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南太行(地理篇)

罗文飞
创建于2023-11-06
阅读 290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为中国地理与人文意义交相辉映的太行山,能看的说的太多太多,相关文章也是汗牛充栋,但总给人一种管窥一豹的感觉,太行山的整体面貌总显得有些暖昧不清。有没有一种可能:以宏观的角度加以梳理,展现太行山的全貌呢?2023年10月下旬,我利用休假时机,花了七天时间,行程一千余公里,在南太行的群山中来回穿梭,涉及阳城、泽州、陵川、壶关、平顺、辉县、林州等几个山西、河南县区,再加上之前的行程,让南太行之美在脑海中渐渐有序了起来。那么,南太行美在何处,其独特的审美体验又是什么呢?

图:太行山晨曦

太行山四季皆美,春可赏花,夏日浓绿,冬季沉静。而秋天则是色彩最为绚烂的季节。十月下旬正是太行山彩林的集中展示窗口。

图:澄蓝的水面倒映着彩叶树

图:峭壁上的两棵彩叶树,将幽暗的峡谷妆扮得流光溢彩。

图:黄栌是北方最为常见的红叶树,大量生长于阳光充足之地。

图:晨光之下,彩林光彩夺目

图:栓皮栎在村庄旁边大量生长,让秋意盎然。

图:落光了叶子的杨树,灰白色的树干也极为美好。

图:落叶松步入最后的辉煌

图: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此次旅行方式我用的是摩托车,这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可以随时停车欣赏风景,并可以随时打破既定的行程,在行走的过程中发现细微的美好,收获未知的乐趣。

图:已被荒草侵染的清化古道上的建筑

图:太行山里的古村落:南河底村

图:沁河岸边的一处废弃的村落。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太行山中偏远的村落正在逐步消失。

图:浙水村里的一颗千年油松树,亭亭如盖。

有人说:太行山把最美的风景放在了南太行。在我的认知中,南太行涉及河南及山西两省,大致范围西起沁河河谷,北止于河南、山西、河北交界的漳河。与北太行相比,更为高耸奇险。

图:太行山中一处标志性景观

图:太行山中一处石灰岩山峰

关于太行山,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壮阔、雄浑、苍莽……,用这些形容它都十分准确。从地理角度上说:太行山是世界级的断块山体,所塑造的景观也是世界级别的。

图:由山下的薄壁镇仰望太行山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太行山很高,但事实上太行山的平均海拔不过一千五百米,与中国其他山体相比并不突出。它之所以给人一种危乎高哉的感受,就在于其断块山的性质。地质年代中,现在的华北平原沉降,山西高原抬升,形成了中国地理二、三级阶地的天然分界线。由华北平原翻越太行山登上山西高原,地势拔地而起,没有一般高山与平地之间丘陵与浅山的过渡地带。

图:由太行山上看华北平原,中间没有任何过渡

    正因为断块山的特点,我们欣赏太行山时,由于所站海拔的不同会呈现不同的风貌。从河南境内远眺,山势巍峨,而由山西高原看太行,只是略有起伏而已。

图:由河南境内看太行山

图:由山西境内看太行山

    太行山断块山的性质,也让它具备与其他大山不同的流域特色,一般大山往往是分水岭,比如秦岭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而太行山在隆起之前,已经孕育了河道,在地势抬高后,河道在下切作用下切穿了山体,因此太行山是世界上少见的并非分水岭的巨大山脉。

图:沁河河道

图:丹河

图:淇河

    由山区流过的河流,由于巨大的水流势能,河道一般比较平直,但太行山区却发育了很多九曲回肠般的曲峡,似乎超越了人们的认知。其实这也要归功于太行山的突然隆升。太行山区的河流,发育于古早的平原地区,由于水流平缓,河流侧蚀作用明显,形成众多弯弯曲曲的河曲,而太行山抬升之后,河流在原有的河道中继续下切,保留了原有的河曲形状,同时也切穿了太行山,形成了壮观的河谷。沁河第一湾便是一个典型,巨大的马蹄形河道,围绕着高耸的石灰岩山峰,一路由山西高原流向河内平原,最终注入黄河。

图:泽州县境内的沁河第一湾

    随着河道弯曲度越来越大,在侧蚀作用下,河流会截弯取直,废弃的河道进而成为牛轭湖,由于新的河道继续下切,会与牛轭湖形成高差,形成了渐渐干涸的高位牛轭湖。泽州郭壁村的高位牛轭湖现在已开辟成为农田和停车场,约三十米高的离堆山形同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一般,俯瞰身边的丹河河道。

图:    郭壁村的高位牛轭湖

    切穿南太行山体的有属于黄河流域的沁河、丹河。丹河发源于上党地区,历史上秦赵长平大战的爆发地,流血漂杵,故而得名。在穿过太行山之后,其更名为青天河。

    图:丹河上的连接晋城、焦作高速公路大桥,主孔净跨146米,是世界上单孔最大的石拱桥。

    因黄河进入下游后河床抬升形成悬河,自身也成为分水岭。太行山更多的河流属于海河流域,比如淇河,漳河。漳河在流经红色石英砂岩层时,河道平整,也会形成瀑布。

    图:漳河河道受岩石构造影响,平整如镜

    图:红旗渠景区漳河河道的络丝潭瀑布

    太行山区位于中国半湿润地区,为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人们在下游修建了不少大坝用于蓄水灌溉。形成了丹崖碧水的风光。

    图:林州太行平湖景区

    图:天柱沟景区水景

    由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各类峡谷地貌是南太行最雄丽的风景。太行山的峡谷分为两种,一种为红色石英砂岩峡谷,一种为灰白色石灰岩峡谷。石灰岩峡谷在上,石英砂岩峡谷在下,两者界限分明。

    图:宝泉水库的岩层,能清晰看到两种岩石层的分界线

    南太行的岩层,从下而上分别为变质岩或玄武岩,红色石英砂岩,石灰岩,煤层,黄土层,其中体量最大,最直观,最具观赏性的是红色石英砂岩和灰白色的石灰岩。

    图:红色石英砂岩

    地质时代,太行山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积有大量泥沙,地壳抬升后经压实成岩。石英砂岩和石灰岩均为沉积岩,其中砂岩具有书页般细腻的层理,各层理颜色也有区别,有些发红,有些发暗,发映了成岩时代氧化程度的强弱,强者为红,弱者为暗。

    石英砂岩质地致密坚硬,受风化侵蚀作用的能力更为强大,但在水流,崩坍作用下也能形成独立于山体之外的石峰以及各类象形石。

    图:宝泉水库的的砂岩孤峰

    太行山区的石英砂岩层,有两种地质遗迹能表明其形成于浅海环境。一种是泥裂,是泥沙干燥开裂后,缝隙由其他物质填入经压实后的岩体。一种是波痕,是海水不断冲刷泥沙形成的凝固优美曲线,让人仿佛能听到来自远古海洋的阵阵涛声。

图:波痕石:断面上凝固的水波纹。

因岩层连续不断,如屏似障,红色石英砂岩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嶂石岩地貌。这也是太行山专用的地貌名称。

图:锡崖沟村的砂岩峡谷,沐浴在秋日阳光之下

相比坚硬致密的石英砂岩,石灰岩则易溶于水,让山势更加嶙峋峭拔,更易形成峰林地貌。

图:王莽岭上的石灰岩峰林

以英姑峡为例,这里发育了大量的峰林,被称为北方张家界。

图:英姑峡的峰林

    当然从岩石性质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英姑峡为石灰岩,而张家界为石英岩。

图:英姑峡的标志——望夫石

    南太行的石灰岩层厚度可达数百米,流水沿节理侵蚀后形成大量壮观的峡谷地貌。峡谷逼仄高耸,遮天蔽日,极为壮观。

    图:穿行在石灰岩峡谷中的日凤线

    图:陵川县黑毛沟峡谷

    图:壶关县太行山大峡谷中的旅游公路

    喀斯特地貌也称岩溶地貌,广泛发育在石灰岩地区。太行山是中国北方喀斯特地貌分布最为广泛,最为典型的区域。人们对喀斯特地貌的普遍认识,往往由溶洞开始。

    图:壶关九龙洞

    相对南方地区,太行山区因降雨量较小,故而溶洞规模不算很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石花、石柱、石笋、钟乳石等各类溶洞因素应有尽有,有些微地貌,甚至在南方的溶洞中也无法找到。

    图:因地震原因形成的竹节状钟乳石

    图:因微生物扰动形成的不规则钙华

图:钟乳石雏形——龙鳞

图:象形石——财神

    除了溶洞,大行山还有大量喀斯特地貌中常见的穿蚀洞。它是石灰岩层中薄弱部分被风化后形成的空洞,能透出天光云影。

图:十字岭上的一处穿蚀洞,透露出晨光。

    图:黑毛沟大峡谷中的一处穿蚀洞

    图:太行山大峡谷中的一处穿蚀洞

    穿蚀洞往往分布于石灰岩墙的高处,另一种喀斯特地貌天生桥则更为精美,且更容易到达。鹅屋天生桥横径约四十米,高约六十米,状如满月,十分规整,极具美感。

    图:鹅屋天生桥

图:济源九里沟风景区里的天生桥。

石灰岩层中有大量的蓄水缝隙,地下泉水在找到出口后会喷涌而出,形成壮观的泉眼,其中最有名的是蟒河的源头。

图:蟒河源头


因泉水中富含矿物质,经重新凝结后形成钙华,水由钙华层流过,如同舞女般灵动飞扬。

图:黑毛沟附近有几处泉眼,此为泉水量较大的一处。

    因风化速度存在差异,且红色石英砂岩透水性不强的原因,在砂岩和石灰岩交界处,石灰岩后退速度更快,因而形成了自然的平台,这些平台,是瀑布的源头所在。

    图:陈家院水库瀑布

图:八里沟瀑布

图:锡崖沟村里的瀑布

南太行的岩石,我们能见到的绝大多数是砂岩和石灰岩,但也有个别地方是特殊的砾岩。砾岩也是一种沉积岩,各类岩石碎屑胶结在一起,色彩缤纷。

陵川县棋子岭周边也是砾岩结构,碎屑中含有黑色的燧石和白色的石英石,大小如同围棋棋子。传说中古人受此启发,发明了黑白两色的围棋,棋子岭因此成为中国围棋的发源地。

    图:    棋子岭的砾岩,能看到各色砾石。

棋子岭上遍种油松,绿叶与黄色的阔叶树交织。

山顶处,矗立着围棋发明者箕子的塑像

独特的地质构造,让太行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美好,成为登山徒步者的心头之好。

图:一群徒步者正在十字岭上等待日出

    

    

    

    

    

    

    

    

    

    

    

    

    

    

    

    

    

    

    

    

    

    

    

    

    

    

    

    

    

    

    

    

    

阅读 29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