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我怀着极其激动和喜悦的心情来到了首都北京参加2023年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感受到了我国科技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了解到我国目前科研方面所遇到的难题,使我更加坚信了科技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接下来,我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做如下汇报。
10月30日,2023年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活动在中国科学院顺利开营。广西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纳翔,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副主任张振威,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副局长李强,广西教育厅党组成员蔡春,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应急指导处处长臧伟以及来自广西基层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科普教育基地的146名教师参加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广西科技馆(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馆长(主任)黄星华主持。
开营仪式上,欧阳钟灿院士给全体学员作专题讲座。欧阳钟灿院士从人人熟悉并拥有的智能化伴侣——手机的发展沿革入手,将科普与学术有效结合,围绕手机的五大科技发明,深入浅出、具体详实地介绍了手机的前世今生,通过介绍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奖(工程诺贝尔奖)——德雷珀奖引入主题,详实展示列举了从众多科学理论到生活实践的各种人类成就,以及多位荣获诺贝尔奖科学家的科研成果,并阐述了这些成果对于信息时代发展的重要性。营员认真听课,时不时低头记录,大家纷纷表示,通过院士的专题报告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前沿的学术知识,也更坚定了做好科学教育工作的决心。
当天,我们还走进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聆听《和时间赛跑的激光——应用无处不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科学研究方法论:以河流生态为例》等专题报告,走进实验室、相关院所进行现场教育,进一步感受科学家精神。
10月31日上午,我们走进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技创新在教学上的应用。首先附属玉泉小学的王校长给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概况及前沿历史。接着,王校长给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的特色课程——“超学科”课程。“超学科”课程的目标定位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二是课程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由此两个问题定位了“超学科”课程的学生素养和哲学问题两个维度。
紧接着,王校长介绍了本校的校级竞赛类社团,分别有英才学院、纸飞机、创意工程、机器人、模拟飞行等,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一粒创新发展的种子。
接下来,我们第三小组的成员一起到学生教室观摩了一节别致的劳动课——竹编扇。课堂上老师用视频、图示讲解、现场操作等多种方式传授竹编的方法,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并踊跃回答问题,最后每个孩子都成功的编制成了竹编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传授知识转变从到学生自主探究,最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经历了思考和动手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了。
下午,我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首先我们进行讲座学习——《新能源领域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宫博士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电力研究所的科研架构,让我们了解到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是中国从事电气科学研究的唯一国立研究机构,始终承担国家能源与电力领域的战略高技术发展及电力科学前沿研究的任务,让我由衷的敬佩。其中宫博士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为什么风是可再生能源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们为什么不大力投入风力发电呢?对于这个问题他宫博谈道,高比例的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简单来说就是风能发电就是看天吃饭,具有诸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开发新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广核德令哈50MW槽式太阳能光热电站自2021年9月17日启动至2022年5月7日停机,机组高质量连续运转230天,充分说明了太阳能光热发电不必看天吃饭。接着,宫博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其原理。最后,我们现场参观了发电的设备,深感科学家们的伟大,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1月1号上午,2023年11月1日,我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就展强调时代性、科学性、互动性和趣味性,以实物展示、沉浸式体验、场景化布置、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呈现341项创新成果,有序厅和展厅设置,其中展厅设置有:“与祖国同行,与科学共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重大工程和设施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党建与创新文化”、“互动交流区”,整个展厅共10个板块。以时代与历史交融的视角,国家战略与人民需求相结合的思路,充分展现中科院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国家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发挥建制化、体系化优势,攻坚克难,完成国家使命的决心、定力和成就。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做出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
下午,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纪念馆的展出从近代以来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通过实物、影像、视频相互结合的方式,充分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不变的道理。整个展厅气势磅礴,发人深思。参观展览的人表情凝重,有的在仔细聆听解说,有的在一件件文物前面驻足,有的在仔细阅读解说文字。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要立足当下,以昂首奋进的姿态书写属于我们这辈人的华章!
11月2日上午,我们在所住的酒店会场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晶莹教授的讲座——涵养青少年科学高阶思维助力科技后备人才成长。王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公民科学素养的内涵以及科学素养的典型框架,而后又介绍了科学素养的多重愿景科学内容、探究实践、科学思维、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参加这五大维度。最后她介绍了从天才儿童范式到天资发展范式和区分教学范式的科技人才的培养。
下午,我们来到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先听取了泛在计算系统研究中心的卜德超博士的讲座——人工智能破解生命密码。卜博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的概况,以及重要研究方向。接下来他分别讲解了生命的密码——神奇的基因、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人工智能破解生命密码。其中,卜博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上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并找到遗传病的病因;利用人工智能推测多发肝癌的早晚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新冠核酸疫苗的设计。
11月3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中国科技馆。一进入展馆,我们就被一座座高大的模型所吸引。这些模型展示了各种科技原理和成果。从机械到电子,从物理到化学,从计算机到人工智能,每一件展品都代表了科技的力量和人类的智慧。
深深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通过与展品的互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科技原理和应用。同时,我也惊叹于人类的智慧和创新精神。这些展品所代表的科技不仅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科技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能够改善环境和健康。在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下午,我们回到了中国科学院参加结业仪式,每个小组进行总结交流活动,最后,结束了本次的科学营培训活动。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不仅在知识、技能上的得 到提升,而且收获了一场思想上的洗礼。从欧阳院 士、孙杰博士讲座中领悟到科学教育的责任;从玉 泉小学领导、教师身上学到对科学教育的执着与追 求;从王晶莹教授讲座中学会了在科学教育中通过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教育方法,从而指引迷茫的我在科学教育上,坚定 地走上科教兴国的道路。
在今后的教学中,定将本期科学营活动学到的科学知识,科 学方法分享给学生们,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为国家培育出有责任、有担当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