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赋能, 乐研善学, 行以致远——王亚伟高中历史教学提高与示范工作站活动纪实

✨✨
创建于2023-11-06
阅读 29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11月4日8:30,在王亚伟老师提前布署下,工作站的老师们齐聚太原市第二十七中学校,进行为期一天半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於以传老师、陈国兵老师的专题讲座,太原市第二十七中学校张丽婷老师和太原市第四实验中学校王建帮老师的展示课。

  於以传,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学历史学科教研员。

        於老师的讲座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从2021高考甲卷42题说起;二基于标准审视“教学评一体”;三学业质量水平的内涵把握;四文本解读把握内容结构。

一、从2021高考甲卷42题说起

        2021高考甲卷42题考查的是卫所制度,需要迁移的课本知识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基与面临的挑战》和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关于卫所制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基与面临的挑战》并没有介绍。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中涉及卫所的内容如下:“明朝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在西北设赤斤蒙古、沙州、哈密等卫,卫所和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任职,统领部属,按时向朝廷进贡土物,接受朝廷征调军兵。”课本虽没有详细介绍,但是2021高考甲卷42题的题干中对材料卫所的功能有详细的介绍。通过评的要求我们知道在纲要的教学中我们不必面面俱到,而应做到以下几点:1.注重梳理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阶段;2.着重处理重点内容、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3.对课程内容整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二、教学评应一致,依据的标准是课程标准。

三、重视核心素养的落实,学业质量水平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抓手。

        於老师列举了史料实证学业水平2与学业水平4的差异。史料实证学业水平2要求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的价值”,学业水平4要求学生“分析史料的来源,辨别史料作者的意图”。这其中的差异是什么?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一则史料阅读为例。这则史料的主要内容是明朝后期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对荷兰人武器的认识,认为“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从水平4的角度就需要分析沈德符何许人?《万历野获编》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史料开展教学活动。

四、注重对课文的文本解读,找到其内涵深意、结构特征和弦外之音。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根据文本解读,我们能发现教材是这样展开这节课的介绍,“考古发现”“古史相传”“考古学证明”“史书记载”“据载”“历史文献中所说”。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这节课编书者的重心是放在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的互证,强调史料实证。教学的中就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核心素养的落实,而不是陶罐的颜色,形状等细枝末节知识的讲解。

  於老师将自己在讲课、评课、命题中的许多心得与我们分享。与会的老师们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讲座太及时了,解决了老师们在备课、讲课、命题中的许多困惑。

陈国兵,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

        讲过或者正在讲选择性必修的老师们想必都陷入过知识的海洋,痛苦不堪。选择性必修的内容不仅庞杂而且生僻。怎么解决?陈老师反复强调“要依托选择性必修的内容落实核心素养”。

        陈老师以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这节课为例,介绍了自己的教学过程。陈老师建议第一个环节可以用10~15分钟时间处理基础知识;第二个环节是通过“19世纪末中国进出口视角下的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进出船只视角下的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19世纪末中国港口城市百姓视角下的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19世纪末中国传统优势出口商品视角下的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四则材料设置探究情境。情境的设置以中国为主体,以漫画、表格等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这节课高水平地落实了核心素养,训练学生深度思考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探索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张丽婷老师的展示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张老师从“盛世”的辉煌——“盛世”的坍塌——“盛世”的悲歌串起这节课的主线。引领学生探究盛世的表现、原因及蕴含的危机。

  王建帮老师的展示课是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王老师通过列表格的形式与同学一起梳理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通过三个探究问题,探究国家治理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王亚伟老师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进行点评。两位教师的共同优点是:1.学习目标明确;2.主题鲜明;3.利用学案,学生参与度高。王老师也提出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张丽婷老师课的主线是“盛世”的辉煌——“盛世”的坍塌——“盛世”的悲歌,课文的标题是“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危机只是初显,并未达到坍塌的地步。王建帮老师设计的探究问题太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此可以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角度,给予学生以学法的指导。

        王亚伟老师强调,1.备课时一定要关注课程标准与学业质量水平;2.一定要备学情,让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法、学有兴趣、学有所得;3.探究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阳泉市历史教研员杨凤英老师在王老师点评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张老师的课应该讲清楚盛世的表现是什么?盛世的原因是什么?盛世下隐藏的危机是什么?王老师的课建议讲清楚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的特点、演变趋势以及趋势背后的原因。

  为期一天半的培训期间,学员们不仅与两位专家交流教学中的困惑,学员们之间也相互讨论,交流心得体会。“意犹未尽”“干货满满”“醍醐灌顶”成了培训期间,挂在学员们嘴边的词。期待下次培训。

阅读 29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