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的到来,各种病毒、细菌也簇拥而至,气温温差较大,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如流感、支原体肺炎、水痘、手足口、疱疹性咽峡炎、诺如等。因此,在换季的时候,家长朋友更应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加强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呵护。共同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 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高烧,体温可达39-40℃,可持续2-3天。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全身酸痛等症状。流感多发时期,及时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
2.多饮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
3.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群拥挤、空气浑浊的场所,戴口罩做好防护。
5.必要时可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
二、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全年均可发病,秋冬季多见。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重症患儿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病程长短根据患儿的体质和病情程度决定 ,感染后通常有2至3周的潜伏期,感染后早期体征可能不明显,症状出现1周内传播性最强。
预防措施
1.提高自身抵抗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2.饮食均衡,增强户外锻炼;气候变化时要及时增减衣服。
3.感染流行期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和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的人群;保持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做好个人卫生。
三、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感染。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感染后首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预防措施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晒衣被,多通风。
2.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比如游乐园、室内商场等。
四、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特征为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至发生高热惊厥等。
预防措施
1.注意饮食和休息,多喝温水。勤洗手。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再辅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物摄入。
五、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2.流行期间孩子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3.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六、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病程一般为2-3天,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表现。传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孩子以腹泻为主要症状,成人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同时可伴有发热,头痛、恶心、腹痛畏寒等表现,严重者可能出现脱水,危及生命。
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在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3.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虽然秋冬季传染病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同为孩子的健康平安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吧!