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展开一番新奇的研学。
晴朗的天气带来丝丝的凉风,也似乎预示着我们的行程会充满惊喜。从市区到郊外,坐车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路上经过一幢幢高楼,一棵棵大树,一个个站台。再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座楼之后,我们在目的地大门口停了下来。在经过一番跋涉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地——招婿楼。在空旷的山野中,略显低矮的招婿楼并无惊艳之处,但随后来到的接亲以及拜堂仪式似乎引起孩子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的脚步紧跟着一对身着传统服装的新人,寸步不离,把大门团团围住,生怕新人逃跑。随着媒婆三呼“拜天地”及“礼成”,置身其间,仿佛穿梭到古时,都是令人尖叫的奇妙世界。
我们在这个花草王国和古建筑荟萃之地之中不断穿行,手中的手机此刻似乎只有相机功能,为我们留下这一瞬间的印象。当然,相片里的人物主要是同学们,而我似乎化身为他们的专职摄影师,将他们的每一个快乐的瞬间记录下来。花圃里盛开的月季、早已泛黄的小草,以及一个个屹立在路旁的雕塑,都成为了他们的背景。就这样,一路拍着,一路笑着,过了大约半小时,才恋恋不舍地走了出来,前往下一个目的地。
到了陶艺馆门口,只见馆内的架子上陈列着各种精美的陶瓷工艺品。古朴的造型,精致别样的图案,从其中散发出来的古韵,撩动了游人的思绪。“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这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一段文字,虽然描写的是远在南昌的滕王阁,置身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也似有此意。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国学礼仪知识,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素质。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学习了同辈的之前问候礼以及怎样向长辈行礼。
从国学馆出来后便到了孩子们最期待的一个目的地——凤娃餐厅,离午餐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围聚在一起,找个好地方来观赏吸引人的活动:打糍粑。打糍粑时,同学们是最高兴的,欢天喜地的围在一边,看大人打糍粑,直到大人把打好的糍粑放在簸箕里,香喷喷的糍粑引诱得大家直流口水,恨不得马上吃到嘴里。看到同学们的馋嘴样,师傅们笑呵呵地扯下一小团糍粑,递给每个孩子。拿在手里还有那股烫手的热,吃在嘴里还有些烫嘴,个个张大嘴,烫且快乐地吃着,不时的吐下舌头,想吃又粘手的模样,大人看见这糗态,笑不可支地说是孩子们好吃鬼。其实打糍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打糍粑是非常的费力气的,因为糍粑大部分都是用存糯米制作的,糯米非常的有粘性,必须得好几个人合力才能够完成的。近距离观看与体验,孩子们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食物的来之不易。
简单又愉快的中餐后,大家来到了最后的目标地——凤娃戏院。对于戏剧,大家是一知半解,因为以前只是偶尔在电视上看过,主持人告诉同学们们戏曲是我们的国粹,而且角色还很有考究,分“生”、“旦”、“净”、“末”、“丑”,讲究“唱、念、做、打”,演绎的都是经典传奇。听了这些,大家都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表演开始。热闹的音乐响起,表演拉开帷幕,只见一个个演员都身穿华丽的戏服,而且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装扮,他们娴熟的动作,精彩的表演博得了老师同学们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和掌声。。最后,有几位同学有幸上台跟着演员老师学了几个戏曲的基本功动作,看似简单的动作,做起来还真是不容易,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欣赏完精彩的戏曲,大家依依不舍地返回驻地。离大门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都决定步行前往,只是为了更好地看看这秋日里略显萧瑟的园子。现在并不是观赏古寨的最好季节,没有出现新闻报道上说的五光十色的场面,但是极目远眺,视野所及之处,尽是在灿烂的光辉中静静站立着的树儿。没有学习和工作的烦忧,只有三三两两的打闹声与欢笑声。而抬头向更远的地方眺望,在丝丝金灿灿的阳光之中,可以瞥见来时见到的一座小山,此时山却成了一个“小包”,没有老师高耸的气势,也许这就是苏轼始终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吧。将美景收入囊中之后,我们打道回府,结束了今天疲惫却充满欢乐和意义的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